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贵州省气象局
新中国成立前,1937年,在省建设厅下,成立了省气象所,负责筹建并管理省内气象观测网。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先后建立了桐梓、毕节、独山、思南、铜仁、镇远、兴仁、罗甸、湄潭、威宁等14个气象测候所(气象站)和一批雨量站。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1月,贵阳市军管会接管了省气象部门和省内14个气象站(所)。
1950年5月,西南军区司令部气象管理处,明确西南区域内的气象台站属部队建制,主要为军事、特别是为空军服务。1951年初,贵州省气象所改名为西南空军司令部贵州航空站。1952年6月,成立贵州省军区气象科,主管全省气象工作。管健民任科长。
1953年10月,成立省人民政府气象科。气象部门由军队建制划归地方建制。
1954年11月,省人民政府气象科升格为省人民政府气象局。管健民任副局长。1956年9月,省人委又任命张子元为省气象局副局长。1962年8月,全省气象站、事业单位等机构均经过一次精简。
1968年5月,省革委通知省气象局改为省气象办公室。1970年10月,省气象办公室改称省农业局气象组。1970年底,省革委、省军区以黔发(70)96号文通知,撤销省农业局气象组,恢复省气象局,明确各级气象部门划归同级革委领导和建制。1973年,省革委、省军区又以黔发(73)79号文通知,省气象局属省革委生产指挥部建制,受省革委和省军区双重领导,以军区领导为主。
1980年7月,省政府明确全省地州市气象部门实行以当地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双重领导,以省气象局领导为主。
1983年后,省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气象部门体制实行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决定,明确将省气象局划归国家气象局领导为主。先后任局长的有: 刘新民、李国文、郑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