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精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精子jīng zǐ人和动物的雄性生殖细胞。1909年钟观光《理科通证·动物篇·海绵》:“前言体壁中层生卵及精子。卵子成熟受精,则发育而为幼虫。”◇精、雄精、男精、精虫、精丝、生元。 精子←→卵子jīng zǐ ← → luǎn zǐ精子:雄性生殖细胞,与卵结合产生第二代。 精、卵 精、卵精子:精(精液;~虫;遗~;射~) 渧 另见:排泄 生理 食物 ☚ 精、卵 蛋 ☛ 精子sperm由精巢或睾丸产生的单倍体雄性生殖细胞。其形成过程称精子发生。它比卵子小得多,通常呈线状,长度因动物而异,如海胆精子长约40μm,某些两栖类的约2~5mm,昆虫中有的可长达12mm,家畜的精子在50~100μm之间。 精子类型 动物界有两大类精子。❶有鞭毛精子:广泛见于各类动物,绝大多数是一条鞭毛,偶尔有两条,能积极运动。 ❷无鞭毛精子(图2): 少数动物具有,形态多样,有球形、星形(水蚤)、囊状(十足类甲壳动物)、管状(虱)和变形虫状(大眼水蚤、蛔虫)等。通常缺乏轴丝,不能运动。 图 2 各种无鞭毛精子
精子发生和形成 在高等脊椎动物,精子发生在睾丸的曲精细管内(见睾丸),其基本过程类似于卵子发生(见卵子),也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并经历精原细胞增殖期、精母细胞生长期和精母细胞成熟期。不同之点有:❶精原细胞在胚胎期,不断分裂增生,大多数在胚体出壳或出生前暂停,出生后继续增殖,但速度不快,到性成熟时才迅速增殖; ❷初级精母细胞的生长期较短,无营养物质的积累,因而体积变化不大; ❸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两次成熟分裂产生4个体积均等的球形精子细胞,然后转变为鞭毛状的精子,其转化过程称精子形成。 在精子形成过程中有胞核和胞质的一系列变化。泡状核浓缩、变小、变扁,向细胞前端移动; 高尔基复合体变为帽状的顶体,覆盖在核的前方; 中心粒移向核的后方,分裂为前、后中心粒,后中心粒大多退化,由中心粒或其中间产物向后生出中央轴丝; 线粒体迁移并集中环绕排列在后中心粒和终环之间,构成线粒体鞘。在以上变化的同时,胞体伸长,胞质向胞核后方移动,并与残余的高尔基复合体一起与胞体分离; 剩余的少量胞质构成精子颈部和尾部的外周致密纤维鞘。 精子sperm亦称精细胞。成熟性细胞中的雄性配子。具单倍染色体数目,其体积比卵小。脊椎动物的精子一般可分头、颈、尾。头部主要由细胞核组成,颈部有中心体和线粒体,尾部由中心体生出鞭毛而构成。也有一些动物不具鞭毛,如蛔虫和甲壳类中的十足类。被子植物的精子无鞭毛,核显著,具核仁,细胞质少,其中有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和微管等。精子形状多样,各种植物有特定形态。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的苏铁、银杏等均有鞭毛。 精子 精子jingzi精子是生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即雄配子。各类群生物的精子在形态结构有较大差异。动物的精子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大类。典型的一般为蝌蚪状,头部近圆柱形,尾部细长;非典型的精子形态多种多样,但都缺乏鞭毛。哺乳动物的精子分为头、颈和尾3部分。头部主要由细胞核和顶体组成,呈圆球形、长柱形、螺旋形、梨形、斧形等,这些形状都是由细胞核和顶体的形状所决定。颈部很短,呈圆柱状或漏斗状,连接头部和尾部,尾部细长,主要由轴丝组成,是精子的运动器官。哺乳动物精子的发生如下: 被子植物的精子发生如下:
☚ 卵式生殖 胚囊 ☛ 精子sperm系由睾丸产生的生殖细胞。成熟的精子形似蝌蚪,能运动。长约55~65μm,分头、颈、尾3部分。头部:正面观呈卵圆形,侧面观为梨状,长约4~5μm,宽约2.5~3.5μm,主要由细胞核浓缩而成,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由密集的颗粒组成。颈部:较短,长约0.5μm,前接头后接尾,颈部前方有一球形小体即前中心粒,后方还有1对后中心粒。尾部:分中段、主段和末段。中段又叫体部,呈圆柱状,长约5~7μm,中间有轴丝,直至尾的末段;主段和末段是尾的主要部分,长约45μm。在精液内有时有畸形精子,如巨大形、短小形、双头、双尾、大头、小头、无尾等。异常精子如超过20%或活泼精子少于70%将难于受孕。临床精液检查主要查精子数及正常精子比例,对不孕症有诊断意义。 精子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在脊椎动物,一般分头、颈、尾三部分:头部主要由细胞核组成,颈部有中心体和线粒体,由中心体生出鞭毛,能运动。 