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胤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胤禛》

胤禛 (1678—1735),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晋爵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即位称帝,年号雍正,在位13年,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厉行改革,惩治贪官污吏,加强中央集权,平定分裂主义势力,残酷打击政敌,屡兴大狱,故有“抄家皇帝”之称。他崇信佛教,对佛经有精到之研究,自号破尘居士。他有深厚的汉文化修养,著有文集20卷、诗集10卷,收入 《钦定四库全书》之中。此外,尚有《朱批谕旨》360卷、《上谕内阁》159卷,关于旗务的上谕48卷及 《御选语录》等。

胤禛的诗集分两部,一名《雍邸诗》7卷,为即位前之诗作;一名《四宜堂集》3卷,为雍正元年(1723)以后所作。他的诗作颇为世人所称许,《四库全书》总纂协办大学士纪昀评其诗作“寄情翰墨尚炳然与典诰雅颂辉映。”

胤禛的诗歌抒发闲适者居多,虽有一些政事也间或入诗,但重大的朝廷秘事则无一入诗。胤禛的诗只反映了他的一个侧面,远非全貌。他抒发闲适情怀的诗歌,毫无帝王之气,俨然隐士风范; 而一些吟咏离情别绪的诗歌,感情真挚,凄楚动人。他的与朝政有关的诗篇,涉及政治、军事、生产、民风等方面,其中反映民族心理的诗作尤别具特色。他还有一些诗歌表露了皇帝的心态,以古代圣人为榜样,勤政恤民,关心生产,任用贤能,以今日之尧舜自励。

胤禛的诗歌在艺术上自称一家。风格淡雅浓妍相间,意境幽美,用语考究,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对仗自然工巧,毫无斧凿之痕。十分注重炼字,运用迭字异常出色。他的哲理诗和佛法诗自成一家,既不像魏晋玄言诗那样晦涩,也不像宋朝某些哲理诗那样干枯,而是形象生动,语意明白晓畅,毫无扞格之感,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余韵悠悠。

胤禛1678—1735

清代皇帝。即清世宗。满族,爱新觉罗氏。年号雍正。在位十三年(1722—1735)。圣祖第四子。初封雍亲王。后在隆科多、年羹尧的帮助下取得帝位。雍正二年(1724年),派川陕总督年羹尧、四川提督岳钟琪领兵镇压青海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加强了对青海的控制。自九年至十二年(1731—1734年)又多次派兵镇压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的叛乱。在外交方面,五年,与沙俄订立《中俄布连斯奇界约》和《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在位期间,设置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实行“摊丁入地”,改革赋役制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等措施。

胤禛1678—1735

清代皇帝,姓爱新觉罗氏,康熙帝第4子,年号雍正,庙号世宗,在位13年(1722—1735)。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康熙帝亲征噶尔丹,统率正红旗大营。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进封雍亲王,屡随康熙帝巡视塞外、五台、江浙等地,康熙末奉旨祭祀盛京祖陵及太庙,代康熙帝行冬至祭天礼,参与部分政务。继位后即宣布三年内清补钱粮亏空,设立会考府稽核财赋,严行追赃,减少绅衿滥免差徭之弊,以整顿财政与吏治。在位期间于全国推行摊丁入地,耗羡归公及官给养廉银制度,下令解除乐籍、惰民、世仆、旦民、丐户之贱籍,与良民一视同仁。注意兴修水利,大力垦荒、劝农,解除海禁。增设八旗养育兵额。试图解决八旗生计问题。于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平定青海和特部罗卜藏丹津叛乱。设驻藏大臣。设立军机房 (后改军机处,代内阁为中枢机构)。与沙俄签订《中俄布连斯奇界约》和《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抵制外国宗教侵略。残酷打击与争位有关的诸弟。大行文字狱。确立秘密储位制度。取消诸王对下五旗的统治权。建立秘密奏折制度。加强思想统治与君主专制。精通满、汉文,熟悉儒家经典,热衷佛教。书法娴熟,诗文俱佳。著有《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等。

胤禛1678—1735

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原名允祯。康熙帝※玄烨第四子。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帝征噶尔丹,统率正红旗大营。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进封雍亲王。屡随康熙帝巡视塞外、五台、江浙等地。康熙末,奉旨祭祀盛京祖陵及太庙,代帝行冬至祭天礼,参与部分政务。在诸皇子争夺帝位中势最强。即位时,皇亲国戚势如水火,诸王分朋结党,统治集团严重分裂。为使“雍正改元,政治一新”,监禁或诛除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分别处死、禁锢其政敌年羹尧、隆科多,稳定了政局。为确保“民无二主”,进一步削弱旗主势力,加强对旗主监督,还明令管理各旗务之亲王、郡王为都统,将八旗军政大权尽掌己手。将六科给事中改隶都察院,削弱内阁和大臣会议权力,又于七年(1729)设立军机处,取代内阁和大臣会议,成为秉承皇帝意旨经办军政事务的国家中枢,使参与议政的满洲亲王、大臣成为虚曹。把康熙朝出现的密折制度化。继承康熙帝巩固边疆的未竟事业,重视喇嘛教,笼络蒙古、西藏、青海地区少数民族上层,采取措施或使用武力削除边疆的割据势力,平定叛乱:二年(1724),平定青海厄鲁特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在该地区实行郡县制和札萨克制;四年(1726)起,采纳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逐步推行“改土归流”,改土官为流官,废除土司世袭制,设立府州县,削除割据,对巩固西南边疆、促进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起了积极作用;五年,支持西藏首领颇罗鼐,彻底平定阿尔布巴叛乱,在西藏始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统领驻藏官兵,督导颇罗鼐总理藏务,使驻藏大臣遂成定制,终清未改;十年(1732),派兵征讨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败准部于喀尔喀蒙古土谢图部境,后定阿尔泰山为准部游牧界线。为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围绕清查亏欠钱粮,大力整顿吏治,惩罚贪官,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改革赋税制度,全面推行“地丁合一”(即“摊丁入亩”)制度,使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入市镇;注重消除黄河水患,修建浙江海塘;鼓励垦荒,认真执行康熙帝“垦田令”及推迟延年起科,取得较好成效;采取措施逐步清除农奴制残余。对外,为抵制西方殖民主义者企图通过传教士扩张势力,严格限制传教士的活动;先后与沙俄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镇压苗僮少数民族起义;兴文字狱,构吕留良、曾静案,撰《大义觉迷录》;提倡汉学,严格控制思想舆论。还以大搞“神道设教”,鼓吹“祥端”等支撑皇权。娴熟书法,诗文俱佳,著有《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等。庙号清世宗。

胤禛1678—1735

即清世宗。清代皇帝, 年号雍正。1722—1735年在位。爱新觉罗氏。满族。圣祖第四子,初封雍亲王。康熙末,得隆科多、年羹尧之助,以阴谋取得帝位。即位后,杀与他争位的诸弟,胤禵被长期幽禁;胤禩、胤禟被削籍。康熙的亲信多遭贬斥。隆科多、年羹尧亦分别被借故禁锢杀戳。屡兴文字狱。他竭力起用藩邸亲信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等为重要省区的总督。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建立军机房(后改军机处),代替贵族大臣的议政处,取消诸王对下五旗(正红、镶红、镶白、正蓝、镶蓝)军队的控制权。实行摊厂入亩,以保证赋税收入。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等措施。此外,他还曾出兵平定青海和硕特部贵族的叛乱,并反击准噶尔部贵族的骚扰。对外方面,曾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与帝俄订立《中俄布连斯奇界约》和《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