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考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考槃kǎo pán

指穷困隐居。常建《送陆擢》:圣代多才俊,陆生何考槃。岑参《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

考槃

考槃

《诗经·卫风》篇名。全诗三章,章四句。《毛诗序》云:“《考槃》,刺庄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宋以后学者认为是隐者之诗,如朱熹说是赞美贤者隐居涧谷之中而自得其乐(《诗集传》)。今人多从此说,以为是隐逸诗的发端。

☚ 淇奥   硕人 ☛

考槃

 【出典】 《诗经·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汉·毛氏传:“考,成。槃,乐也。”唐·孔颖达疏:“此经言‘考槃’,文连‘在涧’,明硕人成乐在于此涧,谓成此乐而不去,所谓终处也。”《考槃·序》:“《考槃》刺庄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
 【释义】 《诗经》有《考槃》,咏贤者隐居山林之乐。后世用作咏隐居或隐居之地的典故。
 【例句】 ①圣代多才俊,陆生何考槃。(常建《送陆擢》1453)这里借以咏叹陆生栖隐山林。②江国伤移律,家山忆考槃。(刘长卿《瓜洲驿奉饯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1554)这里以“考槃”代指自己退居之地。③汾沮何鄙俭,考槃何退穷。(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其八1895)这里借以咏叹隐居山林。④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岑参《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2042)这里借以劝王学士来石鳖谷隐居。⑤良牧征高赏,褰帷对考槃。(高适《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2231)这里借以称颂李太守宴请包括自己在内的在野士人。⑥谁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阳。(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6577)这里以“考槃”点明李虞曾经隐居。⑦但歌考槃诗,不学梁父吟。(吴筠《题龚山人草堂》9648)作者题咏龚山人草堂,用歌《考槃诗》典,赞扬其穷处隐居的情操。

《考槃》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考槃》

 考槃在涧,结庐山溪旁,


硕人之宽。贤人天地宽。


独寐寤言,独睡独醒独自语,


永矢弗谖。此间乐趣永不忘。



考槃在阿,结庐在山坡,


硕人之薖。贤人乐呵呵。


独寐寤歌,独睡独醒独自唱,


永矢弗过。外人永远不交往。



考槃在陆,结庐在山陆,


硕人之轴。贤人盘旋处。


独寐寤宿,独睡独醒独自啸,


永矢弗告。此乐外人不相告。



[注释] ①考:成,筑成。槃(pan):木屋。方玉润《诗经原始》引黄一正曰:“槃者,架木为室,盘结之义也。”《毛传》训“考槃”为“成乐”,亦通。②硕人:这里指贤人。③寐:睡。寤:醒。④矢:发誓。弗谖:不忘⑤阿:山坡。⑥薖:和气。⑦陆:高平地。⑧轴:本义是车轴,引申为盘旋的地方。⑨宿:闻一多《类钞》读为“啸”。⑩弗告:朱熹《诗集传》释曰:“不以此乐告人也。”



[赏析] 《考槃》一诗,有人看成情歌,以为是诗人有怀,辗转相思,梦与心上人对语对唱,醒来倍觉难堪,于是发而为歌,以抒情愫。更多的人则认为,《考槃》歌唱的是贤人退居山林、独善其身的生活。它可以说是后代隐逸诗歌之宗。


诗共三章,先说第一章。


“考槃在涧”,开篇首句设置了高人隐士的生活场景,创造出幽谧、清新的艺术氛围。一间简陋、古朴的茅庐,依偎在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溪流旁边,掩映于宿鸟时飞、松风如涛的山林里面。“在涧”二字不只是点明了处所,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月窥人,涧芳袭袂”的幽美境界。“考槃”意即结庐。结庐者谁?在优美、恬淡的画面上,主人公已经隐隐约约、呼之欲出了。紧接着在第二句中,“硕人”——一位隐居的贤士便正式出场。


“硕人之宽”,这是一个散化句式,它颇有突出和强调“硕人”的意味。句中的“宽”字,蕴含很深。荒远冷僻的山溪野林,自然界里小小的一角,却被看成是天地广阔的人生乐园,你看这位贤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境界。晋代隐逸诗人陶渊明或许就是由此激发了灵感,写下了著名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这几句与“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貌似相去甚远,实则灵犀相通。它们的旨趣都在于表现隐者的超脱尘俗、居心高远。不过,《考槃》这两句歌咏山野茅庐天地宽,除了流露出对隐士高人的赞赏之情以外,似乎还有一点别的意思在,值得细心品味。


