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简明道教辞典︱附录二 近十年道教研究主要论文目录索引(1980—1990)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简明道教辞典︱附录二 近十年道教研究主要论文目录索引(1980—1990)
  • 位置: 首页/附录库/简明道教辞典

附录二 近十年道教研究主要论文目录索引(1980—1990)

说 明


 一、本目录分为综论、道教历史与教派、道教人物、道教经籍与教义思想、道教方术与仪礼、道教神仙、道教名山宫观与文物、道教与中国文化等八个部分。这种排列区分仅是为了检索的方便。
 二、本目录所收论文一般按年代先后排列。
 三、港、台地区的道教研究论文,因囿于客观条件,暂时阙如。

一、综 论


 建议重视道教研究 《社会科学》(上海)1980年4期
 谈谈宗教史研究的问题(道教) 陈 垣 《中国哲学》第6辑 1981年
 关于道教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卿希泰 《中国无神论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
 关于道教研究的几个问题 王国轩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2年2期
 道教知识讲座 刘厚祜等 《道协会刊》第9期 1982年
 道家学、道教和其阶级性的一些问题——读喻松青《中国的封建阶级同道教的关系》 吕振羽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2期
 要注重对佛教、道教、敦煌学的研究 汤一介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1期
 何谓道教 [日]福永光司著 石衍丰译《宗教学研究》第3期 1983年
 浅谈中国的道教 杨广伟 《历史知识》1983年4期
 道教基本理论的几个来源 王明 《宗教学研究》1985年1期
 道教研究概述 黄海德 《中国百科年鉴》1986年
 谈谈道教的几点特征 李养正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三十七年来的道教学研究(1949—1986年)朱越利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 三联书店 1987年
 国外及我国台湾省道教研究概述 冰珂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略谈道教史的研究和编写 钟肇鹏 《哲学研究》1987年10期
 中国封建统治者对道教的抑崇及其原因 郝炳让 《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1988年1期
 道教研究现状 杨云 《哲学动态》1988年6期
 道教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林其锬 《上海道教》创刊号
 传统文化研究中的新视角:近年来国内道教文化研究述略 张晓敏《文汇报》1990年4月10日
 道教“隐语瘦词”的符号学意义 王强 《社会科学报》 1990年4月5日中国传统文化的组合——道教文化 陈耀庭 《社会科学报》1990年9月6日
 道教研究在海外胡道静 《学术月刊》1990年10期
 道教文化初探余信昌 《中国道教》1990年1期

二、道教历史和教派


 道教的创立与《太平经》 杨曾文 《世界宗教研究》1980年2期
 黄巾起义和宗教的关系赵克尧、许道勋等 《中国史研究》1980年1期
 汉末张鲁政权史实考辨高敏 《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丛》2辑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0年
 道教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卿希泰《世界宗教研究》1980年2期
 金代曹道士碑之调查与初步形成 丹化沙 《求是学刊》1980年3期
 道教史琐谈 蒙文通 《中国哲学》第4辑 1980年
 中国道教史提纲 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 《道协会刊》第6期1980年
 道教史资料选编中国道教协会资料组 《道协会刊》第6期1980年
 有关五斗米道的几个问题卿希泰 《中国哲学》第4辑1980年
 道教略识李养正 《百科知识》 1981年1期
 镇墓文中所见的东汉道巫关系吴荣曾 《文物》1981年3期
 论东晋南北朝道教的改革与发展刘琳 《历史研究》1981年5期
 天师道的创立及其沿革郭树森 《江西社会科学》 1980年5—6期
 《公元二世纪道教的政治宗教运动》评介朱越利 《世界宗教资料》1981年3期
 道教的渊源 殷邨等 《江西日报》 1981年3月22日
 五斗米道与孙恩起义万绳楠 《江淮论坛》 1981年5期
 道教史资料选编(续) 中国道教协会资料组 《道协会刊》第7期 1981年
 论早期道教的发展 汤一介 《世界宗教研究》 1982年4期
 道教史资料选编(续) 中国道教协会资料组 《道协会刊》第9期 1982年
 全真教三论 龙晦 《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1期
 原始道教的产生和性质 晨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2年2期
 张修领导的五斗米道起义 管维良 《历史知识》1982年3期
 金代道教试论 张荣铮 《天津师大学报》1983年1期
 中国道教史提纲 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1期
 前期天师道史略论 钟国发 《中国史研究》1983年2期
 茅山宗初探 李斌城 《中国史研究》 1983年2期
 全真道的兴起及其与金王朝的关系 郭旃 《世界宗教研究》 1983年3期
 净明教与理学 徐西华 《思想战线》1983年3期
 张陵五斗米道与西南民族 王家祐 《贵州民族研究》1983年4期
 道教的源与流 卿希泰 《文史知识》1983年6期
 魏晋时期北方天师道的传播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 1983年
 道教史(连载) [日]洼德忠著 肖坤华译 《宗教学研究》第3、4期 1983年
 洼德忠《道教史》简介 马晓宏 《世界宗教资料》1984年1期
 清代人和道教 [日]本田济著 朱越利译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年3期
 二至七世纪的道教和民间宗教 [法]罗尔费·斯坦因著 余仲珏译《道协会刊》第14期 1984年
 道教史资料选编(续) 中国道教协会资料室 《道教会刊》第15期1984年10月
 论黄老道李刚 《宗教学研究》第5期 1984年
 原始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楼宇烈《文史知识》第4期 1984年
 许逊教团与净明道——读《中国近世道教的形成》 张子权 《宗教学研究》第5期1984年
 道教与巫教之争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1985年第1期
 论曹魏道教与西晋政局 龙显昭 《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1期
 宋徽宗与道教 羊华荣 《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3期
 唐玄宗崇道浅议 高世瑜 《历史研究》1985年4期
 六朝时期的道教 〔法〕马伯乐著徐 益明译 《宗教学研究》第6期1985年
 道教史资料选编(续) 中国道教协会资料室 《道协会刊》第16期1985年
 金丹派南宗浅探 陈兵 《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4期
 天师道名称小议 曾召南 《宗教学研究》第6期 1985年
 明朝对僧道的管理 暴鸿昌 《北方论丛》1986年5期
 青城道教仙源录 傅元天、王家祐等 《道协会刊》第18期 1986年
 道教史资料选编(续) 中国道教协会资料室 《道协会刊》第18、19期 1986年
 宋元之崇道与新道派之兴起 李养正 《道协会刊》第20期 1986年
 道教瑶池派简介 冰珂 《世界宗教研究》 1986年1期
 魏晋时期的神仙道教 胡孚琛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2期
 关于早期正一道的几个问题 丁培仁 《宗教学研究》 1986年2期
 元代江南道教 陈兵 《世界宗教研究》 1986年2期
 金元之际的全真道 郭旃 《元史论丛》第3期1986年
 真大道教新史料——兼评袁国藩《元代真大道教考》 陈智超 《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4期
 金元真大道教史补 陈智超 《历史研究》1986年6期
 魏晋南北朝天师道的传播和发展 李养正 《道协会刊》第19期1986年
 茅山道教今昔 袁志鸿 《道协会刊》第20期 1986年
 江南道教印象记 朱越利《道协会刊》第20期 1986年
 道教的渊源 李养正 《中国道教》1987年1期
 道教宗元于三宝 华颐 《中国道教》1987年1期
 《中国道教史》序 王明《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3期
 道教的起源及其历史分期问题 郑天星译 《宗教学研究》1987年3期
 中国道教藏书史略(汉——唐) 程焕文《四川图书馆学报》1987年4期
 中国道教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卿希泰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略谈道教史的研究和编写 钟肇鹏 《哲学研究》1987年10期
 天师世家与道教 张继禹 《中国道教》1987年1期
 青城山道教的宗派和现状 王纯五 《宗教学研究》1987年3期
 “方仙道”解 石介文 《宗教学研究》1987年3期
 道教与红阳教 韩秉方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论天师道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 郭树森等 《争鸣》1987年6期
 五斗米命名的由来 张泽洪 《宗教学研究》1988年4期
 明太祖与道教 罗卡 《宗教学研究》1988年1期
 唐代道教的兴盛及其政治背景 陶志平 《西南师大学报》(哲社版)1988年2期
 明清道教识略 李养正 《中国道教》1988年2期
 苏州道教概况 树薪 《中国道教》1988年2期
 试论道教的起源 金棹 《哲学研究》1988年11期
 净明道新探 卿希泰、詹石窗 《上海道教》 创刊号1988年
 元代道教龙虎宗支派玄教纪略 曾召南 《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1期
 全真道在洛阳 温玉成 《中国道教》1988年4期
 全真道的创立及其特点 詹石窗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年1期
 这个“五斗米”不是道教 汪梅 《九江师专学报》(哲社版)1989年1期
 论“三一教”的道教色彩 詹石窗 《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3期
 论东汉道教的特征 金棹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年4期
 道教南宗考略 任林豪 陈肖岐 《中国道教》1989年1期
 以嵩山为中心的早期道教 温玉成 《中国道教》1989年3期
 净明道简论 张泽洪 《中国道教》1989年3期
 道教与秘密宗教应加区分 华颐 《中国道教》1989年4期
 贵溪的民间道教 贾保胜 《中国道教》1989年4期
 从《嵩高灵庙碑》看北魏道教 范邦瑾 《上海道教》1989年1—2期
 秦皇、汉武在道教产生中的作用 王贻梁 《上海道教》1989年3—4期
 论道教山居习俗及其成因 黎小龙 《烟台师院学报》(哲社版)1990年2期
 从方仙道到道教 郑杰文 《天府新论》1990年4期
 明代道教管理制度 赵亮 《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3期
 福建道教历史渊源考 何敦铧 《上海道教》1990年1—2期
 钟吕金丹派丹理概述 李远国 《上海道教》1990年1—2期
 道教的主要源头 王贻梁 《上海道教》1990年3—4期
 论仙与道 潘雨庭 《中国道教》1990年1期
 隋唐洛阳道教略述 温玉成 《中国道教》1990年2期
 唐代的许逊崇拜与宋元净明道的发生 李刚 《中国道教》1990年3期
 方仙道的产生和发展(一) 郑杰文 《中国道教》1990年4期
 新余道教考略 章琳 《中国道教》1990年4期
 全真道概谈 郭武 《宗教学研究》1989年1—2期
 道史小考二则 丁培仁 《宗教学研究》1989年3—4期
 平盖治小议 卫复华 《宗教学研究》1990年1—2期

