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秸秆还田技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技术

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收获后的剩余部分处理利用的技术。
秸秆还田一般分为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等方式。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等; 过腹还田是用秸秆饲喂牛、马、猪等牲畜后,以畜粪尿的方式施入土壤; 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方便、快速,可大大减少用工,且增产作用也无明显差别,还田数量也较多。因此,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秸秆直接还田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及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培肥土壤地力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直接还田又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耕入土。南方以稻草直接翻压还田为主,在旱稻收割后,将稻草切碎均匀铺于田面,翻耕入土。覆盖还田,就是将作物秸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秸秆直接还田首先应考虑秸秆适宜的还田数量。数量过多,不利于秸秆的腐烂和矿化,甚至影响出苗或幼苗的生长,导致当季作物减产; 数量过少,则达不到应有的目的。稻草或稻根茬等一般以每亩150—200千克为宜。其次是还田时应配合施用氮、磷化肥,新鲜秸秆碳氮化大,施入田地时,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等速效养分的现象,可配合碳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施用。第三是翻埋时间一般在作物收割后立即翻耕入土,避免因秸秆被晒干而影响腐熟速度。第四是新鲜秸秆在土壤中腐解时会产生各种有机酸,对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有不良影响。因此,在酸性和透水性差的土壤上进行秸秆直接还田时,应施入适量石灰 (30—40千克/亩),中和秸秆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以预防作物中毒和促进秸秆的腐解。此外,秸秆直接还田可能会传染病害,应避免将有病害的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还田后,能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加强生物固氮能力,减少氮素的损失和作物中、后期可能出现的脱肥现象,提高了土壤中代换性钾的水平,增加硫、硅等微量元素。
秸秆还田在改善土壤营养状况的同时,还促进土壤一系列理化性状的改善。首先,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新鲜秸秆在腐殖化过程中,产生富有活性的团聚剂和土粒结合,促进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其次,能提供较稳定的腐殖质,对保持土壤中腐殖质的平衡起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土壤肥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秸秆分解释放了大量的能量物质,微生物数量激增,土壤的生化活性强度显著提高,多种酶的活性得到增强。这对有机质养分的释放有良好的作用,还能减少某些作物的病害。作物秸秆还田,是山区农地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培肥地力,粮、钱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作物秸秆还田也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高产田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国家还将秸秆还田作为发展有机食品 (绿色食品) 的主要手段。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耕地,不仅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地力亦可提高0.5—1个等级。

☚ 生态优化植保技术   稻田养鸭技术 ☛
000003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