“独寐寤言”一句是全章之中最精彩处。诗对隐居贤士的山林日月没有去作精细的描绘和多方铺写,只是用极其凝练的笔墨刻画了一个富有个性的生活细节,“独睡独醒独自语”,这一笔犹如电影艺术中的特写镜头一般,将一个安闲、疏放的隐士形象推到了读者面前,使人想起当年南阳诸葛草堂高卧、觉而赋诗的情景。句中“寐”、“寤”、“言”三字,单个看去,并无什么审美价值,而一经诗人粘合,便禀受了文学的魂灵,它们出神入化地再现了隐士淡泊无为、闲适自在的神情举止。加上诗句以“独”字统贯始终,“既寐而寤,既寤而言,皆独自耳。”(严粲《诗缉》)使隐士高蹈出世、自成其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更加鲜明,因而形象也就更见神采。如果说“寐寤言”三字连用,画龙已成,那么着一“独”字无疑就是点睛之笔。


“永矢弗谖”。诗的第四句直抒胸臆,将诗情进一步深化。上句所写隐士独睡独醒独自语的言行细节,集中而形象地反映出与世无争的山林生活多么清静安宁、逍遥自在,于是这里紧承上句而下,表示此间乐趣“发誓永远不忘记”! 话语好像是在独睡醒后惬心快意之时脱口而出,而那终老于斯的誓愿,郑重其辞的口吻,又分明体现着与世决绝、永不反顾的坚定意志。


诗的二、三两章,意思基本相同,只是每句改动了一个字。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字面改动而意思不变,仅为分章换韵,以便反复咏唱,如在涧、在阿、在陆,都是泛指隐居山野,并非真的结庐三处。另一种变动则有意思上的些微变化。如“三‘永矢’句皆诗人形容其高举远遁,有终焉之志”(欧阳修《毛诗本义》),然而三句之中,“谖”是就心而言,“过”是就身而言,“告”是就口而言,由“弗谖”到“弗过”再到“弗告”,前后三句就出现了意思的递进,实现了感情的强化。重章叠句是《诗经》作品形式的重要特点,它使诗歌在一唱三叹中充分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


这首诗语言古朴简练、萧散疏朗,格调高远,意味深长。全篇不见“隐”字、“乐”字,却句句写隐,字字写乐。同时,诗人赞美隐居之乐的字字句句,又似乎都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前人曾经指出,诗人赞美贤士隐居之得所,其旨在于讽刺君上之失贤,或是世间之无道。果真如此,“美在此而刺在彼”,则应是《考槃》构思上的一大特色。

