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pífū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人和高等动物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有保护身体、调节体温、排泄废物等作用。 皮肤pí fū比喻肤浅。《文子·道德》:“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 皮肤pí fū指人的肌肤外表: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淫滥之蠢物耳。(五·121) 皮肤/肌肤/各种皮肤/皮肤的颜色/皮肤白/皮肤细腻/毛、肌肉/毛1/肌肉 ☚ 尸体 皮肤 ☛
皮肤 皮肤皮(~毛;~表;脸~) 肤 肌 皮肤的表里:肤革 人体的皮肤:革(肌~充盈) 皮肉的薄膜:皽 皮肤的深层:真皮 皮肤以内:皮下(~出血) 皮肤破裂:绽(肉绽) 皮肤干燥裂开:燥裂 皮肤受冻裂开:皴(皴裂;皴皵;手~)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裂:龟(龟裂;~手)皲(皲裂;皲坼;手~) 手足皮肤因摩擦而生的硬皮:茧(老茧;脚~) 趼(趼子;老趼) 胝(胼胝;肐胝儿) 跰胝 膙子(手起~) 由于久行,足上磨出厚厚的硬皮:累茧累趼 皮肤上长有颜色的新生物:痣(蓝~) 黑色的痣:黡(黶子;黶记;黑黶) 黬黑子 黑痣 凸起的痣:痦子 皮肤上有颜色的印子:斑(雀~;黄褐~) 出生就有的深色斑痕:记(胎记) 老年人皮肤上长的黑斑:寿斑 疮口或伤口留下的痕迹:疤(伤疤;大~)瘢(瘢痕) 疮伤愈合留下的痕迹:疮疤 皮肤上生成或突起的硬块:子(青春~;热肺~) 疙瘩 伤口或疮口的块状物:痂(~皮) 疮壳 皮肤上起的小疙瘩:癗 疱(脓~) 受冷或惊恐而起的疙瘩:银粟 鸡皮疙瘩 皮肤上的一种突头状物:疣 瘊(~子) 皮肤丰满:丰颀 脸颊或肌肤丰满:丰盈 全身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体无完肤 体无完皮
另见:肌肉 肌理 纹路 ☚ 皮肤 肌肤 ☛ 皮肤参见皮毛条。 皮肤 皮肤皮肤覆盖全身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约占体重的 16%。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2—2.0平方米。全身各处皮肤的厚度不同,背部、项部、手掌和足底等处最厚,腋窝和面部最薄,平均厚度为0.5—4.0毫米。尽管各处皮肤厚度不同,但都可分为表皮与真皮两层,并借皮下组织与深层组织连接。皮肤的颜色因人种、年龄和健康状况不同而有差异。皮肤上有很密的各种走向的凹下沟汶,称为皮沟。皮沟间大小不等的菱形或多角形的隆起部分为皮嵴,它们在指腹构成指纹。个体之间的指纹形态是不同的,因而指纹具有个体差异。皮肤上有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毛发。四肢末端有指甲和趾甲。皮肤可分泌汗液和皮脂,是由汗腺和皮脂腺分泌的。 ☚ 1.2 皮肤及其附属结构 皮肤的组成 ☛ 皮肤皮肤的厚度为0.5~4.0 mm,表皮厚度小于2 mm,真皮厚1~2 mm。皮肤的重量占全身体重的5%~10%。其温度在足部约27℃,手30℃,躯干32℃,头部33℃。皮脂腺每日分泌总量为20~40 g。 皮肤 皮肤pifu包在身体表面,直接同外界环境接触,具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的一种结构。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在皮肤表面,又可分成角质层和生发层两部分。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组成角质层,脱落后就成为皮屑。生发层细胞不断分裂,能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生发层有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线损伤内部组织。表皮属复层扁平上皮,真皮则是致密结缔组织,有许多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故有弹性和韧性。真皮比表皮厚,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皮肤下面有皮下组织,属疏松结缔组织,有大量脂肪细胞。皮肤还有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许多附属物。 ☚ 器官与系统 皮脂腺 ☛ 皮肤skin系人体最大的器官。覆被于身体表面,其总面积,成人约1.5~2m2。在口、鼻、肛门及生殖管道的外口移行于粘膜。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由皮肤演生的附属器官有皮脂腺、汗腺、毛发、指(趾)甲等。皮肤有保护内部组织、防止外物侵害、调节体温、吸收、排泄等功能;此外皮肤还能接受冷、热、触、痛、压等感觉,因此皮肤也属于感觉器官。由于皮肤包被于人体最外层,因此可受多种损伤,尤以各种创伤、烧伤为多见;各种感染、皮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等亦多见;全身性疾病的皮肤反应亦极为重要。 皮肤 皮肤Pifu除具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等作用外,还具有四种基本感觉(即触—压觉、热觉、冷觉和痛觉)。 皮肤中的感受器多为游离的神经末梢,有的附加个结缔组织成分而成为感觉小体(如压觉小体)。 触压觉是皮肤感受机械刺激所引起的感觉。轻微的刺激产生的感觉为触觉。较强的机械刺激引起深部组织变形而产生的感觉为压觉。因此在皮肤中,触觉感受器主要分布于表层,而压觉感受器主要分布于深层。触觉适应较快。 热觉和冷觉合称温度觉,分别感受高于或低于皮肤温度的刺激。而皮肤温度对冷、热觉的敏感性有影响,皮肤温度在12—30℃时,冷觉感受器活动较强,皮肤温度上升至30—45℃时,热觉感受器活动较强。无论触—压觉,还是冷觉和热觉,当其刺激过强时,都能产生痛觉。一般痛觉感受器都是游离神经末梢,不仅分布于皮肤,还遍布全身各处,其适应现象较弱。痛觉是对损伤性刺激发出警报,对机体有一定保护意义。 
1.毛干 2.触觉小体 3.油脂腺 4.毛根 5.毛囊6.冷觉小体 7.毛发神经 8.表皮 9.触觉神经末梢10.疼痛神经末梢 11.真皮 12.热觉小体13.压觉小体 14.汗腺 人类皮肤感觉 ☚ 舌 人体生长发育 ☛ 皮肤覆盖全身表面,由表皮和真皮构成。与皮下组织相连,表皮有角化层和皮脂,可避免化学剌激,防止水分蒸发,并含有黑色素,可抵御紫外线的损伤。真皮有高度韧性,可防止机械性损伤。皮肤内有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多种刺激。还具有分泌、排泄、调节体温、氯化物储存和制造维生素D等机能。 皮肤 皮肤指披覆在人体的表层,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的组织。具有保护、感觉、分泌、排泄、呼吸等功能。由表皮和真皮紧密结合而成。 ❶表皮。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由浅入深依次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由多层角化上皮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细胞膜较厚)构成,无生命,不透水,具有防止组织液外流,抗磨擦和防感染等功能。生发层的细胞不断增生,逐渐向外移行,以补充不断脱落的角质层。生发层内含有一种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皮肤的颜色与黑色素的多少有关。 ❷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由浅入深依次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之间无明显界限。真皮厚度约0.07~0.12毫米;手掌和脚掌的真皮层较厚,约1.4毫米;眼睑和鼓膜等处较薄,约0.05毫米。乳头层与表皮的生发层相连,其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等感受器。网状层与皮下组织相连,其内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它们互相交织成网,使皮肤具有较大弹性和韧性。网状层内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末梢等。 ☚ 眩晕 皮肤感受器 ☛ 皮肤skin是覆盖全身最外层的一个器官。成人皮肤面积约1.6m2。平均厚度0.5~4mm (不包括皮下组织),其重量约占体重的5%。其颜色因人种、年龄和健康状况不同而有差异。皮肤上的凹下沟纹,称为皮沟。皮沟间的隆起叫皮嵴。它们在指腹处称为指纹。皮肤上长有长短、粗细不同的毛发。皮肤有保护、调节体温、排泄、吸收、感觉、代谢和参与免疫等作用(图)。 