三、道教人物


 关于张鲁政权的性质 董克昌 《北方论丛》1980年4期
 关于张鲁政权性质的再探索 赵克尧等 《杭州大学学报》1980年3期
 论陶弘景 王明 《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1集
 蔡寻真和李腾空到庐山修道年代小考 白馥 《争鸣》1981年2期
 从葛洪和陶弘景看道教对古代医学的贡献 郭起华 《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1集
 孙恩卢循起义浅析 漆泽邦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3期
 论孙思邈在针灸学术上的贡献 陈克勤 《西北大学学报》1981年4期
 孙思邈对祖国医学的重要贡献 谢文宗 《西北大学学报》1981年4期
 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医学家——纪念孙思邈诞生1400周年 姚远《西北大学学报》1981年4期
 葛洪生卒年及隐居罗浮山考 祝喜霖 《武汉大学学报》1982年6期
 孟法师考 潘雨廷 《宗教问题探索》1983年文集
 也谈张鲁政权的性质 梁赞英 《浙江学刊》1983年1期
 孙恩卢循起义的社会阶级基础及其它 柯友根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1期
 略论孙恩卢循起义的性质 梁赞英 《浙江师院学报》1983年1期
 傅山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魏宗禹等 《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3期
 史籍与道经中所见的李弘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中华书局 1983年
 南朝的医学家和化学家陶弘景 祖庆年 《南京史志》1983年1期
 孙思邈养生思想初探 罗时铭 《成都体院学报》1983年3期
 农民起义所称的李弘和弥勒 王明 《燕园论学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药王”孙思邈 邓卫中 《人物》1984年1期
 陈抟籍贯小考 李远国 《中国史研究》1984年2期
 葛洪的“玄”、 “道”与“一”不是一回事 戢斗勇 《江西社会科学》1984年5期
 吕洞宾与岳阳楼 何光岳《宗教学研究》第5期 1984年
 鲍靓鲍姑与广州三元宫 黄诚通等 《道协会刊》第15期 1984年
 张果考 孟乃昌 《宗教学研究》1985年1期
 道教学者陶弘景评介 曾召南 《宗教学研究》1985年1期
 罗浮山上的科学家葛洪 谈史 《学术研究》 1985年2期
 试论陈抟思想的渊源及其对理学的影响 刘国梁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2期
 试论陈抟的宇宙生成论 李远国 《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2期
 许逊与兰公 柳存仁 《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3期
 试论陶弘景的医学成就及其医学思想 丁贻庄 《宗教学研究》第6期 1985年
 隋唐五代道教学者志 卢国龙 《道协会刊》第17期 1985年
 尹轨和《楼观先师传》考辨 曾召南 《宗教学研究论集》 1985年
 张修在道教史上的地位 李刚 《宗教学研究论集》 1985年
 吕洞宾传 黄雍廉 《宗教研究》1986年第1辑
 张陵与养生 郝勤 《宗教学研究》1986年2期
 葛洪评传 李养正 《道协会刊》第18期1986年
 隋唐五代道教学者志(续) 卢国龙 《道协会刊》第18、19、20期 1986年
 简论王玄览的道论 朱森溥 《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3期
 李道纯“老学”浅析 卿希泰 詹石窗 《船山学报》1986年1期
 李道纯之道统及其它 王沐 《船山学报》1986年2期
 陈抟里籍考 胡昭曦 《四川文物》1986年3期。
 试论陈抟的生平及其学术渊源 李远国 《中国道教》1987年3期
 贞白先生其人其书 李养正 《中国道教》1987年3期
 邱处机被北京玉器业奉为祖师考述 李乔《中国道教》1987年3期
 李荣及其《老子注》考辨 黄海德 《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4期
 杨羲与《上清大洞真经》 李养正 《中国道教》1987年4期
 易心莹传略 李启明 《中国道教》1987年4期
 谭峭及其《化书》 子木 《上海道教》1988年创刊号
 辽代的李弘起义与道教 王卡 《宗教学研究》1988年1期
 陆修静生平与著述考略 华颐 《中国道教》1988年3期
 重阳祖师及七真事略 潘延川 《中国道教》 1988年3期
 杜光庭和张伯端严振非 《中国道教》1988年4期
 闵一得传略 秦广忱 《气功》 1987年10期
 王玄览融佛入道的几点浅析 朱森溥 《无神论与宗教研究论丛》1987年
 陈撄宁先生评传 李养正 《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2期
 试谈长春真人济世救民思想 贠信常 《中国道教》1989年1期
 紫霄真人谭峭考略 林胜利 《中国道教》1989年3期
 高风峻节神仙道——评著名道教学者陈抟 张志哲 《上海道教》1989年3—4期
 邱处机 后东升 《上海道教》1989年3—4期
 张君房事迹考述 卢仁龙 《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1期
 许逊与吴猛 张泽洪 《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1期
 华阳子施肩吾的丹道思想 丁培仁 《社会科学研究》1990年4期
 林灵素生平问题钩校 唐代剑 《四川师院学报》(哲社版)1990年5期
 简论葛洪神仙心理论的虚弱性 杨伟立 《社会科学研究》1990年6期
 简论赵宜真 刘国梁 《上海道教》1990年1—2期
 杜光庭及其著作考 李大华 《上海道教》1990年1—2期
 虚靖先生思想略析 贠信常 《中国道教》1990年2期
 黄元吉道教思想略说 刘国梁 《中国道教》1990年2期
 吴筠生平事迹著作考 卢仁龙 《中国道教》1990年4期

