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便 “便”,副词。 意思和用法跟“就”一样,承接上文,表示后事紧接著前事发生。“便”在句中起承接作用。 多用于书面。 例如: ❶ 揪著草,攀著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朱自清《绿》) ❷ 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雄峻难以攀登。(徐迟《黄山记》) 有时,“便”可以叠用,表示几件事情或几个动作相继发生。 例如: ❸ 我到松坊村时,便听到松坊村有一派桂树古林,便听说这里有一个历史传说:黄巢曾经带领他的起义军,路过村前的石桥和村里的桂树林。(郭风《松坊溪的冬天》) “便”表示承接关系,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跟“才”、“刚”、“一”等合用,构成关联格式“才(刚、一)……便……”等。 【提示】 “便”作为关联词,不仅可以表示承接关系,还可以表示因果、假设、条件关系。 “便”作副词,还可以用来修饰动词,充当句子的状语。 例如: ❹ 但在短的苇芽旁边的泥堆上,却有个小小的人影,我便喊了一声道:“你是谁?”(王统照《湖畔儿语》) 【辨析】 便——就 1.“便”和“就”都可作副词,单用于后边分句,承接上文,表示承接、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便”多见于早期白话文和现代书面语,“就”在现代口语和书面语里都常用。 2.“便”和“就”都可以跟前边分句的“才”、“刚”配对,构成“才(刚)……便(就)……”的关联格式,表示承接关系;跟前边分句的“一”配对,构成“一……便(就)……”的关联格式,表示承接关系或条件关系。 3.“便”和“就”都可以跟前边分句的“因为、如果、只要”之类的连词配对使用。承接上文,得出结论,表示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4.“便”和“就”也可以作连词,相当于“即便”、“即使”、“就是”,用于前边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后边分句常有“也”与之呼应,构成“就……也……”、“便……也……”的关联格式。 5.“便”和“就”在句中作状语,都可以表示某种动作在以前已经发生,或某种情况在以前已经存在。“便”和“就”前一般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其他副词。例如: ❺ 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❻ 老杨同志吃了早饭起程,天不晌午就到了阎家山。(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6.“便”和“就”都可用于修饰判断词“是”,加强肯定的语气。 例如: ❼ 我的吃亏处,便是大家都醉而我偏不醉。 (郭沫若《屈原》) ❽ 过了集宁,就隐隐望见了一条从东北向西南伸展的山脉,这就是古代的阴山,现在的大青山。(翦伯赞《内蒙访古》) 7.“就”,作副词,可以表示很短时间内即将发生;还可以用来限定范围,有“只”的意思;又可以作介词,构成介宾短语。 “便”都没有这些用法。例如: ❾ “就来,就来!”村长又跑进那大门里去。(孙犁《吴召儿》) ❿ 孩子,我们就你一个,还不都是为了你吗?(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⑾不论在自然界和社会上,一切新生力量,就其性质来说,从来就是不可战胜的。(毛泽东《我们共产党人不怕困难》) “就”在例❾ 表示即将发生,例❿ 限定范围,例⑾作介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