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绿肥作物栽培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绿肥作物栽培史history of green manurecrop cultivation

绿肥作物是以获取有机肥料为目的的栽培植物,在轮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多数可兼作饲草,栽培历史至少已有1700年以上。
早在《诗经·周颂》中已有“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之句。已认识到黍稷生长茂盛与锄下杂草腐烂后的肥田作用有关。《齐民要术》对使用绿肥的技术称之为“美田之法”,王祯《农书》中称之为“草粪”,明代江南农书及方志多称为“花草”,其意都属绿肥。中国古代的绿肥作物以豆科植物为主,其他作物也不少。
栽培绿肥的最早记载是西晋《广志》所说的“苕草,色青黄,紫华,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说明至迟在3世纪时华南地区已在稻田内套种绿肥了。南北朝时,绿肥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很大发展。《齐民要术》说:“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指芝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概种,七月八月犁䅖杀之。 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明确指出种植绿肥能使后茬作物大幅度增产。据《齐民要术》记载,以绿豆为绿肥时既可春种夏翻,也可夏种秋翻。至宋元时绿肥有了进一步发展。北宋苏轼就有“春尽苗叶老,耕翻烟雨丛。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的诗句,描写以苕子作绿肥的情况。元代王祯《农书》在转引《齐民要术》有关以绿豆等为绿肥的文字后,接着指出种植这些绿肥在“江淮迤北,用为常法”,可见当时在江淮以北的广大地区种植绿肥已很普遍了。明清时期绿肥的种类更多,约有20余种。综合有关记载,新增的有天蓝(有人论证为黄花苜蓿,即金花菜)、大麦、小麦、蚕豆、梅豆、拔山豆、穞豆、黎豆、黑豆、葫芦巴(即豆科的香豆子)、油菜、白菜、黄蒿、萝卜、满园花(即肥田萝卜)、紫花地丁、酸模、薄儿茳、萍(水生植物)等等。某些南方绿肥已发展到北方,如紫云英在清代已被引种到河南光山等地的稻田种植,绿肥作物的种植已很普遍。关于绿肥的肥田作用,明代《沈氏农书》指出:“一亩草(指紫云英)可壅三亩田,今时肥壅艰难,此项最属便利。”清代《抚郡农产考略》也说:“红花草比萝卜菜子尤肥田,为早稻所必需,可以固本助苗,其力量可敌粪草一二十石。无草者虽以重本肥料壅之,其苗终不茂,故乡人种红草者极多,不敢以籽种贵而稍吝。”而且说江西抚州草子种“出产甚多,运集建昌、饶州各府县”。说明绿肥种子已发展为商品性生产。
在栽培和利用方面,主要有三项经验: ❶绿肥作物要与谷类作物或其他作物轮作;
❷在花期进行翻压肥效最高;
❸种植绿肥作物,有时也要进行翻耕和施肥。明代《沈氏农书》指出将猪厩肥“取撒于花草田中,一取松田,二取护草”,既是施肥,又可护草越冬和松田。《抚郡农产考略》还指出在“豆田或早稻、荞麦田内”种红花草时,要“先时犁一次,耙一次,然后下种”,而且种子“宜用猪骨灰拌之”,在种下后“天旱须车水灌溉之,雨水太多,应开沟泄水不使淹坏”,而且还要施“乌灰一二石,大肥十余石”。说明中国古代已非常注重对绿肥作物的栽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