四、道教经籍与教义思想


 《太平经》剖析——兼谈《太平经》与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若干思想联系 冯达文 《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1980年3期
 孤本宋版《抱朴子内篇》 韩锡铎 《理论与实践 1980年3期
 《太平经》的哲学思想 卿希泰 《四川师院学报》1980年1期
 评有关帛书《老子》的论述 华钟彦 《河南师大学报》1980年1期
 试论《太平经》的乌托邦思想 卿希泰 《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2期
 道藏源流考序 钱仲联 《南京师院学报》(社科版)1980年3期
 道藏本《道德真经指归》提要 王利器 《中国哲学》第4辑1980年
 《太平经》与东汉医学 魏启鹏 《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1期
 论《太平经》和太平道 钟肇鹏 《文史哲》1981年2期
 巴黎所藏敦煌写本《道德经》残卷叙录(上、下) 姜亮夫 《云南社会科学》1981年2期
 试论《太平经》 吴树明 《河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1981年3期
 《石药尔雅》补与注 陈国符 《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3期
 论《太平经》的政治倾向——兼与卿希泰同志商榷 刘琳 《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4期
 《太平经》中反映农民愿望的思想不能抹煞——答刘琳同志 《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5期
 从《太平经》看早期道教的信仰与特点 李养正 《道协会刊》第10期 1981年
 从葛洪论儒释道关系看神仙道教的理论特点 卿希泰 《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1期
 略论早期道教关于生死、形神问题的理论 汤一介 《哲学研究》1981年1期
 汉武帝神仙思想刍议 韩玉德 《齐鲁学刊》1981年3期
 葛洪美学思想初探 皮朝纲 《四川师院学报》1981年2期
 葛洪道教思想研究许抗生 《北京大学学报》1981年3期
 ��气二字异同辨 朱越利 《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1期
 道家神仙和道教 徐西华 《中国哲学史研究集刊》第2辑 1982年
 《周易参同契》作于汉代考胡孚琛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2年1期
 试论葛洪的神仙不死思想卿希泰 《中国无神论论文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2年
 《想尔注》怎样解《老子》为宗教神学 谢祥荣 《宗教学研究》1982年1期
 论《太平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王明 《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1期
 敦煌所见道教佚经考 姜亮夫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82年1期
 再谈《太平经》的政治倾向——答卿希泰同志 刘琳 《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2期
 读《太平经》 金春峰 《齐鲁学利》1982年3期
 河上公《老子章句》考证 谷方 《中国哲学》第7辑 1982年
 葛洪和他的《抱朴子外篇》 杨明照 《文史知识》1982年7期
 《太平经》与早期道教 李养正 《道协会刊》第9期 1982年
 论《四库提要》不识道家学术之全体 陈撄宁 《道协会刊》第9期 1982年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举正 弢甫 《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1辑
 道教艺术的珍品——明辽宁刊本《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说》 路工《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2期
 《太平清领书》和太平道 孙达人 《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丛》1982年第2卷
 皇甫谧《高士传》初探 魏明安 《兰州大学学报》1982年4期
 《文子》其书 艾力农 《光明日报》1982年5月22日
 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思想 杨宪邦 《中国无神论文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2年
 《道德经》经文若干考订 李谷鸣 《社会科学》1982年12期
 三续《道藏》刍议 胡道静 《宗教问题探索》1983年文集
 晋代道家书《符子》成书年代考 胡道静 《宗教问题探索》1983年文集
 论谭峭《化书》 卢翼宁 《江海学报》1983年1期
 《太上感应篇》与北宋末南宋初的道教改革 朱越利 《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4期
 “中国根祗”何以“全在道教”——论鲁迅对道教道家思想的批判 白盾 《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5期
 谈谈道教哲学的范畴 王明 《求索》1984年2期
 刘一明道教哲学思想初探 马序等 《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3期
 《庄子》中的“神”及其对古代文化的影响 张毅《艺谭》1984年2期
 明陆西星《封神演义》的宗教思想试析 王沐 《道协会刊》第13期1984年
 略论《太平经》思想的几个问题 刘序琦 《江西师院学报》(哲社版)1983年3期
 《老子道德经序诀》考 王卡 《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3期
 《太平经》的元气论李家彦 《宗教学研究》第4期 1983年
 也谈《老子河上公章句》之时代及其与《抱朴子》的关系 金春峰《中国哲学》第9辑 1983年
 张角与《太平经》 朱伯昆 《中国哲学》第9辑1983年
 《老子想尔注》与五斗米道 李养正 《道协会刊》第12期 1983年
 试论《太平经》的产生与演变 李养正 《道协会刊》第12期 1983年
 《道藏》的编纂 〔日〕 大渊忍尔著 余仲珏译 《道协会刊》第12期 1983年
 《周易参同契》渊源初探 刘仲宇 《宗教问题探索文集》 1984年
 《道藏提要》选刊(上、下)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研究室 《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2、3期
 《灵宝度人经》四注札记 〔日〕砂山稔著 《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2期
 太一信仰与张角的中黄太一道丁培仁 《宗教学研究》第5期1984年
 《道家金石略》校补前言 陈智超《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4期
 从《太平经》看太平道的社会政治思想李养正 《道协会刊》第13期1984年
 道藏书目分类陈撄宁 《道协会刊》第14期 1984年
 《太极图》、《无极图》、《太极先天图》蕴义及其源流考李养正《道协会刊》第14期 1984年
 《悟真篇》校注(上) 王沐 《道协会刊》第15期 1984年
 《太平经》与阴阳五行说、道家及谶纬之关系 李养正 《道协会刊》第15期 1984年
 老子之道及其在魏晋以前的演变 王德有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年1期
 齐市发现唐人写本《鹖冠子》残卷 高溪泉 《黑龙江日报》1983年7月1日
 试论《太上洞渊神咒经》的成书年代及其与佛教的关系 刘国梁《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3期
 试论成玄英的“重玄之道” 赵宗诚 《中国哲学》第11辑 1984年
 王玄览道体论和修道思想的浅析 卿希泰 《中国哲学》第11辑1984年
 试论陈景元的宇宙观及其治身治国理论 卿希泰 《宗教与无神论》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年
 “无极而太极”综解——试论道家的虚无本体论与《老子》数理丁培仁 《宗教学研究论集》 1985年
 试论道教对程朱理学宇宙生成论的影响 刘国梁 《宗教学研究》1986年2期
 道教尚黄老探源 赵宗诚 《宗教学研究》1985年1期
 神仙思想与道教 赵宗诚 《宗教学研究论集》1985年
 《太平经》的“三合相通”说 李家彦 《宗教学研究》1985年1期
 “道藏工程”纪略 杨武能 《读书》1985年2期
 《周易参同契》研究琐谈 胡孚琛 《齐鲁学刊》1985年2期
 严遵的《老子指归》及其哲学和政治思想 钟肇鹏 《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2期
 论《太平经》的性质 赵克尧 《温州师专学报》(社科版)1985年2期
 论《太平经》的人民性 李养正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5年2期试