《诗经》之《考槃》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考槃

 〔原文〕
 考槃在涧,(三家槃作盘。韩
 硕人之宽。涧作干。)
 独寐寤言,
 永矢弗谖。
 (涧、宽、言、谖,元部。)
 考槃在阿,
 硕人之。 (韩作。)
 独寐寤歌,
 永矢弗过。
 (阿、、 歌、过, 歌部。)
 考槃在陆,
 硕人之轴。(鲁轴作逐。)
 独寐寤宿,
 永矢弗告。
 (陆、轴、宿、告,幽部。)
 〔译文〕
 乐意游荡山水间,大丈夫心地宽。独睡独醒独自言,此乐永誓不忘它。
 乐意游荡在山坡,大丈夫不怕挨饥饿。独睡独醒独自唱,永誓不与他人来往真快乐。
 乐意游荡在原野,大丈夫不怕病折磨。独睡独醒独自卧,此乐永誓不与他人说。
 〔评介〕
 《考槃》三章,章四句。这是《国风·卫风》中的一篇,约成于春秋时期。从诗的内容看,作者可能是个隐士,诗中写他乐意在山水间过着隐居生活,宁可挨饿受疾病折磨,乃自得其乐,诗中字里行间爆发出隐者的愤闷与不满,在客观上对现实有批判作用。
 对此诗历代学者解释不一。概括起来有四: 一为刺庄公之说,如《诗序》:“考槃,刺庄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指武公),使贤者退而穷处。”二为非刺庄公之说,如王柏《诗辨说》: “诗文未有见弃于君之意,则亦不得为刺庄公矣。”三为美贤者隐处不忘君国之说,如程颐《诗新解》:“考槃观其名,已可见君子之心,处之已安,知天下决然不可复为,虽然如此退处,至于其心,寤寐不忘君。贤者之退,穷处涧谷间,虽德体宽裕,而心在朝廷,寤寐不能忘怀,深念其不得以善道告君,故陈其由也。”四为美贤者隐处之乐说,如南宋朱熹《诗集传》:“诗人美贤者隐处涧谷之间,而硕大宽广,无戚戚之意。虽独寐而寤言,犹自誓此之乐也。”又引《孔丛子》:“子曰: ‘吾于考槃见遁世之士,无闷于世’”以立其说。以上备录诸说,可供参考。现当代学者对这首诗的理解,有的也从旧说,认为咏隐士生活; 有的说“记梦”。是诗人做梦同他心爱的人对话、对歌、对唱。认为诗中的“寤言”、“寤歌”、“寤宿”,同《东门之池》中的“晤歌”、“晤言”、“晤语”相同。它是以言词互相问答,或以歌声互相唱和。现在贵州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相恋,互相“对歌”,和这正同(《诗经全译》);还有的认为这首诗,是一位农村的小伙子在睡梦中梦见和他的情人幽会时,山盟海誓的诗歌 (《诗经国风今译》)。
 以上介绍新旧诸说对《考槃》这篇诗的理解或许有益。细读此诗,还是以写隐士生活说符合诗的本义。全诗三意,一章“永矢弗谖”。不怕隐居孤立,乐在其中。二章“永矢弗过”。不怕穷饿以死,乐在其中。三章“永矢弗告”。不怕没世无闻,乐在其中。刘玉汝《诗缵绪》:“弗谖以心言,弗过以身言,皆在己者。弗告,则弗以告人矣。”
 这首诗写隐士自得其乐的生活,实际反映了隐士对现实统治者的不满,“言在此而意彼”,这就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全诗语言精练,状物写人形象生动,感情奔放,由“永矢弗谖”,到“永矢弗过”,最后发出“永矢弗告”的愤恨之言,读之有一唱三叹之感。吴闿生《诗义会通》评之曰:“读之觉山月窥人,涧芳袭袂。”可以说是深得诗意中肯之论。

《诗经》-《考槃》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考槃

 考槃在漳,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 硕人之。 独寐寤歌, 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言。永矢弗告!

 这是《国风·卫风》中的一篇,约成于春秋时期。从诗的内容看,作者大约是一个隐士,或者是和隐士关系密切的人。他写此诗,表面上看来是赞美贤者退而穷处,自成其乐的高尚品德。实际上是“刺庄公”“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毛序》)“美在此而刺在彼。”全诗字里行间表现出隐者的愤闷与牢骚。
 全诗共分三章 (段),每章四句,四字一句是典型的四言体。且三章中绝大部分字句相同,只是每句的末字改动了,这样一方面起到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效果。另一方面,每章用韵不同,字意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而不是机械的得复。这样在回环往复中显出变化,由内到外,由平和到急促,感情也一步步地加深其份量,最后终于爆发出“永矢弗告”的愤怒之音。
 “考槃”,考: 扣也,击也; 槃,乐器名。从木,以不为之。“考槃者,考击其以自乐也。”且“木槃之声似不足乐而以为乐者,无往而不乐呼?” (引自《诗经直解》)“硕人”即指大德之人,亦即贤而处穷者。第一章,“考槃在涧,硕人之宽”,即是说贤德之人在山溪边扣击着木槃而自得其乐,他的心胸是那样宽广,似乎一切都不放在心上。“独寐寤言 (语助词无意义)。永矢弗谖 (忘也)!”
 竟即这个贤德之人同尘世间断绝了来往,梦中醒来都只是一人而已,他决心终老山林,乐在林泉。一上“独”字,刻划出隐士内心的寂寞孤独,“永矢弗谖”更表明了隐士的愤慨,因为如果他真的是乐在山林的话,就用不着发誓,既然发誓地说出来,那意思就是说,统治者既然不用,那我就终老山林好了! 因此尽管表面直来,“硕人”似乎无忧无虑,骨子里却非常向往干番事业,只不过无人能用而己,因此非常痛苦。第二章, 把每句的末字改为“阿”“”“歌”“过”。 是说“硕人”乐在“山阿”,但已不是心宽意宽了, 而是要为生活发愁。 (按, , 《毛传》释为“宽大貌,”郑笺释为“饥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认为是“窠”的假借字,意为空。此从郑朱之说) 尽管孤独寂寞加上饥饿,然而“硕人”还是独得其乐,独睡独醒,独自歌唱着,决心从此不和别人来往,表面上看来,这似乎是歌颂“硕人”“不为贫贱故改其乐”的高风亮节,实际上把“硕人”与“”联系在一起, 是对现实亦即对卫庄公的有力的讽刺。 三章,每句最末字为“陆”“轴”“宿”“告”,说的是“硕人”乐在平陆,尽管是大德之人,还是病倒了 (轴病也),但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求闻达,不怕没世无闻。隐士隐居山林,生活是艰苦的,饥寒痛馁,都是免不了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隐士们还是决心不与世谷社会交接,表明了隐士与社会与世俗与统治者的决绝态度。这样的社会这样的统治者也就可想而知是多么腐败的了。从“弗谖”,“弗过”到“弗告”,表明隐士的决心一步步加深,感情一步步强烈。“弗谖以心言,弗过以身言,皆在已者,弗告,则弗以告人矣。” (引自《诗经直解》) 如果说前二者,似乎是针对硕人自身修养而言,那么第三章“永矢弗告”是把矛头直接指向社会,指向统法者。愤慨之情明显地表露出来。
 表面上写“硕人”自得其乐的隐士生活,实际上反映了“硕人”对现实对统治者 (卫庄公) 的不满,“言在此而意在彼”,这就是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它不象《须鼠》《伐檀》那样矛头所向非常明显,而是非常委婉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曲,当然这并不是说本诗表达的感情不如《硕鼠》《伐檀》强烈,相反,由于锋芒内敛,含蓄隽永,就更富于感染力,更能打动人。

