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名实之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名实之辩

127 名实之辩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对名实关系问题的研究和论辩。春秋时期,名实相怨,旧名不符新实。邓析作《刑名》,主张“按实定名”、“循名责实”。孔子从政治上要求“正名”,以辩正名分。老子主张“无名”。墨子提出“取实予名”。儒、道、墨三家开始在名实关系问题上展开了争论,开名辩思潮之先河。至战国中期,名辩思潮大盛,出现了专门的“辩者”。即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坚白同异之辩”的“名家者流”,对名实关系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后期墨家则认为名的作用在于“拟实”、“举实”,要求名以符实。并对辩的任务、原则和方法都有详细的严格。荀子把名辩分为“名、辞、说”三个方面,所著《正名》,既注重正名的 “明类故”,又注重正名的“辩同异”,反对以名乱实,以实乱名,以名乱名,提出要“有循于旧名,大作于新名”。具有总结先秦名辩思潮的意义。秦汉以后,名实之辩仍在继续。魏王弼提倡辩名核实。西晋欧阳建认为“名遂物而迁,言因理而变”。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名实之辩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建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辩事   两可之说 ☛
000038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