 论道教劝善书 卿希泰、李刚《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4期
 严君平《老子指归》真伪考辨 王德有 《齐鲁学刊》1985年4期
 东汉张陵的《老子想尔注》 艾力农 《齐鲁学刊》1985年4期
 《悟真篇》校注(续) 王沐 《道协会刊》第16期 1985年
 《玉纬七部经书目》作者考 李养正等 《道协会刊》第16期1985年
 道教《全真正韵》跋 闵智亭 《道协会刊》第17期 1985年
 葛洪社会政治思想探析 许抗生 《学术月刊》1985年1期
 《洞渊神咒经》源流考:兼论唐代政治与道教之关系 左景权《文史》第23期 1985年
 试论《太上洞渊神咒经》的乌托邦思想及其年代问题 卿希泰《宗教学研究论集》1985年
 黄老思想初探——读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逸书《黄帝四经》 余明光 《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1期
 一部富有启发性的著作——《道家与道教思想研究》一书读后卿希泰 《哲学研究》1986年4期
 道教研究的可喜收获——读《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二卷 刘国梁《哲学研究》1986年12期
 略论《太平经》哲学、政治思想 朱永龄《上饶师专学报》(哲社版) 1987年1期
 道教的信仰及教理教义 黎遇航 《中国道教》1987年1期
 《悟真篇》校注(续) 王沐 《道协会刊》第18、19、20期1986年
 《太平经》中的承负报应思想 陈静 《宗教学研究》1986年2期
 《枕中书》及其作者 石衍丰 《宗教学研究》1986年2期
 敦煌《正一经》残卷 王卡 《宗教学研究》1986年2期
 《太平经》中“守一”浅释 丁贻庄、刘冬梅《宗教学研究》1986年2期
 道教的宇宙之符——《灵宝真文》的内容和结构分析 詹石窗 徐益明《宗教学研究》1986年2期
 论《老子》之道 黄海德 《南充师院学报》(哲社版)1986年4期
 《翊圣保德真君传》介绍 羊华荣 《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3期
 葛洪神仙思想新论 钟国发 《新疆师大学报》1986年1期
 《黄庭内景经》浅析 丁贻庄 《中国气功》1986年4期
 评朱元璋《御注道德真经》 艾力农 《中州学刊》1986年5期
 《道藏》中的中国哲学史史料举例 朱越利 《中国道教》1987年2期
 漫谈道教的几个基本信仰 传芗 《文化知识》1987年5期
 敦煌写本唐玄宗《道德经注疏》残卷研究 李斌城 《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1期
 《西升经》成书年代及基本思想 卢国龙 《中国道教》1987年2期
 陈抟《无极图》思想探索——兼及其渊源与影响的考察 李远国《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2期
 《太平经》中以十概全的思想 李家彦 《宗教学研究》1987年3期
 《文昌帝君阴骘文》试析 李刚《宗教学研究》1987年3期
 《参同契》作者及成书年代考 潘雨廷 《中国道教》1987年3期
 重印《道藏辑要》纪实 张元和 《中国道教》1987年3期
 《道藏》的编辑与出版(上) 胡道静 《上海道教》1988年创刊号
 《太上感应篇》初探 李刚 《宗教学研究》1988年1期
 《老子》第五十章研究 陈撄宁 《中国道教》1987年1期
 《老子》和道教 唐明邦 《无神论与宗教研究论丛》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7年
 《无能子》及其在唐末思想史上的地位 李俊恒 《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1987年1期
 《灵宝经》的出现与繁衍和灵宝派的形成初探 卿希泰 《无神论与宗教研究论丛》1987年
 《道藏》的版本和利用及其前景 胡道静《学术月刊》1987年6期
 南北朝道教与“三洞”、 “四辅” 潘雨廷 《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
 李荣《老子注》重玄思想初探 黄海德 《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
 道教之“道” 陈兵 《哲学研究》1988年1期
 道教思维方式探微 刘仲宇 《哲学研究》1988年1期
 太极图标示的哲理初探 王天 《中国道教》1988年3期
 论司马承祯的道教思想 卢国龙 《中国道教》1988年3期
 道教的根本教理及其哲学思想 闵智亭 《中国道教》1988年4期
 李荣二道论蠡测 黄海德 《社会科学研究》1988年3期
 论道教的生死观与传统思想 王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5期
 《抱朴子内篇》中的神仙法术 胡孚琛 《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3期
 扶乩与道经 钟肇鹏 《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4期
 魏华存与《黄庭经》 李养正 《中国道教》1988年1期
 《周易参同契》的著录与版本 孟乃昌 《中国道教》1988年2期
 《道藏》等诸本所收吕洞宾书目简注 马晓宏 《中国道教》1988年3期
 唐玄宗《道德经注》诸问题——与李斌城同志磋商 陈智超 《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3期
 试析《参同契》的注释版本 潘延川 《中国道教》1988年4期
 《化胡经》考 王利器 《宗教学研究》1988年1期
 论道教的“济世度人”思想及其社会历史作用 赵宗诚 《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
 试析道教的“长生不死”信仰 丁培仁 《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
 论《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思想内容 陈耀庭《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1期
 “老学重玄宗”简论 詹石窗 《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3期
 论陶弘景的道教思想 牟钟鉴 《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1期
 从《山海经》看道教神学的远源 朱越利 《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1期
 东汉道教的救世学说与医学 金棹《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1期
 道教典籍之流传与现状 王卡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年1期
 道教的审美经验 朱堂锦 《民族艺术研究》1989年4期
 吕洞宾诗词考——吕洞宾著作考略之三 马晓宏 《中国道教》1989年1期
 略述道教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田诚启 《中国道教》1989年1期
 《道德经》试析 任法融 《中国道教》1989年2期
 《道德经》选译 〔香港〕陈霖生 《中国道教》1989年2期
 吕洞宾经诰考 马晓宏 《中国道教》1989年2期
 陈撄宁“仙学”的特征、理论与方法 李养正 《中国道教》1989年3期
 《太上感应篇》解题 王利器 《中国道教》1989年4期
 道教哲学简论 王宜峨 《中国道教》1989年4期
 道教三洞源流识微 石衍丰 《上海道教》1989年1—2期
 《道藏》的编辑与出版(下) 胡道静 《上海道教》1989年1—2期
 《十六经》选注(下) 张志哲 《上海道教》1989年1—2期
 论陈抟的先天《易》与禅机的关系 潘雨廷 《上海道教》1989年3—4期
 道教哲学刍议 李刚 《哲学研究》1989年10期
 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中的“妙本” [日]麦谷邦夫著朱越利译 《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2期
 《五岳真形图》与道教五行思想 严耀中 曾维华 《学术界》1990年3期
 从《太平经》看东汉社会危机和早期道教的产生 庄春波 刘春明《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3期
 略论道教的信仰及其特点 贺绍恩 《江西社会科学》1990年4期
 论《性命圭旨》及其口诀 潘雨庭 《上海道教》1990年1—2期
 正一道经箓义理略论 张继禹《中国道教》1990年1期
 《道藏》的编纂、研究和整理 朱越利 《中国道教》1990年2期
 论“道法自然” 谢宗信 《中国道教》1990年3期
 《黄庭经》浅析 许抗生 《中国道教》1990年3期
 《老子想尔注》的道教思想概说 那薇 《中国道教》1990年3期
 葛洪《枕中书》初探 刘仲宇 《中国道教》1990年4期
 《老子化胡经序》校跋 王卡 《中国道教》1990年4期
 陈抟的《易龙图》 丁培仁 《中国道教》1990年4期
 成玄英的重玄之道与佛教中道观 王志忠 《宗教学研究》1989年1—2期
 汉代道教哲学简论 李刚 《求索》1990年6期
 魏晋道教哲学三题 李刚《四川大学学报》1990年2期
 杜光庭《灵化二十四》的一些特点 赵宗诚 《宗教学研究》1990年1—2期