诗词《考槃》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考槃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注释】 ①考:构筑。槃(pan 盘):柴屋。硕人:贤人,指隐士。宽:宽敞。②寐(mei 妹):睡。寤(wu 悟):醒。言:说话。矢:誓。谖(xuan宣):志。③阿:山岗。(ke科):“窠”的借字,指隐士的柴屋。④歌:歌唱。过:过从,交往。⑤陆:高平之地。轴:指盘旋的地方。⑥告:告诉。
 
 【译文】 搭起柴屋在山涧,隐士居处宽又宽。独睡独醒独自言,此中乐趣永不忘。搭起柴屋在山坡,隐士有了安乐窝。独睡独醒独自唱,发誓不与人交往。搭起柴屋在高原,隐士在此独盘桓。独醒独睡多悠闲,个中真意不可言。
 
 【集评】 宋·朱熹:“诗人美贤者隐处涧谷之间,而硕大宽广,无戚戚之意,虽独寐而寤言,犹自誓其不忘此乐也。”(《诗集传》卷三)
 宋·严粲:“此诗不过极言贤者山林之乐,以见其时之不可为,而贤者无复有意于仕也。”(《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卷四引)
 清·方玉润:“此美贤者隐居自乐之词。诗意甚明,无所谓怨,亦无所谓刺。……诗意若曰:结庐不在尘境,而在溪涧之间,陋且隘矣。即或深傍曲阿,旷处平陆,亦不过老屋三间,风雨一床,亦何适意之有?然自硕人视之,则甚宽也,可以为吾之安乐窝矣。”(《诗经原始》卷四)
 清·姚际恒:“此诗人赞贤者隐居,自矢(誓)不求世用之诗,《小序》谓刺庄公,无谓,《集传》不从,是。”(《诗经通论》卷四)
 
 【总案】 据《孔丛子》载,孔子曾经说过:“吾于《考槃》见士之遁世而不闷也。”孔子看到的也只是隐士避世的乐趣而不是《毛诗序》所谓的“刺庄公”,可见方玉润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仔细推寻,这可能是后世隐逸之诗的祖先,短短三章,把隐士的生活描摹得有声有色。

考槃kǎo pán

指隐居穷困之处。杜甫《营屋》:“度堂匪华丽,养拙异考槃。”

