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经济活动与社会因素诸如人口、劳动、管理、科技、教育、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相互影响,经济结构与其他社会结构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变迁及现代化问题。 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萌芽于19世纪中叶。一般认为,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分工论》和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经济与社会》开创了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先河。其后,帕森斯的《经济与社会》、斯梅尔瑟的 《经济生活的社会学》、易永健一的《经济社会学》等著作促进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主要研究内容有:社会群体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经济因素的作用; 各种类型的经济制度及其发展变化;社会经济结构与各种制度之间的关系; 企业合理组织的体制; 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和动机; 经济组织中的社会团体及社会组织; 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后果等。经济社会学在我国是一门尚待建立的学科。 ☚ 经济人类学 经济控制论 ☛ 经济社会学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及互相作用规律的科学。经济学与社会学相交叉的学科。 社会学是以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存在于人类各历史阶段的各和社会形态的结构及其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由于经济生活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经济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社会变迁、社会解体无不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联系。经济的繁荣和衰败又与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社会稳定或动乱密切相关,人们的行为、动机及管理的职能发挥等,又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等经济因素,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们的经济生活,保证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社会学以社会活动中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对经济因素的作用; 各种类型的经济制度及其发展变化; 社会经济制度的各个侧面; 企业合理组织的体制; 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和动机; 经济组织中的社会团体及社会组织等等。 经济社会学是综合应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知识而独立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它既不同于以社会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又不同于以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边缘学科。 经济社会学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二十世纪初开始形成一定的体系和派别。西方经济社会学主要探讨特殊化经济行为的各种角色和组织,如研究社会本身组织、分析社会地位、能力和权威的关系,研究员工征募、职业形态、生活方式等; 分析各种经济结构和其他结构的关系。德国学者韦伯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专心研究了在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结构情况,研究经济学和社会变动的关系,社会结构和各种制度的关系。 在我国,经济社会学是一门尚待建立的学科。 阅读书目: 《经济社会学》〔日〕富永健一主编,孙日明等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经济社会学》NeilJ. Smelser著,胡效群译,〔台〕开明书店1979年版。 经济社会学economic soci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