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舟骨骨折病名。即以腕部外侧疼痛,活动受限,腕背伸、桡偏时疼痛加重,阳溪穴部肿胀、压痛明显,令患者握拳,叩击第二、三掌骨头部时,患处有纵轴叩击痛为主要表现的骨折。参见骨折条。 腕舟骨骨折 腕舟骨骨折腕舟骨骨折是较常见的腕骨骨折,亦称高骨骨折、龙骨骨折。多见于成年人。腕舟骨是近排腕骨中最大的一块,呈长弧形,其状如舟,中段较细者为腰部,骨折多发生在此处。由于掌侧腕横韧带附着在舟骨结节部,而舟骨其余表面多为关节软骨所覆盖,血液供给较差,故除结节部骨折愈合较佳外,腰部骨折或近端骨折容易发生迟缓愈合、不愈或缺血性坏死。 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跌仆时,手掌先着地,腕极度桡偏、背伸,暴力向上传达,舟骨被锐利的桡骨关节面的背侧缘及茎突缘切断而骨折。 伤后腕部外侧疼痛,活动受限,腕背伸、桡偏时疼痛加重,阳溪穴部肿胀、压痛明显,令患者握拳,叩击第2、3掌骨头部时,骨折处有纵轴冲击痛。拍摄正侧位和尺偏斜位X线照片可协助诊断。第一次照片未发现骨折而临床表现仍有可疑时,可于2~3周以后再次照片,此时骨折端钙质被吸收,骨折线较易显露。 无移位骨折,仅作前臂超腕关节夹板固定。有移位骨折,必须手法复位。前臂轻度旋前位,可在用手牵引下使患腕尺偏,医者以拇指向掌侧、尺侧按压移位的远骨折段,即可复位。复位后在阳溪穴处放一圆形纸压垫,然后用塑形夹板或纸壳夹板固定腕关节伸直而略向尺偏,拇指于对掌位,固定范围包括前臂下1/3、腕、拇掌及拇指指间关节,新鲜或陈旧骨折均可采用。固定时间为8~12周,并拍摄斜位X线照片1~2次检查愈合情况。若仍未愈合,须延长固定时间,直至骨折愈合。在固定后即须作握拳伸指活动,促进腕部血液循环,并可由于肌肉收缩力而使两骨折端纵轴加压而紧密吻合。 药物治疗可按三期辨证用药,因该骨折损伤气血较轻,故不宜用大剂化瘀药物,但腰部或近端骨折愈合缓慢,故应加强补益肝肾、接骨续损,内服健步虎潜丸、接骨丹、八厘散等。 ☚ 桡骨下端骨折 掌骨骨折 ☛
腕舟骨骨折 腕舟骨骨折腕舟骨骨折为腕关节内常见的一种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老年人则少见,儿童因舟骨尚未完全骨化,故不发生此种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时,臂垂直,手触地,腕处于极度背伸位,舟骨受桡骨下端背侧缘及头状骨的撞挤而发生断裂。腕舟骨表面大部分被关节软面遮盖,因而血管进入骨内的面积较少,仅在背侧和掌侧的舟骨结节的小部分附有韧带和血管,故血液供给情况较差。骨折后,由于腕关节活动,使腕舟骨骨折处产生一种剪式应力,妨碍骨折的连接。所以临床上往往发生延缓愈合或不愈合或缺血性坏死等情况。 症状 为腕部肿胀,以腕桡侧及后外侧为重,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受限。 治疗 整复固定法,如一般移位不大,可在用手牵引下,使伤腕向尺侧屈,以拇指从掌、背两侧向内按舟骨,即可复位。 然后局部涂敷水调砂、熊胆或牛胆末等,腕部括以棉垫,再用经过塑形的四块小夹板置于掌、背侧和尺、桡侧,用绷带分三段包扎固定。固定时应注意:拇指必须与桡骨同一线上,余指则向尺侧稍屈。固定后,前臂中立位,屈肘90°,再悬吊于胸前。经五周复查骨折是否愈合,若未愈合,则继续固定。固定期间,每日在局部喷洒白酒按压或用青铜镜按压。在前臂向腕部进行按摩,在指尖作掐摩,腕掌侧作蹭摩,在肾、肝穴进行搓摩。功能锻炼方面,应避免用力握拳及以手撑扪等动作,肩肘活动则不必限制。药物宜投六味青铜钱接骨散。 ☚ 尺桡骨双骨折 脊柱骨折 ☛
腕舟骨骨折 腕舟骨骨折腕舟骨骨折是较常见的腕骨骨折,多见于成年人。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跌仆时,手掌先着地,腕极度桡偏、背伸,暴力向上传达,舟骨被锐利的桡骨关节面的背侧缘及茎突缘切断而骨折。 伤后腕部外侧疼痛,活动受限,腕背伸、桡偏时疼痛加重,局部肿胀、压痛明显,令患者握拳,叩击第二、第三掌骨头部时,骨折处有纵轴冲击痛。无移位骨折,仅作前臂超腕关节夹板固定。有移位骨折,必须手法复位。前臂轻度旋前位,可以用手牵引下使患腕尺偏,医者以拇指向掌侧、尺侧按压移位的远骨折段,即可复位。复位后在局部放一圆形纸压垫,然后用塑形夹板或纸壳夹板固定腕关节伸直而略向尺偏,拇指于对掌位,固定范围包括前臂下1/3,腕、拇掌及拇指指间关节,新鲜或陈旧骨折均可采用。固定时间为8—12星期,在固定后即须作握拳伸指活动,促进腕部血液循环,并可由于肌肉收缩力而使两骨折端纵轴加压而紧密吻合。 ☚ 桡骨下端骨折 掌骨骨折 ☛ 00024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