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秋思二首·其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秋思二首·其二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秋思二首·其一 下一篇:把酒问月 →
诗词简介: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秋思二首·其二》
    .[唐].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 《 qiū sī èr shǒu · qí èr 》 
    《 秋 思 二 首 · 其 二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yàn zhī huánɡ yè luò , qiè wànɡ zì dēnɡ tái 。 
    燕 支 黄 叶 落 , 妾 望 自 登 台 。 
    hǎi shànɡ bì yún duàn , chán yú qiū sè lái 。 
    海 上 碧 云 断 , 单 于 秋 色 来 。 
    hú bīnɡ shā sāi hé , hàn shǐ yù ɡuān huí 。 
    胡 兵 沙 塞 合 , 汉 使 玉 关 回 。 
    zhēnɡ kè wú ɡuī rì , kōnɡ bēi huì cǎo cuī 。 
    征 客 无 归 日 , 空 悲 蕙 草 摧 。 
  • 《秋思二首·其二》
    .[唐].李白.
    燕支黃葉落,妾望自登臺。
    海上碧云斷,單于秋色來。
    胡兵沙塞合,漢使玉關回。
    征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燕支山上的黄叶已经簌簌地落下了,妾独自登上燕支山向远方的白登台望去,期望能够见到征戍在外的丈夫。
    如今胡地大漠肯定已经笼罩在一片凉凉的秋意中,已不见夏日里的碧云蓝天。
    胡兵兵合一处,在战争中暂时占有优势,这消息从玉门传到京城。
    可悲的是出征在外的丈夫不能回来了,而蕙草已渐渐枯萎,妾也己经随岁月流逝而渐渐老去,这怎不让人伤悲?
  •  1、燕支:山名,见《王昭君》上注。

     2、白登:山名。《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上(汉高祖)遂至平城,上出白登,匈奴围上。集解:白登,台名,去平成七里。索引:桑干河北有白登山,冒顿 (mòdú)围汉高祖之所。

     3、海上:指辩驳地的大湖大池。

     4、单于:匈奴天子。见《从军行》注。此处指匈奴单于的领地。

     5、玉关:即玉门关。见《从军行》注。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与《春思》相比,《秋思》别具特色。前诗主要采用“兴”的手法,侧重表情的含蓄蕴藉,而此诗则主要使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通过白描累积整个情感;如果说,前诗的气氛虽低沉却还闪动着希望之光的话,那么此诗的气氛便沉重到了极点,仅有的一丝希望也已彻底断绝。
     
     “燕支黄叶落,妾望白登台”,从春到秋,从草如碧丝到黄叶飘落,盼望中的亲人仍然没有归来。不难想知,在骋目远望之际,在海云相连、塞外秋来的茫茫景色刺激下,这位思妇的心情该是何等的沉重、悲伤!更有甚者,秋高马肥之季,正是胡兵南下掳掠的大好时机,“沙塞合”,说明胡兵已群集,而汉使的返回,则说明议和无望。看来,一场大战已迫在眉睫。“征客无归日”,从一方面看,战士绝无在战前返家之理,而战事的结束又不知在何年何月;从另一方面看,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丈夫是死是活尚难料定,如果他阵亡了,那确实就永久地“无归日”了。面对这黯淡的前景,这位思妇能不感到绝望吗?“蕙草摧”,指身上所佩蕙草经春历秋已经枯萎,与首句“黄叶落”相照应,同时,这枯萎的蕙草不也象征着女主人公悲痛欲绝的心境吗?
     
     全诗突出了一个“望”字:景为望中所见,事是望中所想,情乃望中所发,而从所望之景,到所想之事,再到所发之情,每一场面之变化,都真切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变化,都与人物最后的绝望心境步步接近,这样,当人们读到最后两句时,便会自然生发“思妇之心,当如何其悲也”(萧士赟语)的感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