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除涝治碱
天津市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大部分地势低洼平坦,加以河流纵横、沟渠交错,形成许多封闭洼淀,易于沥涝。全市易涝耕地面积41.299万公顷。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矿化度高、径流不畅、成土母质积盐及海潮的影响,形成大面积以含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为主的程度不同的盐碱地23.35万公顷。
旱、涝和盐碱一直是影响天津市农业生产的三大灾害。1949年以前全市农田除涝面积只有1.42万公顷,粮食总产只有2.3亿千克。新中国成立后,全市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对洪、涝、旱、碱进行有计划地综合治理,并不断完善配套,到1995年,全市农田除涝面积达到40.457万公顷 (见表2-3-5),是1949年的28.4倍,其中: 除涝标准在3~5年一遇的10.924万公顷,5~10年一遇的23.867万公顷,10年以上一遇的5.592万公顷; 盐碱耕地改良面积从零发展到21.228万公顷,占盐碱地面积的90.9%。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199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7亿千克,是1949年的9倍。
表2-3-5 易涝、盐碱耕地分布治理情况统计表
单 位: 万公顷
项目 区县 | 沥涝 | 盐碱 |
易涝耕地 面积 | 除涝 面积 | 盐碱耕地 面积 | 改良 面积 |
蓟县 宝坻县 武清县 宁河县 静海县 东丽区 | 4.131 7.76 9.196 3.956 6.805 1.409 | 4.131 7.76 9.19 3.897 6.568 1.409 | 0.713 2.54 2.378 3.956 4.789 1.409 | 0.713 2.432 1.835 3.448 4.789 1.409 |
津南区 西清区 北辰区 塘沽区 汉沽区 大港区 其他 | 1.459 1.628 1.799 0.524 0.455 1.343 0.834 | 1.372 1.628 1.613 0.524 0.455 1.327 0.529 | 1.459 1.628 1.718 0.524 0.455 1.343 0.438 | 1.386 1.628 1.523 0.524 0.455 0.943 0.143 |
合计 | 41.299 | 40.403 | 23.35 | 2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