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反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反诘;反问fǎnjié fǎnwèn【同】 都可以用作动词;都有反过来对提问的人发问的意思。 反诘见“反问”。 反诘 反诘参见“设问”条。 ☚ 反问 析字 ☛ 反诘即“反问”。 反问 反问反诘 另见:提问 别人 解答 ☚ 发问 询问 ☛ 反诘 097 反诘辞格的一种,又称反问、激问、诘问。用寓答于问的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如“大海呵,那一颗星没有光?那一朵花没有香?那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冰心《繁星》) ☚ 倒反 飞白 ☛ 反诘 反诘英美法上的一项证据规则。(1)反诘的内容。反诘规则要求证人的证言必须在法庭上作出,并且要经过对方的诘问,证言方可由法庭决定是否采用。因此,提供证人的一方必须保证法庭能够传唤该证人亲自到庭,否则他便丧失证人的资格,用书面证言是不能代替亲自出庭的。但是1940年英国颁布的“诉讼规则” 已明确规定允许起诉人利用证人的书面陈述作为证据。在美国军事法庭里,书面证言已得到广泛的采用。尽管如此,未经反诘的证人的证言仍受到英美法院法官的轻视。这无疑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不能接受反诘的证人证言,其价值是值得怀疑的。反诘对于伪证具有重要的防范意义。因为在反诘阶段,询问证人的是对方当事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态度是不友好的,所提的问题时常出乎意料之外,突如其来,这是对证人的智能的一种严酷的考验。(2)反诘的范围。对证人的反诘应该限制在直讯时所提到过的主要问题上。所谓主要问题,就是与案情有直接或重要关系的问题。有了这个标准之后,法庭便可以随时指令证人不必答复反诘执行人的某些问题。如果执行人坚持继续向证人提出不相干的问题,法庭可对他进行谴责,甚至停止其反诘权利。同时提供证人的一方(即执行直讯的一方)可利用该标准对反诘中提出的非主要或不相干的问题随时提出抗议,并申请法庭命令反诘执行人自行撤销或命令证人拒绝答复。限制反诘的范围可以减少时间的耗费。(3) 反诘的目的。主要目的有三: 第一,通过向证人提问题的方法,使证人在直讯中所作的证言显得不确切,不真实,或者前后矛盾,不合乎情理,甚至是胡言乱语,伪造虚构的。这样可抵消或减少证言的作证价值。第二,用提问题的方法攻击证人的信用或人格,使法庭对他的证言的可靠性发生怀疑或动摇。第三,用提出新问题(即在直讯中未曾接触到的问题) 的方法,企图从证人的答复中捞些有利于己方的材料。一个执行反诘的检察官或辩护律师的能力是否高强,便要以他在这三个方面所能取得的成就如何作出判断。反诘是诉讼双方斗争的焦点所在,反诘执行人必须全力以赴,对证人和他的证言要无孔不入,无隙不乘。这是检验律师或检察官是否具有高素质的重要标准。证人的作证资格及证人出席法庭作证的条件。审查证人的作证资格之所以必要,主要原因是避免伪证的介入,节省审判时间,推动审判进程。如果不审查证人的作证资格或者对证人的作证资格审查得不严格,就有可能让虚假的证词充斥法庭,并围绕这些证词的真实性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大量地消耗审判时间,拖延诉讼进度。例如在一些重要的审判活动中,由于法庭对证人名单没有进行过严格认真的审查,而导致出现上述问题。诚然,邀请什么证人出庭作证是由诉讼双方当事人自行决定,开具名单后请求法庭核准并予以传唤的。但按照规定,在核准证人的名单时,法庭应该命令当事人,除指明证人所在地址外,还要说明需要他出庭证明的事实以及该事实与本案审讯的关系。法庭如果在这方面有所不满,是完全有权拒绝传唤某些证人的。但在许多情况下,法庭没有这样做。它对诉讼当事人申请传唤证人一事几乎是采取有求必应、来者不拒的态度,从来很少进行过严格认真的审查,更少有过拒绝核准的情事。在审讯过程中,大量的时间被消耗了。无价值的证人只能引起法庭的不信任。因此,为了取得节省审判时间,取得真实的证词,取得法庭的信任,当事人应当寻找合格的证人作证。(4)、证人资格的审查。审查证人的资格,应该从证人与被告的关系、他的资格和经历、他所能证明的事实以及这种事实与本案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审查证人的资格,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时光,而且可以避免法庭以后在证据评价问题上许多不必要的困难和混乱,同时还可使法庭威信、审判质量和政治影响有所提高。 ☚ 公证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 文书的推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