五、道教方术与仪礼


 读《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二、三分册——兼评其有关炼金术和道教部分 龙晦 《世界宗教研究》1980年2期
 东西方长生不老丹的概念与化学药剂 〔英〕李约瑟 《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3期
 略论吐鲁番出土的“道教符箓” 黄烈 《文物》1981年1期
 《悟真篇》丹法源流 王沐 《道协会刊》第7期1981年
 《悟真篇》丹法要旨(上、下) 王沐 《道协会刊》第9、10期1982年
 中国科学史上的《周易参同契》 胡孚琛 《文史哲》1983年6期
 道教的导引吐纳法 杨怡酣 《学术界动态》1984年4期
 葛洪所述道士与“道教之僧” 石衍丰 《宗教学研究》第4期1983年
 有关中国外丹黄白术之著作撰述经历若干时期之特例——《蓬莱山西灶还丹歌》诸撰述时期考稿 陈国符 《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4期
 中国炼丹术原著评介 孟乃昌 《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4期
 道教外丹术资料整理之一 廖桂芬等 《宗教学研究》第5期 1984年
 道教养生资料汇编 丁贻庄 《宗教学研究》第1—4期 1982—1984年
 道教对认识结核病的贡献 陈耀庭 《道协会刊》第15期 1984年
 论陶弘景的外丹(上、下) 〔美〕迈尔克·斯特里克曼著 余仲珏译 《道协会刊》第15期 1984年
 试释林兆恩的“九序”气功理论 林国平 《宗教学研究》1985年1期
 道教医学 丁贻庄 《宗教学研究》1985年1期
 《参同契》炼丹功法初探 顾启欧 《宗教学研究》第6期 1985年
 《太平经》中的医学理论 李养正 《道协会刊》第16期 1985年
 试论《参同契》对“纳甲法”的应用 詹石窗 《宗教学研究论集》1985年中国炼丹术的基本理论是铅汞论 孟乃昌 《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2期
 《心印妙经》与养生之道 张竹铭 《道协会刊》第18期 1986年
 关于道教斋醮及其形成问题初探 卿希泰 《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4期
 略论《大丹直指》 肖新铸 《道协会刊》第19期 1986年
 太上老君作十四字养生诀释义 任法融 《中国道教》1987年1期
 道教养生源流简论(上) 郝勤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7年1期
 道教丹功宗派漫谈 王沐 《中国道教》1987年2期
 试论《太平经》中的道教医学思想 丁贻庄 《宗教学研究》1987年3期
 早期道教养生简论 郝勤 《中国 道教》1987年3期
 略述道教内观守静等修真之术 传芗 《中国道教》1987年4期
 道教与气功 陈兵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略述道教练气诸术 传芗 《中国道教》1987年4期
 道教的几种修炼方法 吴受琚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林屋山人沁园春丹词注解》阐释 潘雨庭 《上海道教》1988年创刊号
 《抱朴子内篇》的养生思想 胡孚琛 《上海道教》1988年造刊号
 道教修道的精义在于“贵生” 闵智亭 《中国道教》1988年1期
 《龙门秘旨》读后记 陈明光 王家祐 《中国道教》1988年1期
 略述道教辟谷服饵诸术 传芗 《中国道教》1988年1期
 道教吐纳气功 田诚阳 《中国道教》1988年1期
 道教丹功四秘窍的体和用 王沐 《中国道教》1988年2期
 神仙殿堂里的科学之花——道教中的科学思想 刘仲宇 《中国道教》1988年3期
 道德·气功·环境和“軉��”的关系 胡会刚 《中国道教》1988年3期
 《存思法》源流考 丁贻庄 《宗教学研究》1988年4期
 中国外丹术研究的辉煌著作——评介陈国符教授新著《道藏源流续考》 孟乃昌 《宗教学研究》 1988年4期
 略述钟吕金丹道之崛起 华颐 《中国道教》1988年4期
 论道家静功与气功 黄诚通 《中国道教》1988年4期
 全真道教十方丛林之规制 武理真 《中国道教》1987年2期
 道教史上的内丹学 胡孚琛 《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2期
 中华气功在道教中的发展 陈兵 《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4期
 丹田探奥——《天仙金丹心法》秘诀刍议 松飞 《中国道教》1989年1期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刘玉贤 《中国道教》1989年3期
 试析张果内丹道的思想奥秘 卢国龙 《中国道教》1989年4期
 龙虎山与炼养术 熊少达 《中国道教》1989年4期
 说中国炼丹术内外丹之联系 孟乃昌 《上海道教》1989年1—2期
 从《参同契》到《悟真篇》 丁贻庄 《社会科学研究》1989年2期
 论《道藏》中所用的十二辰次 潘雨廷 《上海道教》 1989年1—2期
 说中国炼丹术内外丹之联系(续) 孟乃昌 《上海道教》1989年3—4期
 道教斋醮科仪 田诚阻 《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3期
 说中国炼丹术内外丹之联系(续) 孟乃昌 《上海道教》1990年1—2期
 孙思邈的养生观 顾建国 《上海道教》1990年1—2期
 试述道教气象学成就 贺圣迪 《上海道教》1990年3—4期
 说中国炼丹术内外丹之联系(续完) 孟乃昌 《上海道教》1990年3—5期
 道教节日 袁志鸿 《中国道教》 1990年1期
 道教内丹术理论概念的由来和运用 孟乃昌 《中国道教》1990年1期
 道教节日(续) 袁志鸿 《中国道教》1990年2期
 司马承祯与“易简”修炼法李远国 《中国道教》1990年2期
 道教醮仪颂偈祝咒探赜 罗炽 《中国道教》1990年3期
 道教筑基内功 潘延川 《中国道教》1990年3期
 道教节日(续) 袁志鸿 《中国道教》1990年4期

