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百花已经凋谢了的庭院里长满了杂草,就连专门栽种兰花的田亩里也是绿草丛生。唐彦谦是福建人(一说是山西人),福建也是兰草的故乡,因此兰草也称建兰。诗人是看惯了兰花的,每到夏秋季节,兰花开放,香气宜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此时此地诗人眼前所见竟是一片“芳草”、“绿莎”。诗中写的是看不到兰花,表达的是对兰花的怀恋心情。“楚畹”用如楚兰,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意思是说,我已经种了九畹(一畹为十二亩)兰花,又栽了百亩蕙草(蕙也是一种兰)。后人有认为兰花是屈原栽植的,称楚兰。古人咏兰花,经常想到屈原,“万古贞风怀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东洲草堂诗集》卷九),由此也可看出,文人学士的思想和情操是有许多相通之处的。
 正在读者关注诗人以急切心情想要找到兰花而不得的时候,出现了后两句的神来之笔:“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在草丛中忽然见到了兰花,真是喜出望外了,这种苦中求乐的手法,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在惊喜之余,“岁晏将如何?”立刻又产生了一种担心与惋惜的心情,同诗的前两句所表露的感情连接了起来,浑然一体。四句小诗描绘出了对兰花从怀恋到担心与惋惜的感情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热爱与追求。
 这是一首咏兰诗,但全诗没有一处是写兰花外部形态的,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兰和人的关系上加以发挥,有物有人,把人和物巧妙地结合起来,更易于表达传神之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无形而能传神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特点。

咏花诗词之《(二)》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二)

 
 纳红销翠春风里,精神一撮金莲底。不是睡杨妃,绿珠娇小儿。

 第二首《菩萨蛮》与前首联系来看,正是描绘垂丝海棠“娇娆”之时的娇美。
 上阕开句“纳红销翠春风里,精神一撮金莲底。”点出开花季节,状写红花绿叶。词人仍然把盛开的垂丝海棠喻成秾丽娇娆的美人。不过她不是“睡美人”了 ,而是在春天里巧施胭脂,显展翠羽,丰彩诱人的妙龄美人。“纳”、“销”二字,用来描绘海棠花色之红艳均匀,绿叶的青翠迷人。唐代郑谷有诗为“春风用意匀颜色,”大概作者也是这个意境。花红叶翠已招人动情,但作者认为垂丝海棠更能撩拨人心的神韵更在“精神一撮金莲底。”垂丝海棠叶大而呈卵形,先端渐尖。开花于四月间,数朵花聚为一簇,初开时上举,开放后下垂。作者用美人“金莲”比喻卵形的叶子,又用“一撮”状描花聚为一簇的形象,十分贴切。再冠以“精神”二字,更画出垂丝海棠的独异风采。点点红花,一簇簇、一撮撮艳开在如同美人翠色金莲似的叶下,长长地垂堕下来,和风吹动,真是别具风韵,岂不令人陶醉?
 “不是睡杨妃,绿珠娇小儿。”唐明皇曾把海棠喻作“睡杨妃”,词人却不同意这个比喻,垂丝海棠不象“睡杨妃”,而更象绿珠那样淡雅娇媚,着人怜爱。据载,绿珠为西晋豪富石崇的爱妾,善于吹笛,美艳无双。这里将杨贵妃与绿珠相比,写出了垂丝海棠花不象杨贵妃那样雍容华贵,媚权附势,却如绿珠娇小柔媚而不失高贵。杨氏恃色乱世,召怨而死,是无人怜惜的;而绿珠不堪强人争夺,堕楼身亡,志节可嘉。词人并用二典,一贬一褒,似有深意。至此,通看上阕,作者以艳绝娇小的美女绿珠作比,形象地状写垂丝海棠的花、叶之特点,绘出她的独特美。
 然而上面所描绘的,还不是垂丝海棠奇绝之处。为此,下阕写道:“一般娇绝处,半带疏疏雨。”垂丝海棠的“娇绝”之处,是那柔丝花梗,长蔓缕缕,沾上雨水时显出的妩媚可爱。“半带疏疏”是说雨水不能过多、过密。这不禁让人想到杜甫笔下“润物细无声”的好雨,和“晓看红湿处”的意境来。花与雨结下了不可分割的姻缘。然而词人笔触又陡然一转,以“不解吐繁香,却教人断肠”一句,激起感情上的涟漪,垂丝海棠不吐幽香。这是她的不足之处。宋人刘渊材曾宣称:“海棠无香”,是他平生“五大憾事之一”。但即使海棠“不解吐繁香”,也不至于产生“教人断肠”的后果。这样,联想上阕词情,以及对绿珠、杨妃的褒贬,人们自然要推测着,李好古的《垂丝海棠》是借垂丝海棠的形骸,抒发自己淡雅清高,芳华并茂,节贞操守的品质,与怀才不遇,为世人不解,而未能吐放“繁香”的际遇。这才是他真正的“断肠”原因。词中以花情达人意,纵使花情人心融贯叠印。呈现花人合一的艺术意境。从情调上看,全词喜慕隐忧,怜惜有节,喜忧参半,恰到好处。不失为一篇成功之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