考槃

考槃

〔原文〕
考槃在涧,(三家槃作盘。韩
硕人之宽。涧作干。)
独寐寤言,
永矢弗谖。
(涧、宽、言、谖,元部。)
考槃在阿,
硕人之。 (韩作。)
独寐寤歌,
永矢弗过。
(阿、、 歌、过, 歌部。)
考槃在陆,
硕人之轴。(鲁轴作逐。)
独寐寤宿,
永矢弗告。
(陆、轴、宿、告,幽部。)
〔译文〕
乐意游荡山水间,大丈夫心地宽。独睡独醒独自言,此乐永誓不忘它。
乐意游荡在山坡,大丈夫不怕挨饥饿。独睡独醒独自唱,永誓不与他人来往真快乐。
乐意游荡在原野,大丈夫不怕病折磨。独睡独醒独自卧,此乐永誓不与他人说。
〔评介〕
《考槃》三章,章四句。这是《国风·卫风》中的一篇,约成于春秋时期。从诗的内容看,作者可能是个隐士,诗中写他乐意在山水间过着隐居生活,宁可挨饿受疾病折磨,乃自得其乐,诗中字里行间爆发出隐者的愤闷与不满,在客观上对现实有批判作用。
对此诗历代学者解释不一。概括起来有四: 一为刺庄公之说,如《诗序》:“考槃,刺庄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指武公),使贤者退而穷处。”二为非刺庄公之说,如王柏《诗辨说》: “诗文未有见弃于君之意,则亦不得为刺庄公矣。”三为美贤者隐处不忘君国之说,如程颐《诗新解》:“考槃观其名,已可见君子之心,处之已安,知天下决然不可复为,虽然如此退处,至于其心,寤寐不忘君。贤者之退,穷处涧谷间,虽德体宽裕,而心在朝廷,寤寐不能忘怀,深念其不得以善道告君,故陈其由也。”四为美贤者隐处之乐说,如南宋朱熹《诗集传》:“诗人美贤者隐处涧谷之间,而硕大宽广,无戚戚之意。虽独寐而寤言,犹自誓此之乐也。”又引《孔丛子》:“子曰: ‘吾于考槃见遁世之士,无闷于世’”以立其说。以上备录诸说,可供参考。现当代学者对这首诗的理解,有的也从旧说,认为咏隐士生活; 有的说“记梦”。是诗人做梦同他心爱的人对话、对歌、对唱。认为诗中的“寤言”、“寤歌”、“寤宿”,同《东门之池》中的“晤歌”、“晤言”、“晤语”相同。它是以言词互相问答,或以歌声互相唱和。现在贵州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相恋,互相“对歌”,和这正同(《诗经全译》);还有的认为这首诗,是一位农村的小伙子在睡梦中梦见和他的情人幽会时,山盟海誓的诗歌 (《诗经国风今译》)。
以上介绍新旧诸说对《考槃》这篇诗的理解或许有益。细读此诗,还是以写隐士生活说符合诗的本义。全诗三意,一章“永矢弗谖”。不怕隐居孤立,乐在其中。二章“永矢弗过”。不怕穷饿以死,乐在其中。三章“永矢弗告”。不怕没世无闻,乐在其中。刘玉汝《诗缵绪》:“弗谖以心言,弗过以身言,皆在己者。弗告,则弗以告人矣。”
这首诗写隐士自得其乐的生活,实际反映了隐士对现实统治者的不满,“言在此而意彼”,这就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全诗语言精练,状物写人形象生动,感情奔放,由“永矢弗谖”,到“永矢弗过”,最后发出“永矢弗告”的愤恨之言,读之有一唱三叹之感。吴闿生《诗义会通》评之曰:“读之觉山月窥人,涧芳袭袂。”可以说是深得诗意中肯之论。

☚ 淇奥   硕人 ☛
考槃

考槃kǎopán

┃━ 《诗经·卫风》篇名。《诗序》:“‘考槃’,刺庄公也,不能继先王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指隐居之处。唐·杜甫《营屋》诗:“度堂匪华丽,养拙异考槃。”

☚ 玄馆   羊裘 ☛

考槃

借指隐居。 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遥遥帝乡,爰感奇心,绝粒委务,考槃山阴。”
●《诗·卫风·考槃》: “考槃在阿, 硕人之。 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寤寐宿,永矢弗告! ” 考槃:扣盘。槃,通 “盘”。硕人: 大德之人。(ke)轴: 郑玄笺: “, 饥意; 轴, 病也。 ” 矢:通 “誓” 。诗写一位隐士隐居山间,击盘而歌,心地宽广,孑然独处,虽饱尝疾病饥饿的困苦,却自得隐居之乐,誓不再介入纷扰的尘世。

考槃

使贤者退而穷处。《诗经·考槃序》:“考槃,刺庄也。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二三《营屋》:“度堂非华丽,养拙异考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