六、道教神仙


 道教神仙和道教 徐西华 《中国哲学史研究集刊》1982年2辑
 谈谈北宋中期的“九天玄女” 许建军 《盐城师专学报》1983年3期
 “穆天子见西王母”画像石质疑 雷鸣夏 《中原文物》1983年3期
 西王母为东夷族刑神考 翁银陶 《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1期
 拜上帝会中的道教和降童 黄培棋 《玉林师专学报》(社科版)1985年4期
 关于原始天尊的命名及其确立 石衍丰 《宗教学研究》第6期1985年
 老子宗教化的探讨 石衍丰 《宗教学研究论集》1985年
 闻一多对道教、神仙的考释在神话学上的意义——兼论神话与仙话潜明兹 《思想战线》1986年1期
 妈祖信仰的起源及其在宋代的传播 朱天顺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86年2期
 吕洞宾神仙信仰溯源 马晓宏 《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2期
 道教与中国民间神祀 刘仲宇《宗教》1987年2期
 略谈道教“三官” 石衍丰 《宗教学研究》1987年3期
 道教和神仙 刘守华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谈谈汉民族对关帝的信仰 王宜峨 《中国道教》1988年1期
 道教的神仙观 丁常云 《中国道教》1988年1期
 论中国的神仙道士 乌以凤 《安庆师院学报》(社科版) 1988年1期
 道教奉神的演变与神系的形成 石衍丰 《四川文物》1988年2期
 梓潼神历史探微 王家祐 《中国道教》1988年3期
 道教的元始天尊和盘古神话 石衍丰 《无神论与宗教研究论丛》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
 妈祖神话考论 许志刚 《民间文学论坛》1986年4期
 天老考 朱越利 《宗教学研究》1986年2期
 吴本与台湾同胞的遥祭活动 林其泉 《上海道教》1988年创刊号
 满族神话传说与道教仙话 程迅 《民间文艺季刊》1988年4期
 财神的来历 王景琳 《文史知识》1989年2期
 元始天王与盘古氏开天辟地 王卡 《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3期
 玉皇上帝原始形态试探 吴泽 《上海道教》 1989年1—2期
 四川的文昌帝君与台湾的文昌庙 林其泉《上海道教》1989年1—2期
 从玄天上帝的传说谈到台湾的道教 林其泉 《上海道教》1989年3—4期
 保生大帝崇拜的成因与社会作用 刘晓斌 《福建学刊》1990年1期
 吕洞宾考辨 李裕民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1期
 上海城隍秦裕伯 丁常云 《上海道教》1990年1—2期
 台湾道教奉祀的女神——临水夫人 林其泉 《上海道教》1990年1—2期
 台湾道教奉祀关公 林其泉 《上海道教》1990年3—4
 略谈泉、台神缘 林胜利 《上海道教》1990年3—4期
 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 徐蔚一 《中国道教》1990年3期
 道教神系渊源之管见 石衍丰《宗教学研究》1990年1—2期

七、道教名山、宫观与文物


 白云观与道教 刘厚祜 《道协会刊》第6期 1980年
 崂山道教与太清宫今昔 戴国斌 梁绍钧 《道协会刊》第6期1980年
 龙虎山上清宫沿革述略周沐照 《争鸣》1981年1期
 白云观——全真第一丛林 赵国忱 《旅游》1981年5期
 台湾的妈祖庙 轻舟 《旅游》1981年2期
 郑州城隍庙 崔秉华等 《中原文物》1981年3期
 永乐宫的变迁 柴泽俊 《旅游》1981年6期
 气吞泰华,势压岷峨——记武当山 周作奎 《文物天地》1981年6期
 湄州岛上妈祖庙 林元伯 《中国建设》1981年9期
 茅山——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黎遇航 《道协会刊》第7期1981年
 龙山道教石窟漫记 钟信 《旅游天地》1982年3期
 长春观与《道藏》 傅钧烈 《武汉春秋》1982年试刊号
 华山与道教 王宜峨 《道协会刊》第9期 1982年
 道教胜地——武当山 王宜峨 《道协会刊》第10期 1982年
 北京的关帝庙 张敏 《北京史苑》1983年1辑
 关于长春观的来历 范植清 《武汉春秋》1983年3期
 访道教发源地鹤鸣山 丁庆书 古培诚 《宗教学研究》第4期1983年
 鹤鸣山记 韦行 《宗教学研究》第4期 1983年
 唐代清华宫的盛衰 马正林 《人文杂志》1984年1期
 窦圌山道教转轮藏雕像初探 邓少琴 王家祐 《宗教学研究》第4期 1983年
 中国第二十洞天——容县都峤山 周宏 《玉林师专学报》1983年1期
 崂山和崂山道士 赵明 《中国建设》1983年6期
 罗浮山揽胜 黄善仁 《中国建设》1983年11期
 龙虎山景观记 周沐照 《地理知识》1983年2期
 漫话青羊宫铜羊 陶元甘 《成都文物》1984年3期
 概谈青城山道教 王家祐等 《成都文物》1984年2期
 道教古刹白云观 《中国新闻》 1984年3月19日
 白云观传说的演变及北京有关风俗 张紫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5期
 峨眉山宗教历史初探 骆坤琪 《宗教学研究》第5期 1984年
 我所了解的成都二仙庵 杨锡民 《宗教学研究》第5期 1984年
 齐云山道教史迹小考 鲍杰 《江淮论坛》 1984年5期
 道教胜地白云观 晓田 《北京日报》1984年6月10日
 洞霄宫遗址考实 奚柳芳 《武汉春秋》1984年6期
 白云观与中国的道教 李养正 《中国建设》1984年7期
 道教圣地长春观 晓云 《周末》1984年11月3日
 参访中南地区著名宫观 道教协会办公室 《道协会刊》第13期1984年
 参访温州、台州地区道观 道教协会办公室 《道协会刊》第13期1984年
 道教名胜千山无量观 毓翔 《道协会刊》第13期 1984年
 全真丛林道苑 王信安 《道协会刊》第14期 1984年
 话“天师洞”建筑 周政等 《成都文物》1984年2期
 道教的神仙信仰及其造像建筑艺术 王宜峨 《道协会刊》第17期1985年
 道教造像中的莲台及其它 石衍丰 《四川文物》1984年2期
 试谈四川的道教石刻 吴觉非 《四川文物》1984年2期
 两件反映道教内容的邛窑瓷碗 刘家琳 《文物》1984年10期
 中国道教发源地鹤鸣山 卫复华 《成都文物》1985年1期
 三原县城隍庙 吴宏志 《陕西地方志通讯》1985年3期
