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竹茹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竹茹汤

《普济本事方》卷四方。葛根三两,炙甘草、半夏(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耗半)各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竹茹(弹子大)一团,水煎服。治胃热呕吐。

竹茹汤 《医心方》卷二十二引《集验方》

【组方药物】 青竹茹9克 生姜12克 半夏15克 茯苓12克 橘皮9克
【制剂用法】 上药5味,取饮片。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病证】 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
【编者按语】 原书无方名,此据《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补。


竹茹汤 《千金要方》卷三

【组方药物】 竹茹30克 干地黄12克 人参 芍药 桔梗 芎 当归 甘草 桂心各3克
【制剂用法】 上药9味,取饮片。用水2升,煮取600毫升,分3次服。
【适应病证】 妇人汗血、吐血、尿血、下血。


竹茹汤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组方药物】 竹茹15克(新竹者) 甘草7.5克(锉) 乌梅2枚(捶破)
【制剂用法】 上药3味,用水220毫升,煎取180毫升,去滓,放温服。
【适应病证】 伤暑,烦渴不止。


竹茹汤 《本事方》卷四

【组方药物】 干葛90克 甘草22.5克 半夏22.5克(姜汁75毫升,浆水200毫升,煮耗一半)
【制剂用法】 上药3味,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竹茹9克 大枣1枚,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主要功效】 清胃降逆。
【适应病证】 胃热呕吐。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干葛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


竹茹汤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组方药物】 姜半夏 陈皮 苏梗 广藿香 炒子芩 麸炒枳壳 酒炒白芍各3克 茯苓4.5克 竹茹1.5克(重姜汁炒)
【制剂用法】 上药9味,清水煎服。
【适应病证】 妊娠恶阻。

竹茹汤

竹茹汤

本方为宋代名医孙兆所创制,见于《普济本事方》卷四。《寿世保元》卷三载有此方,但各药的用量已有变更。方由干葛三两,甘草(炙)三分,半夏(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耗半)三分组成。上药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竹茹一弹子大,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现用法为用饮片各适量,煎汤服。功能清胃降逆,和中止呕。主治胃有热邪,呕吐不止,心烦喜冷,手足心热者。
本方所治证属胃有热邪所致的呕吐,故用清胃降逆,和中止呕之法。方中竹茹清胃经之热,并有降逆之功,为治胃热呕吐之要药;干葛清散胃经郁热,治疗胃热壅于胸膈而致的呕吐;半夏和胃降逆;生姜和胃止呕;大枣、甘草调和脾胃。六味合用,共奏清胃降逆,和中止呕的功效。临床用治胃热呕吐,以心烦喜冷,手足心热,苔微黄,脉滑数等为辨证要点。许叔微说:“胃热者,手足心热。政和中一宗人病伤寒,得汗身凉,数日忽呕吐,药与饮食俱不下,医者皆进丁香、藿香、滑石等药,下咽即吐,予日:此正汗后热留胃脘,孙兆竹茹汤正相当尔。亟治药与之,即时愈。”此为许氏运用本方的验案,可作为运用本方的参考。《本事方释义》解释本方说:“干葛气味辛微温,能解酒毒,入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竹茹气味甘寒,入足阳明;姜、枣以和营卫。胃热呕吐不止,亦必因胃中酒气蕴热,故以微辛温之药令其入胃,引入甘寒之品,则酒热稍解,气得下降,胃气安而病自已也。”本方证之胃热呕吐,是因伤寒余热留于胃脘,不是酒气蕴热,但方中葛根能解酒毒,对饮酒过多,胃有蕴热呕吐者,用本方亦极适合。
竹茹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淡竹茹半两,人参一两,前胡(去芦头)三分,甘草(炙)半两,芦根一两,葛根三分,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切片,焙)。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功能清胃降逆,益气和中。主治伤寒胃气虚热,干呕不止。
葛根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葛根(锉)十两,甘草(炙)三两,半夏二两(生姜汁半升,浆水半盏,同煮软,切,焙干),黄连(去须)一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二片,竹茹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功能清胃止呕。主治胃中有热,烦渴咽干,吐逆。

☚ 竹皮大丸   竹茹石膏汤 ☛
000040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