硖州
唐代设置的行政区。属山南东道。《旧唐书·地理志二》: “硖州: 下。隋,夷陵郡。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 平萧铣,置硖州,领夷陵、夷道、远安3县。贞观八年 (公元634年) 废东松州,以宜都、长阳、巴山3县来属。其年,省夷道入宜都。九年,自下牢镇移治陆抗故垒。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 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 (公元758年) 复为硖州。旧领县5,户4300,口17127。天宝,户8098,口45066。在京师东南1888里,至东都1646里。”
亦作峡州。北周改拓州置,治所在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西北)。隋大业改为夷陵郡。唐武德二年(619年)改为硖州。后移治今宜昌市。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硖州。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长阳、枝城、远安等市县地。南宋建炎中移治今宜昌市西北,绍兴间复旧,端平元年(1234年)徙治江南。元仍移江北今宜昌市,至正十七年 (1357年) 改为峡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