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秋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秋望 秋望明诗篇名。七律。李梦阳作。见《空同诗集》卷二九。题一作《出使云中》。云中,唐郡县名,治所在今山西大同。正统十四年(1449),北方少数民族瓦刺军进扰大同,英宗率官军五十万亲征。八月十四日,驻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师溃,死者数十万,英宗被俘。从诗题上看,此篇为作者奉使临边,感怀国事之作。全诗为:“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诗中描写秋天边塞景象,空旷冷寂,而今边患频繁,镇守边防的将领又缺乏有勇有谋之才,所以发出有谁像郭子仪的慨叹。 ☚ 把酒对月歌 玄明宫行 ☛ 《秋望》《秋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①,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②,将军韬箭射天狼③。黄尘古渡迷飞輓④,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⑤,只今谁道郭汾阳⑥! 【注释】 ①黄河: 指流经明代大同府西北、今天内蒙与山西交界的一段河流。汉边墙:秦汉间所筑长城,下有黄河流过,构成明朝与鞑靼的边界线。②客子:诗人自称。壕: 即濠,护城河。野马:指浮游的云气。③韬箭:把弓箭装在弓套里。韬,弓套,这里名词作动词用。天狼: 星宿名,也叫 “犬星”,古人认为天狼星出现敌人就要入侵。④飞輓: 急速运送粮草的车马。輓,同“挽”。⑤朔方: 这里泛指广大北方边土。⑥郭汾阳:唐代名将郭子仪,平定安史叛乱的功臣,玄宗时曾任朔方节度使,肃宗时升任中书令,封汾阳王。 【诗大意】 黄河环绕边关的长城流去,河上秋风吹拂着阵阵雁行。浪漫的诗人骑马过濠追逐长空的云气,威武的将军身佩弓箭,引射西北的天狼。古渡边黄尘迷漫遮掩了急速行驶、运送给养的车马,战场上白月横空,呈现出肃杀、苍凉的气氛。听说北方是英雄辈出的地方,时至今日像郭子仪这样的名将,还有多少人能时常提到他呢! 【赏析】 李梦阳的这首七言律诗,描绘边塞秋景,抒发爱国情思,历来以 “雄浑流丽” (王世贞 《艺苑卮言》) 为后世称道。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前四句侧重描写秋日黄河的浑莽景色,并通过将军与客子的形象刻画,流露出诗人置身边塞的豪情逸兴。黄河,作为北方边塞的特殊景物,已为历代诗人所注意,如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鹊楼》) 等,都写出黄河在边塞景物中具有的典型意义。李梦阳的这首《秋望》也同样抓住黄河来写边塞。首联“黄河水”、“汉边墙”、“河上秋风”、“风中雁阵”等意象构成一幅典型的边塞秋景。与前人不同的是,《秋望》进一步将黄河与长城并写,加重了这幅边塞秋景的雄浑感。首联唯一的动词“绕”字又把汉边墙紧紧拥入黄河水的怀抱,点出了二者不易察觉的微妙关系,仿佛一个是边塞的门户,一个是门外的护城河,它们相互依傍,亲密无间,不可或缺。“秋风”、“雁行” 等景物更能照顾季节特征,在长城黄河铸造的雄浑之外,带入秋季所特有的肃穆苍凉之感。风吹雁阵,雁逐黄河,河绕边墙,在这生生流动的雄浑苍凉背后,诗人敏锐的视觉似乎捕捉到了一种流宕于其中的深沉的历史意识和他对边塞山川形胜特有的神秘感觉。清人沈德潜曾赞扬李梦阳“最工起手,苍凉沉郁,神乎老杜。”(《明诗别裁》) 这首诗的起句确实符合这种评价,寥寥十四字,既写出了边塞黄河秋季的神韵,又奠定了全诗雄浑苍凉的基调,表现了诗人的才华与功力。颔联依势着笔,在边塞的秋色中,补缀了客子与将军的形象,一个在原野上放马驰骋,一个挽弓直指西北的天狼星,这两个剪影用白描绘成,手法洁净,不事雕琢,将豪迈的诗情与御敌的壮志融铸一体,为边塞之秋注入真正的灵魂。 诗的后四句翻宕转折,将 “望” 的视线转向黄河古渡与河边的战场,最后以议论收结全诗,注入诗人对国防问题的思考与关切。如果说黄河是边塞典型的景物,战争则造成边塞特殊的氛围,尤其每当秋高草黄之际,胡马往往发起攻击,突然出现在边塞之下。因而,诗人在“秋望”之中,很自然的摄入了这种气氛。“飞輓”在古渡边黄尘中时隐时现,已经为边塞秋景带入战争的气氛,“白月横空”的“战场”景色直接在“望” 中出现,进一步使这种气氛达到饱和。而诗人“迷”和“冷”的主观感受融汇于古渡与战场的景象之中,起到了 “化景物为情思”的作用,使边塞秋色笼罩于苍凉、清冷和凄壮的战争氛围之中。最后,诗人抒发边塞“秋望”后的感受,由对战场氛围的描写转入对国防问题的忧虑。诗人慨叹北方虽不乏智勇男儿,但明朝的边庭上却没有像唐代郭子仪那样忠勇双全的大将。