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耒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耒耜lěi sì

古代翻土用的农具。元稹《代曲江老人一百韵》:耒耜勤千亩,牲牢奉六禋。柳宗元《首春逢耕者》: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耒耜lěisì

〈名〉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也泛指农具。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農耕部 > 耒耜 > 耒耜
耒耜  lěis

古代翻土農具。傳爲神農氏發明。耒爲彎木柄。耜用於起土,初以木或骨製成,後改用金屬。《易·繫辭下》:“神農氏作,斲木爲耜,揉木爲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禮記·月令》:“季冬之月……修耒耜。”賈公彦疏:“耒者以木爲之,長六尺六寸,底長尺有一寸,中央直者三尺有三寸,勾者二尺有二寸。底謂耒下嚮前曲接耜者。頭而著耜。耜,金鐵爲之。”元·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耒耜門》:“耒,耜上句木也……《説文》曰,耒,手耕曲木,從木推丰。《周官》‘車人爲耒,庛長尺有一寸’鄭注云,庛讀如棘刺之‘刺’,‘刺,耒下前曲接耜’,則耒長六尺有六寸,其受鐵處歟?自其庛、緣其外,遂曲量之,以至於首,得三尺三寸;自首、遂曲量之,以至於庛,亦三尺三寸;合之爲六尺六寸。若從上下兩曲之内,相望如弦,量之,只得六尺,與步相應。‘堅地欲直庛,柔地欲句庛;直庛則利推,句庛則利發。倨句磬折,謂之中地。’耜,臿也。《釋名》曰,耜,齒也,如齒之斷物也。《説文》云,㭒,從‘木’、‘㠯’聲。徐鉉等曰,今作‘耜’。《周禮·考工記》:‘“匠人”爲溝洫,耜廣五寸,二耜爲“耦”,一耦之伐,廣尺,深之,謂之“𤰝”’。鄭云,‘古者,耜一金,兩人併發之,其壠中曰“𤰝”,𤰝上曰“伐”,伐之言“發”也。’‘今之耜,歧頭兩金,象古之耦也。’賈公彦疏云,‘古者耜一金’者,對後代耜歧頭兩金者也;云‘今之耜歧頭’者,後用牛耕種,故有歧頭兩脚耜也。耒,耜二物而一事,猶杵臼也。陸龜蒙曰,耒耜者,古聖人作也。自乃粒以來,至於今,生民賴之,有天下國家者,此其本也……孔子謂‘吾不如老農’,信也。因書作《耒耜經》。”

耒耜

(《農政全書》)

耒耜

(-sì)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耒是柄,耜是犁头。《吕氏春秋·季冬》:“修~,具田器。”

耕种

耕种

耰 畋 田(田种) 农(农种) 耘耕 耕耨 耕艺 耕植 耕殖 艺植 敷菑 播耕 垦岱 芸耨 耒耜
耕种与收获:耕敛
耕种与渔业:耕渔
耕种土地:农耕 农亩 田农
 农稼,农耕:农圃
 农耕与蚕桑:农桑 农蚕
 耕种该休耕的土地:陈耕
耕种田地:耕(耕畲;耕畴) 种田 种地作田
 种田与养蚕:耕桑
 种田与治学:耕学
 种田与收获:耕获 耕穑
 耕种旱地:陆作
租种土地:佃(佃田;借佃;种佃) 僦田揽田 贳廛 租地
政府利用士兵在驻扎的地区种地:屯田 耕屯 军屯 营田 留田 留屯
 戍边屯田:边屯
开始耕种:开耕 开犁 开锄
按季节耕种,不误农时:望杏瞻蒲 望杏瞻榆
趁雨时耕耘:雨耕
努力耕种:劝耕
致力耕种:力田
细致地耕种:精耕细作
(耕耘种植:耕种)

另见:耕作 耕地 种植

☚ 种植   播种 ☛

农具

农具

? 田具 佃具 生具 耕器 田器 农用 耒耜 耒耨 锄钩 钱镈 齐天鐥
农具名:杴 耖 耰 铁鎝 铁搭
古农具名:銛 梩 锋
一种铁首农具:钅尊
各种农具:百巧
切草的农具:
耕田用的农具:耕具
开沟松土具:耠(耠子)
播种具:耧(耧子;耧车;耧犁;摇耧) 耩子
敲打脱粒具:枷(麦枷;连枷) 耞(连耞;梿耞) 桲 连械
拍打谷物的一种农具:了了
挑柴草具:杈(杈子;竹~)
除草器:銐刀
锄地的农具:镈器
锄田的用具:铫耨 铫鎒
松土除草具:鎛 耨 桩
古代锄草的农具:耨 鎒
刨土具:镐(镐头;鐯镐;铁镐) 镢(镢头) 鐯钩
一种人力翻土农具:铧 锹
原始的翻土农具:
耕田起土的农具:釫 铧
铧和犁的并称:铧犁
灌田具:戽斗 竹戽
汲水具:辘轳 桔槔
龙骨水车:翻车
拖拉机:铁牛