精子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也就是异形配子中显著分化的雄性配子。在脊椎动物,一般分头、颈、尾三部。头部主要由位于前端的顶体和核组成;颈部内含中心粒;尾部主要是一根鞭毛,线粒体位于尾部的中段。低等植物的精子一般有鞭毛,能运动;被子植物有花粉管把精子送入胚囊,完成受精作用,不具鞭毛。 精子见“生物学一般”中的“精子”。 精子见“生物学一般”中的“精子”。 精子sperm,spermatozoon是成熟的男性生殖细胞。呈蝌蚪形,长约60μm。精子分头尾两部,头扁而椭圆,主要含浓缩的细胞核,核前2/3为顶体所覆盖。精子尾部由四段构成,即颈段、中段、主段和末段。颈段很短,内有前中心粒;中段的中轴部有轴丝,外有螺旋形的线粒体鞘包绕;主段有中央的轴丝和外围的纤维鞘构成;末端很细,由细胞膜包绕轴丝而成。精子尾能左右摆动,从而使精子向前游动。 精子 精子精子为雄性生殖细胞,由睾丸生精小管的生精细胞发育而成(参见“精子发生”条)。人精子形如蝌蚪,长约60μm,分头、尾两部(图1)。 图1 人类精子超微结构模式图 1.头部 2.顶体 3.颈段 4.中段和线粒体鞘 5.末段 6.终环 7.主段 8.背侧纵柱 9.肋柱 10.腹侧纵柱 精子头部正面呈卵圆形,侧面为梨形,长约4~5μm,宽约2.5~3.5μm,厚约1μm(图2)。头部主要由细胞核和顶体构成。在核和顶体周围有薄层细胞质,表面为细胞膜。细胞核内充满浓密的染色质,外包核膜。顶体为帽形扁囊,覆盖核的前2/3,由高尔基复合体及溶酶体特化而成,外包以单位膜,其靠近细胞膜一侧的膜称顶体外膜,贴附胞核一侧的膜称顶体内膜。在内、外膜之间有狭窄的腔隙,内含糖蛋白和多种水解酶(如透明质酸酶、唾液酸苷酶、酸性磷酸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酸、芳基硫酸酯酶和类胰蛋白酶等,总称顶体酶)。受精时精子与卵接触发生顶体反应,顶体膜囊泡化而脱落,放出酶液,以利于精子穿透入卵。顶体尾侧的细胞质局部浓缩,成一薄层环状的致密带,紧贴在细胞膜的内面,称为顶体后环(图2)。在受精过程中精子的细胞膜这个部位先与卵膜融合。在顶体后环的尾缘,细胞膜与核膜紧密相贴,构成一环状粘合线,称核后环(图2)。细胞核后端有一浅窝,称植入窝,是与尾部颈段的小头嵌合处。 图2 人精子头部、尾部颈段及中段超微结构模式图 1.顶体 2.核泡 3.顶体后环 4.核后环 5.颈段节柱 6.外致密纤维 7.细胞膜 8.细胞核 9.近端中心粒 10.多余的核膜 11.中段线粒体鞘 12.轴丝 尾部又称鞭毛,与精子运动有关,长约55μm,分为颈段、中段、主段和末段(图1)。构成尾部全长轴心的是轴丝,由周围9条双联微管和中央两条单微管构成,这种9+2的型式与纤毛的结构基本一致。尾部的表面也有细胞膜。 ❶颈段:是紧接头部的一段,故又称连接段。其头端有一致密的小头嵌于植入窝,在小头关节面尾侧为一横列的近端中心粒。近端中心粒尾侧中轴有2条单微管,是轴丝中央微管的起始点。在它们周围有9条分节的纵行柱状结构,称节柱(图2); ❷中段: 中段的中轴为由中央2条单微管和周围9条双微管构成的轴丝(图1,图2)。轴丝周围有9条外致密纤维,其头端与颈段节柱相连,向尾侧一直延伸到主段末端。外致密纤维与轴丝同是精子运动的结构。中段的特征是在外致密纤维外围绕着由线粒体呈螺旋状排列所成的线粒体鞘 (图1,图2),为精子运动提供能源。线粒体鞘尾侧紧接一致密的环状结构,称终环,为与主段的分界; ❸主段:长约45μm,是尾部最长的部分,其中轴为轴丝,轴丝周围是外致密纤维,再外是纤维鞘(图1,图3)。纤维鞘由背侧纵柱、腹侧纵柱和连于二者间的肋柱构成; 纵柱有纵嵴与轴丝双微管连接,为尾部摆动的结构; ❹末段:长约5~7μm,只有轴丝和细胞膜(图1)。 图3 精子尾部主段超微结构立体示意图 1.纤维鞘纵柱 2.纤维鞘肋柱3.外致密纤维 4.轴丝外周9组双微管 5.轴丝中央一对单微管 精子表面膜含有多种抗原,如组织相容性抗原、血型抗原及固有的特异性抗原等。这些抗原与妇女宫颈粘膜的相容性可能与不育症有关,但其意义还不太清楚。精液内有时可见形态异常的畸形精子,包括大圆头、小圆头、尖头、梨形头、不规则形头、双头、双尾、尾缺陷及头部附有胞质滴的精子等。正常育龄男子的精液中,畸形精子数量不超过精子总数的20%。 ☚ 睾丸 精子发生 ☛ 精子 精子精子是由睾丸曲细精管产生,在附睾中成熟,并贮存于附睾尾部。在附睾内的精子是处于静息状态,可生存几个月,射出后的精子即被激活。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只能生存1~3天,在阴道内不超过8小时。一次射出的精子数约在1亿2千~3亿以上。精液进入阴道后1~5%的精子可到达宫腔,仅数千个精子能到达输卵管。质量差的精子,因受宫颈粘液的阻力而不能到达宫腔,就失去活力。 ☚ 男性生育力 精浆 ☛ 精子sperm;spermatozo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