 道教圣地青城山 戴盛昌 《文物天地》1985年3期
 台湾最大的妈祖庙 吴艺煤等 《文物天地》1985年4期
 读峨眉山纯阳殿碑文札记 骆坤琪 《宗教学研究》第6期 1985年
 永乐宫 陈鸿年 《文史知识》 1985年3期
 道教丛林沈阳太清宫 苑敏翔 《道协会刊》第17期 1985年
 北京白云观及其殿堂 董中基 《道协会刊》第17期 1985年
 道教建筑 李维信 《宗教学研究》第6期 1985年
 武当山宫观建筑的现状 苏光熙等 《湖北省宗教志简讯》5期
 道教宫观琐谈 石衍丰 《四川文物》1986年4期
 九宫山钦天瑞庆宫道场探略 高介华 《江汉论坛》1986年8期
 重修冲虚古观纪略 冲虚古观重修委员会 《道协会刊》第18期1986年
 青羊宫建置源流)张元和 《道协会刊》第19期 1986年
 惠州西湖元妙观史话 余信昌 《道协会刊》第19期 1986年
 台州黄岩的“洞天福地”严振非 《道协会刊》第20期 1986年
 岳麓山之云麓宫 唐岱山 《道协会刊》第20期 1986年
 四川道教摩崖石刻造像 王家祐 丁祖春 《四川文物》1986年石刻研究专辑
 大足石刻道教造像渊源初探 李远国 《四川文物》1986年石刻专辑
 罕见的道教石窟造像 逸士 《宗教研究》1986年4辑
 道教圣地——西山万寿宫 王道吉 《争鸣》1986年3期
 道教和道教建筑 钱安靖 《百科知识》1986年12期
 楼观、老子、道教 谢人吾 《陕西地方志通讯》1986年4期
 道教瑶池简介 冰珂 《世界宗教研究资料》 1986年1期
 天师府简介 张金涛等 《中国道教》1987年1期
 西安市八仙宫 赵亮、逸山 《中国道教》 1987年2期
 道教名山西岳华山 闵智亭 王亦巍 《中国道教》1987年2期
 鹤鸣山今昔 王纯五 《中国道教》1987年2期
 龙虎山道教胜地寻访记 胡恩厚 《江西方志》1987年2期
 陕西道教胜境参访记 王宜峨 《中国道教》1987年2期
 白云观民俗迎春会散记 陈雄群 《中国道教》1987年2期
 第五洞天青城山 逸山 《中国道教》1987年3期
 苏州玄妙观参访记 董中基 《中国道教》1987年3期
 晚游长春观 王平 《中国道教》1987年3期
 台湾北港朝天宫介绍 冰珂 《世界宗教资料》1987年3期
 茅山香期庙会 远鸿 《中国道教》1987年4期
 茅山顶宫游记 陈雄群 《中国道教》1987年4期
 说宫观 马冰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全真第一丛林——白云观 章寅明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四川道教摩岩造像概况 王家祐 《中国道教》1987年1期
 初析大足南山石刻中的道教思想 陈澎《中国道教》1987年3期
 游庙会话中岳 陈雄群 《中国道教》1987年3期
 访香港信善紫阙玄观记 李明扬 《中国道教》1987年3期
 南岳佛道今昔谈 袁绍芳 《中国建设》1987年6期
 大足石窟中的宋代道教造像 胡文和 刘长久 《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3期
 论“五岳真形图” 观玩客 《上海道教》1988年创刊号
 上海城隍庙 陈耀庭 《上海道教》1988年创刊号
 记泰山碧霞祠 长虹 《中国道教》1988年1期
 崂山道教与太清宫 戴国斌 《中国道教》1988年1期
 天水玉泉观名胜 贠信常 《中国道教》1988年1期
 武当山与道教 王光德 《中国道教》1988年2期
 展旗峰下话武当 陈雄群 《中国道教》1988年2期
 湖北木兰山参访记 周勇慎 《中国道教》1988年3期
 参访湖南道教古观纪行 宜文 《中国道教》1988年4期
 游鹤鸣山记 李养正 《中国道教》1988年4期
 长沙市河图观简介 唐凯 《中国道教》1988年4期
 广州市三元宫 谢宗晖 《中国道教》1988年4期
 南昌西山万寿宫张新国 郭沙 《中国道教》1988年4期
 郭煌莫高窟道教史迹考察 胡恩厚 《宗教学研究》1988年1期
 武庙之冠——解州关帝庙 王宜峨《中国道教》1988年3期
 香港园玄学院教义解 函盖子 《上海道教》1988年创刊号
 道教宫观及其建筑艺术 王宜峨 《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3期
 唐以前嵩山道教的发展及其遗迹——中岳嵩高灵庙之碑 王卡尹岚宁 《中国道教》1989年1期
 道教的造像艺术 王宜峨 《中国道教》1989年1期
 龙虎山名胜文物古迹记 张宝训 《中国道教》1989年1期
 关西名胜——白云山白云观 韩海燕 《中国道教》 1989年1期
 太白山和道教 〔日〕福永光司著 朱越利译 《中国道教》1989年2期
 西宁土楼观 张星 《中国道教》1989年2期
 西南道教名山——巍宝山 薛琳 《中国道教》1989年2期
 南阳武侯祠道院 朱宗长 《中国道教》1989年3期
 川北胜境高峰山道院 蓬溪县宗教科 《中国道教》1989年3期
 道教第十六洞天——武夷山 贠信常 《中国道教》1989年3期
 武当山出土道教珍稀古印 袁正洪 段富廷 李峻 《中国道教》1989年3期
 道教南宗祖庭天台桐柏宫兴衰记 甘闻雷 《中国道教》1989年4期
 海上白云观 陈莲笙 《中国道教》1989年4期
 鹿邑县太清宫和老君台 河南省鹿邑道协筹备组 《中国道教》1989年4期
 永乐宫壁画与全真道宇宙观 李德仁 《上海道教》1989年1—2期
 峰抱仙宫三方列——记崂山太清宫 吴平 《上海道教》1989年3—4期
 成都青羊宫道教信徒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曾传辉 《宗教学研究》1989年1—2期
 试释大足南山“三清古洞”石刻造像 石衍丰 《四川文物》1989年2期
 茅山元符宫的兴起 袁志鸿 《上海道教》1989年3—4期
 长春观古今 陈德传 《上海道教》1989年3—4期
 蒲东钦赐仰殿 张文希 《上海道教》1990年3—4期
 苏北如皋道教灵威观 喜子 《上海道教》1990年3—4期
 台湾竹山慈惠堂 李立荣 《上海道教》1990年3—4期
 甘肃道教第一名山—平凉崆峒山 程时雨 王克江 《中国道教》1990年1期
 惠州元妙古观今昔 王诚廉 祝国沛 《中国道教》1990年1期
 全真祖庭重阳万寿宫 逸山 《中国道教》1990年2期
 道教在千山 袁高直 《中国道教》1990年3期
 天师府今昔谈 张行之 《中国道教》1990年3期
 南岳山道教今昔 周德茂 《中国道教》1990年3期
 略谈稠稉山老子庙 颜开明 《中国道教》1990年3期
 鹤鸣山的回顾与展望 卫复华 《中国道教》1990年4期
 苏州三大道教胜境 顾绍武 顾禹 《中国道教》1990年4期