另见:农民 耕种 除草 收割 使用

☚ 农具   锄头 ☛

耒耜ancient spade-shaped tool used fortilling

最早的挖土工具。耒耜是两种农具。耒的下端是尖锥式,耜的下端为平叶式。耒是从采集经济时期挖掘植物的尖木棍发展而来的,早期的耒就是一根尖木棍(见图1),以后在下端安一横木便于脚踏,入土容易。再后单尖演变为双尖,称为双齿耒。单尖木耒的刃部发展成为扁平的板状刃,就成为木耜。它的挖土功效比耒大,但制作也比耒复杂,需要用石斧将整段木材劈削成圆棍形的柄和板状的刃,即所谓神农“破木为耜”、“斫木为耜”。早期的耒耜都是木质的,因此不易保存下来。但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临潼姜寨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过使用双齿耒挖土后留下的痕迹,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过木耜(见图2)。由于木耜的刃部容易磨损,后来就改用动物的肩胛骨或石头制作,耜刃绑在木柄上成为复合工具,就成为骨耜(见图3)和石耜(见图4)。它们都比木耜更坚固耐磨,从而提高了挖土的功效。目前在北方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河北武安的磁山遗址和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以及辽宁、内蒙古等地的遗址都出土很多石耜,其时代最早可达8000年前。由此推测,木质的耒耜的起始年代当更为久远。目前发现骨耜最多的地方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桐乡罗家角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骨耜是用偶蹄类哺乳动物肩胛骨制成。肩部挖一方孔,可以穿过绳子绑住木柄。骨耜的中部磨有一道凹槽以容木柄,在槽的两边又开了两个孔,穿绳正好绑住木柄末端,使木柄不易脱落,其制作方法已相当进步。这种骨耜在南方水田中使用,功效是很高的。
耒耜的使用年代也是很长的,它在商周时期仍然是主要的挖土工具,不但各地都有实物或遗迹出土,而且文献中也时有记载。如《夏小正·正月》:“农纬厥耒”。

图1 新疆孔雀河出土木耒



图2 浙江河姆渡
出土木耜

甲骨文中很多字有耒的形象。


图3 浙江河姆渡出土骨耜



图4 辽宁建平出土石耜

耒耜leisi plough

中国原始的翻土农具。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易 ·系辞》:“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为木柄,“耜”为木柄一端的刺土部分,耒和耜构成一件农具。有时也将整件农具称为“耒”或“耜”。中国古代最初是石耜、木耜、骨耜或蚌耜,后来出现铁耜。装耜一端的木柄上缚一小横木,操作时以脚踏,利用足踏的力量,把耜头刺入土中,称为“推”;然后以手板耒上端,利用杠杆作用把土块发掘起来,称为“发”。随着人向后退,连续“推”“发”而不断翻土。现在的铁锹实际上就是耒耜的遗制。中国古代也常以“耒耜”作为农具的总称,或借指耕种。

耒耜

060 耒耜

中国在夏商西周时代使用的耕具是耒耜。“耒”是由原始农业时期使用的尖头木棒发展而来的,在甲骨文中作“”、“”等形。为了借助脚踏的力量踏耒入土,后来在斜尖耒上加上脚踏横木,这就是甲骨文中“耒”字形状的来源。商代既有单尖耒,又有双尖耒,甲骨文中的双尖耒作“方”、“”等形。西周时代耒又有了新的发展,就是在耒的尖端部分安装上“耜”头,从而提高了耕作效率。《诗经》中有关“有略其耜,俶载南亩”,“畟畟良耜,俶载南亩”等诗句,表明耒耜在提高耕作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 农业机具   犁 ☛
耒耜

耒耜

古代的耕种工具。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尖头木棒,后经过改造,耒柄由直变成弯曲,尖头由一个变为二个。汉代武梁祠画像石刻有《神农执耒图》,神农手中所执即为双齿耒。这说明早在原始社会末期, 关中地区就盛行双齿木耒。后来,人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就把叶片状石板或片状兽骨,固定在木棒下端,以代替耒的尖头,被称为石耜或骨耜。古书上说:“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就是这个意思。春秋战国以后,由于牛耕兴起,耒耜渐为耕犁所代替。

☚ 尽地利   耦耕 ☛

耒耜lěi sì

❶指古代一种象犁的农具,也用做农具的统称。《本草纲目·天子藉田三推犁下土》:“《月令》:天子以元曰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❷借指耕种。《医方考·伤食门第二十九》:“炎帝教民耒耜,为养生也。”

耒耜lei si

ancient plough

耒耜

古农具名。耒、耜本各为一物,战国时文献记载中往往连称,汉代学者因此多认为耒、耜为一物。如许慎认为耒为上部,耜为下部,都属于木制;郑玄也认为上为耒,下为耜,但说耜为金属刃口的专称。后世学者对此亦各有不同解释。今人亦有认为耒耜为一物者。然据《管子·海王》所谓“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的说法,则耒、耜当各为一物。参见“耒”、“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