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变海棠式花盆
高14.4厘米,口长24.5厘米,器体作四瓣海棠花式,敞口、折沿、深腹,底有四云形足。通体施窑变釉,器内以天蓝色为主,器外呈玫瑰紫色,色彩绚丽,釉产生微妙丰富的变化,使造型轮廓线更显清晰优美。此器与海棠式盆托配套使用,为北宋晚期钧窑烧造的御用器物。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所珍藏。
钧窑,位于河南省禹县。以烧造青瓷为主,釉色多不透明,为乳浊釉,釉质凝厚含蓄,主要有天蓝、月白两种色调。其最突出的成就体现在窑变釉的创制,在釉料中加入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了青中带红的玫瑰紫、海棠红等釉色,色彩斑烂,变幻莫测,故称之为“窑变”。北宋晚期是钧窑的鼎盛时期,在禹县城北的古钧台附近有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主要烧造花盆、盆托及陈设用器。花盆有长方、六方、菱花、莲花、葵花、海棠等多种样式,北宋宫廷对这部分产品实行垄断,经挑选合格者,送入宫廷,不合格者,就地深埋,避免流入民间。这在钧台窑址发掘中得到证实。传世宋钧窑制品多出自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