八、道教与中国文化


 唐代佛道之争研究 李斌城 《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2期
 明代道教音乐考稿(一) 陈国符 《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2辑
 儒释道的融合和宋明理学的产生 贾顺先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2年4期
 明代道教音乐考 陈国符 《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年
 应当重视道教音乐的搜集和整理 陈大灿 《道协会刊》第10期1982年
 论少数民族与道教 钱安靖 《宗教学研究》第1期1982年
 少数民族与道教 钱安靖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82年3期
 道教与中国民间故事传说 刘守华 《思想战线》1983年2期
 道教文学 古存云 《宗教学研究》第4期 1983年
 朱熹理学和儒佛道的关系陈国钧 《江西师院学报》(哲社版)1984年4期
 略论全真道的三教合一说 陈兵 《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1期
 介绍《道藏》中收录的各种易著潘雨庭 《宗教问题探索文集》1984年
 《老子化胡经》与摩尼教 林悟殊 《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1期
 道儒阴阳家成数“三十六”和“七十二”之谜探源 刘尧汉等《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年3期
 道教思想与山水画 〔日〕村上嘉实著王为儒译 《宗教学研究》第5期 1984年
 道教音乐初探陈大灿 《道协会刊》第13期 1984年
 道教影响下的朱熹 刘仲宇 《宗教》1984年2期
 义和团宗教形式的道教色彩赵宗诚 《宗教学研究》第4期1983年
 天地会与道教·白莲教 何正清 《贵阳师院学报》(社科版)1984年4期
 道家·道教·道学 郝宜今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年5期
 略论《周易》“三才”思想对早期道教的影响 刘国梁 《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1期
 六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异同论 孙述圻《江海学刊》1985年3期
 简论南北朝时期的儒释道关系 曾召南 《宗教学研究论集》1985年
 论敦煌道教文学龙晦《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3期
 道教与唐诗 葛兆光 《文学遗产》1985年4期
 道教美术 曹齐 《宗教学研究》 1985年6期
 道教音乐 陈大灿 《宗教学研究》1985年6期
 《太平经》中的音乐理论 李养正 《道协会刊》1985年7期
 道教与道家的关系及其区别 王沐《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年2期
 道教是继承道家学派思想发展形成的 闵智亭《道协会刊》1986年1期
 论魏晋道教与玄学的关系许抗生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6年3期
 从道教经典看佛教对早期道教的影响[荷]埃里·舒尔克著 马晓宏编译 《世界宗教资料》1986年4期
 马克斯·韦伯的论著《儒教和道教》 [德国]柯佩达著 邸文译《世界史研究动态》1986年9期
 耶律楚材与儒释道的关系 存怀 《五台山研究》1986年6期
 汉魏两晋儒释道的关系简论 曾召南 《四川大学学报》1986年3期
 试论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 钱安靖《贵州民族研究》1983年4期
 道家和道教与彝族史诗《梅葛》中的原始哲学观念 普同金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1期
 道家和道教与彝族虎宇宙观 (上下)刘尧汉 《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1期
 道教在大理的传播和影响 吴裳 《民族文化》1985年1期
 南诏发祥地道教初探 王丽珠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4期
 道教与少数民族 覃光广 《道协会刊》第16期1985年
 云南洞经会初探雷宏安 《宗教学研究》1986年2期
 论道家到道教的演变 郭树森 《江西社会科学》1987年2期
 道家与道教 任继愈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佛道二教的混淆形态 〔日〕镰田茂雄著 杨小凤译 《世界宗教资料》1987年1期
 齐学和道教 胡孚琛 《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2期
 道教的形成和谶纬思想 〔日〕 安居香山著 杨曾文译 《世界宗教研究 》1987年3期
 试论道佛儒的内感体验 丁绍华《安庆师院学报》(社科版)1987年4期
 从《想尔注》看汉儒对早期道教的影响 贺绍恩 《江西社会科学》1987年4期
 外佛内道的黄天教 马西沙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日本学者谈道教谶纬思想 毛丹青 《哲学动态》1987年9月
 民族宗教是民族文化综合作用的产物——论道教产生的思想渊源唐兆位 《宗教》1987年1期
 道教与中国古代科技 丁贻庄 《四川大学学报》1987年3期
 道教与中国岁时风俗二题 刘仲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4期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牟钟鉴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李白与道教 罗宗强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道教特征刍议——兼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胡孚琛 《哲学研究》1987年10期
 道与道教音乐 吴素华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2期
 想象的世界——道教与中国古典文学 葛兆光《文学遗产》1987年4期
 瑶族的宗教:道教〔法〕雅克·勒穆瓦纳著覃光广等译 《民族译丛》1987年2期
 瑶族的历史和道教 〔法〕雅克·勒穆伊纳著李增贵编译 《广西民族研究》1987年3期
 儒释道关系史分期问题初探 曾召南 《无神论与宗教研究论丛》1987年
 东坡与道教 王国炎 《江西大学学报》1987年2期
 略谈道教与古代科技 李申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学 黄保真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漫谈道教音乐 陈大灿 《文史知识》1987年5期
 人生情趣、意象、想象力——道教与唐代文学 葛兆光 《文史知识》1987年6期
 云南洞经音乐初探 雷宏安 彭幼山 《宗教学研究》1987年3期
 茅山道教音乐 陈大灿 《中国道教》1987年4期
 元前期曲坛与全真教 侯光复 《文学遗产》1988年5期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刍议 伍伟民 《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4期
 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 龙晦 《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和道教 石衍丰 《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
 魏晋前后社会上的巫祝、方士和隐士 胡孚琛 《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
 道教内丹与中国文化 郝勤 《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
 道教与自然辨证法 詹石窗 《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
 中国传统医学与道教 [日]古元昭法著 杨宇编译 《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
 李白与道士之交往 李刚 《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
 《红楼梦》与道家和道教 牟钟鉴 《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
 试论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卿希泰 《哲学研究》1988年1期
 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化 刘守华 《中国道教》1988年2期
 文化意识和历史体验—读葛兆光著《道教与中国文化》随感 王永平 《 书林》1988年4期
 天师道与中国文化 郭树森 朱林 《中国道教》1988年4期
 道教与宋代理学 蔡方鹿 黄海德 《学术月刊》1988年7月
 道教与玄学歧异简论 刘仲宇 《上海道教》1988年创刊号
 佛教与道教——以汉译《佛说无量寿经》为例 〔日〕福永光司著秦惠彬译 《世界宗教研究》 1988年1期
 朱熹的理学和道家、道教的关系 黄广琴 《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 1988年3期
 儒道对立互补之比较 李宗桂 《学术月刊》1988年9期
 儒家与佛道两教的纷争与融合 许抗生 《文史知识》1988年10期
 “谓我有灵骨,法当游太清”——道教对秦少游的影响 徐培均《上海道教》1988年创刊号
 道偈艺术管见 张振园 《上海道教》1988年创刊号
 太清宫道乐的流传 《中国道教》 1988年1期
 川西地区道教音乐调查报告 甘绍成等 《音乐探索》1988年5卷
 谈谈武当山道教音乐在历史演变中的三个时期 谭大江 《中国道教》1988年2期
 苏州玄妙观的道教音乐 黄常伦 《中国道教》1988年3期
 论朱熹对道教的影响 詹石窗 《福建师大学报》(哲社版)1989年1期
 如何看待《老子》与道教的关系 张智彦《历史知识》1989年1、2期
 印度佛教与中国道教历史命运之比较朱锡强《南亚研究》1989年2期
 王维与道教 陈铁民 《文学遗产》1989年5期
 江南道教音乐的由来和发展伍一鸣 《中国道教》1989年1期
 试论道教文化与茶山瑶民间文化之关系刘玉莲 《中国道教》1989年2期
 道教·吴本·华侨郑炳山 《中国道教》1989年3期
 道教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郝勤 《中国道教》1989年2期
 先民的飞行理想与道教詹石窗 《上海道教》1989年1—2期
 “五缘”文化与纪念吴本林其琰 《上海道教》1989年3—4期
 道家、医学与道教 陈森镇 《上海道教》1989年3—4期
 泉州道教与木偶戏、打城戏 林胜利 《上海道教》1989年3—4期
 《太平经》与七言诗的雏形 伍伟民 《上海道教》1989年3—4期
 民间传说和宗教(以道教为例) 陈耀庭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9年4期
 太平天国与道教 周志初等 《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1989年3期
 《老子》、老聃与道教 李养正 《文史哲》1990年3期
 葛洪有无佛教思想的探讨 王明 《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2期
 老子与印度 薛克翅《南亚研究》 1990年2期
 泰山儒、释、道关系史初探 刘宪章 《泰安师专学报》(社科版)1990年3期
 墨学的流变与金元新道教 钱临照 黄世瑞 《上海道教》1990年1—2期
 道经与俗文化 邓子美 《上海道教》1990年1—2期
 “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道教对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影响罗伟国 《上海道教》1990年1—2期
 谈谈祭诗、郊庙歌辞和道曲的差异 张振国 《上海道教》1990年1—2期
 朱熹与道教 [加拿大]秦家懿 《上海道教》1990年1—2期
 浅谈道教神学与传统文化 石衍丰 《上海道教》1990年3—4期
 从苏颂诗文看北宋朝廷与道教的关系 黄寿祺 詹石窗 《上海道教》1990年3—4期
 中国民间叙事文学的道教色彩 刘守华 《中国道教》1990年1期
 古代少数民族与道教 张泽洪 《中国道教》1990年1期
 青词琐谈 长虹《中国道教》1990年2期
 道家精神和养生文化 王家祐、郝勤 《中国道教》1990年2期
 道教、道德和精神文明 龙加林 《中国道教》1990年3期
 道乐高雅有待整理 闵智亭 《中国道教》1990年4期
 苏州道教音乐浅析张凤麟 《中国道教》1990年4期
 川西道教音乐概述 甘绍成 《中国道教》1990年4期
 贵溪的民间道教戏曲 贾保胜《中国道教》1990年4期
 中晚唐传奇小说与道教 詹石窗 黄景亮 《宗教学研究》1990年1—2期
☚ 简明道教辞典︱附录一 道教大事年表   篆书字典 ☛
0001269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