把战争的胜利、国防的牢固寄希望于一个良将身上,这当然是一种思想局限,但从唐诗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到李梦阳笔下的“回首可怜鼙鼓急,几时重起郭将军” ( 《秋怀》) 和 “应追汉室嫖姚将,还忆唐家郭子仪”(《石将军战场歌》),反映了人们对于英雄业绩和理想人格的仰慕,也反映了人们希望能有李广、郭子仪那样的名将出现,保卫边塞,平息战争。明代立国以来,频有边患,英宗时蒙古瓦剌军队甚至打到北京城下,赖有尚书于谦和大将石亨率军破敌,李梦阳因此写了 《石将军战场歌》,将石亨比作郭子仪来加以赞美。但至诗人生活的弘治、正德时期,竟连石亨这样的大将也找不到了。因此,诗人在结尾对郭汾阳的呼唤中,表露出抚时感事的情怀,使一首写景抒情之作具有了爱国主义的主题。 此诗不仅具有雄浑沉郁的风格气派,而且写得 “开合动荡,不拘故方”(沈德潜语),在处理情景关系与意象结构上有独到的技巧,首联与颔联、颈联与尾联之间,意象前密而后疏,用笔前阔而后细,在形式法度上深得古诗精奥,是明代诗坛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秋望 黄河水绕汉宫墙〔2〕,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3〕,将军韬箭射天狼〔4〕。黄尘古渡迷飞挽〔5〕,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6〕,只今谁是郭汾阳〔7〕? 〔1〕此诗又题作《出使云中》,就诗的风格看,当属作者前期的作品;虽未收入自编的《空同集》,但它却是明诗中的上乘之作。 李梦阳(公元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家世寒微,祖辈经商致富。弘治六年进士,多次因与权宦、皇戚作对入狱,官户部郎中时参与弹劾刘瑾被下狱几死。刘瑾伏诛后任江西提学副使。 当明代诗坛台阁体盛行时,他与何景明等并称为“前七子”,以复古为解放,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想借复古以恢复文学的生机,用古典的“高格”取代“台阁体”的官样文章,起了转移文风的作用,但由复古而拟古,又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诗选自《明诗别裁集》。 〔2〕汉宫墙:指长安城。 〔3〕客子:离家在外的人。濠:一本作“壕”,相通,这里指护城河。野马:《庄子·逍遥游》曰“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以息相吹也。”指天地间浮动的游气,草泽中的游气奔腾犹如野马。 〔4〕韬:一本作“弢”,箭袋。 韬箭,犹弓箭。 射天狼:语出楚辞《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天狼,星座名,古人认为天狼星代表贪残侵略。射天狼意为反击侵略者。 〔5〕飞挽:飞快行驶的车,这里指军用运输车。 〔6〕朔方:汉代朔方郡,其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7〕郭汾阳:郭子仪,曾任朔方镇节度使,平安史之乱有功,封为汾阳王。 本诗虽拟唐边塞诗,所作确有“古格”。意境开阔,雄浑豪健,慷慨悲凉,沉郁的心思与蛮荒的意象交融在一起,颔、颈两联确可媲美汉唐高手。有明一代,边患不断,有识之士均有家国之忧虑,作者以浩荡的黄河和古远的宮墙起调,以“追野马”、“射天狼”,隐喻边防的忧患,末联为国家呼唤反侵略、安定天下的名将,具有现实感,全诗大气磅礴。 秋望 秋望明李梦阳的七言律诗。诗曰: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 汉边墙,指长城。客子,作者自指。弢箭,弓箭。天狼,星名,古人认为主侵略,此指犯边之敌。飞挽,飞奔的战车。朔方,唐方镇名,治所在灵州。此指灵州千户所,治河口(今宁夏灵武县)。郭汾阳,唐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封汾阳郡王。此诗反映了西北边塞的情景,希望有郭子仪那样的将领镇守边疆。 ☚ 出塞二首 出塞 ☛ 秋望 秋望明李梦阳的七言律诗。诗曰: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 汉边墙,指长城。客子,作者自指。弢箭,弓箭。天狼,星名,古人认为主侵略,此指犯边之敌。飞挽,飞奔的战车。朔方,唐方镇名,治所在灵州。此指灵州千户所,治河口(今宁夏灵武县)。郭汾阳,唐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封汾阳郡王。此诗反映了西北边塞的情景,希望有郭子仪那样的将领镇守边疆。 ☚ 出塞二首 出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