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绝对收入假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绝对收入假定 绝对收入假定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AIH)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J. M. Keynes) 提出的消费函数理论。在凯恩斯之前,经济学家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利率的函数。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中认为,消费支出主要决定于人们的现期可支配收入,即实际消费支出是现期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函数: C=C(Yd) 式中,C是消费者的消费支出,Yd是现期可自由支配收入。因为消费支出与个人的现期绝对收入有关,故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也被称为绝对收入假定。凯恩斯认为,一社会的消费量,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收入,(2) 其他客观环境,(3)该社会各组成成员的主观需要、心理倾向、心理习惯以及相互之间分配收入的方式。为了分析方便,他把人们的消费动机分为两大类: 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人性的心理特征、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但主要是人们不愿多消费或愿意储蓄的动机。可用八个词概括储蓄动机 (即影响储蓄动机的八个因素): 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贪婪; 与此对应的消费动机可概括为: 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奢侈。上面论述的是个人的消费行为,凯恩斯认为上述动机也适用于分析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和消费动机。凯恩斯认为影响人们消费支出的客观因素在短期内是比较稳定的、改变缓慢的。影响人们的消费支出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1) 工资单位的变化,(2) 收入与净收入之间差额的变化,(3) 财产的货币价值意想不到的变化,(4) 利息率的变化,(5) 财政政策的变化,(6) 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变化。凯恩斯认为,除了第一个因素 (工资单位变化) 以外,其余五个因素都可看作在短期内变化不大或影响轻微。如果取消工资单位 (以货币计算) 的变动,那么这些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可用 “消费倾向” 来表示它们对消费的影响。所谓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重;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平均消费倾向 (即总消费倾向)是指总消费在总收入中占的比重。从对影响消费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短期内,消费函数是一个大体稳定的函数。在对有关消费支出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概括绝对收入假定有以下四个命题: (1) 现期消费是现期可支配收入的一个非常稳定的函数。(2) 边际消费倾向(MPC) 是一个大于零小于1的数,即![]() 图1 C=C0+bYd(C0>0,0其中C0为自发消费,其曲线如图2。 图2 图3 对凯恩斯绝对收入假定的实证研究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以横截面数据为基础的所谓预算研究(Budget Studies)。研究的结果完全符合绝对收入假定的四个命题。但是预算研究在两个方面有严重的不足: (1) 预算研究所划分的各个组别间的家庭消费支出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可支配收入以外的因素引起的,而这却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没有反映的。(2) 预算研究考虑的是在同一时点上,各个收入组别的收入和他们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但它没有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所有家庭的收入都增加时,经济中总的消费支出是如何变化的。而绝对收入假定实际所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支出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该使用时间序列数据来验证消费函数理论。库兹涅茨 (Kuznets) 运用10年左右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消费和收入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他所谓的短期消费函数。该短期消费函数具有一个正值的截距,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大于零而小于1的数,这意味着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总之,短期消费函数是支持绝对收入假定的 (尤其是前三个命题)。但是当使用不同时期的时间序列资料时,得到的这种短期消费函数的MPC保持相对稳定,而各个时期的消费函数的截距却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不断上升。最后,运用50年左右的时间序列数据,得到的消费函数却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该消费函数曲线的截距为零,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完全相同,即在长期中,消费和收入是按比例变化的,如图3所示。这些结论与绝对收入假定的命题 (1)、(3) 和 (4) 是矛盾的,被称为库兹涅茨悖论 (Kuznets’ Paradox)。在20世纪40年代末,函数 “向上” 运动的含义是不清楚的。这样,一个令人信服的消费函数理论必须能够至少解释以下问题: (1) 在横截面数据中,为什么MPC☚ 收入假定 相对收入假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