皮肤 1.表皮 2.真皮 3.皮下组织 4. 皮脂腺 5.毛6.立毛肌 7.毛球和毛乳头 8.毛囊 9.汗腺 皮肤 皮肤皮肤覆盖于身体表面,并在体表的自然开口处与粘膜连接。成人皮肤的面积约为1.2~2.0m2。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和被囊神经末梢,故列于感觉器。皮肤除保护机体抵御外界侵害并能感受多种刺激之外,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保障人体健康起重要作用。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为表面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表皮的最深层为基底层,这一层细胞具有活跃的分裂增殖能力,能产生新细胞,不断推向浅层,至表层乃角化脱落,所以基底层是表皮层的生发层。基底层邻接真皮,与真皮乳头层紧密相连。在基底层内有产生黑色素的细胞。表皮的最浅层为角化层。此层的厚度各处不同,在易受摩擦的部位如手掌、足底最厚。角化层的细胞不断衰老脱落,成为皮屑。人表皮更新时间约为3~4周。真皮是致密结缔组织,以胶原纤维为主,杂有弹力纤维,位于表皮的深面,由于真皮乳头突向表皮,所以表皮与真皮的交界凹凸不平,在断面上呈波浪形。真皮向表皮突入的乳头层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神经末梢。乳头层的下方为网状层,二者间无明显分界。真皮由大量粗细不等、交错排列的结缔组织纤维束构成,因此具有一定的韧性。真皮内除血管、动脉、淋巴管之外,还含大量的汗腺、皮脂腺及毛囊等。皮肤的深面为皮下组织,亦称浅筋膜,其特点是在疏松结缔组织内有大量脂肪组织。脂肪组织具有维持体温、储存能量和缓冲外来冲击的作用。皮下组织内含有浅静脉、小动脉、浅淋巴管、浅淋巴结和皮神经,以及由真皮层延伸来的毛囊、汗腺等(见图)。 
皮肤的构造 1.真皮乳头 2.网状层 3.皮下组织 4.汗腺 5.环层小体 6. 立毛肌 7. 皮脂腺 8. 表皮 9. 毛发 10. 触觉小体 皮肤厚度因部位、性别、年龄不同而有变化,表皮厚度约在0.07~0.2mm,真皮厚度约在0.3~3mm之间。一般说来,头、颈、躯干的背侧厚于腹侧,肢体的伸侧厚于屈侧,外侧厚于内侧,手掌、足底的皮肤最厚,而在眼睑、耳郭、阴囊、阴茎等处则相当的薄。男性的皮肤厚于妇女的;成人皮肤厚于小儿的。皮下组织的厚度则随年龄、性别和身体部位而有很大差异,腹部、臀部厚且富含脂肪,可厚达3~5cm以上;睑、外阴部的薄而不含脂肪;在口唇、鼻尖及耳郭等处也较薄,含脂肪少。相对说女性、小儿皮下组织较丰满。 皮的颜色主要取决于表皮黑色素细胞所含黑色素的多少以及表皮下血管的舒缩状态,当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表皮又较薄时,皮肤色泽趋向红润。一般身体背侧的、伸侧的皮色深于腹侧、屈侧;露出部位深于被覆部位; 受摩擦多的部位皮肤颜色往往较深; 有毛发部位和手掌、足底颜色较浅淡;乳头、乳晕、外阴部、会阴和肛门周围皮的颜色尤深。这些部位表皮深层细胞内几乎都含有相当多的黑色素。皮色、光泽常可反映机体健康状况和某些疾病特征。慢性病患者的皮色往往苍白,皮质粗糙,晦暗而缺光泽;白化病患者因黑色素细胞内缺乏酪氨酸酶,不能形成黑色素颗粒,皮肤呈色素脱失的异常白色;在阻塞性或溶血性黄疸病人,由于胆色素沉积于皮肤而呈现特定的黄色。皮色也常表现为人种的特征。 皮肤的张力线又称为分裂线或Langer线,表现为大小不等、互相交织的线样沟网,将皮肤分隔为若干菱形、多边形小区。张力线的走行在身体各部不同,主要取决于真皮内胶原纤维束所受张力的方向。与分裂线平行所作的皮肤切口,容易缝合痊愈,所留疤痕亦小; 与分裂线垂直的伤口,因受张力的牵引,容易张开,愈合后的疤痕常较显著。肢体关节屈侧的皮肤常出现恒定的褶纹,这些褶纹常可作为内部结构的体表标志。人在掌、跖、指、趾等处皮肤常有许多隆起的狭长弧形皮嵴,嵴的顶上有汗腺开口,嵴之间是凹陷的皮沟。这些嵴与沟的形式在胚胎发育中期已经形成,远节指的掌侧称为指纹,终生不变,而且人各不同;以致常用作对个体鉴定的可靠依据。 皮肤的附属器官有皮脂腺、汗腺、毛发和指(趾)甲等。皮脂腺是分泌皮脂的腺体,在真皮内,多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腺管开口于毛囊,分泌的皮脂有润滑和保护皮肤、毛发的作用。立毛肌为斜行平滑肌束,位于真皮内,一端附于毛囊,另一端止于真皮的浅层,此肌收缩毛可竖立,使皮肤表面形成“鸡皮疙瘩”。立毛肌收缩时压迫皮脂腺,有助于排出皮脂。汗腺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内,全身共有约200万个,分为大汗腺和小汗腺两种。小汗腺,除口唇、阴茎头、阴蒂等处以外,几乎分布全身,分泌汗液,有调节体温和排泄某些代谢产物的作用。大汗腺分布于腋窝、乳晕、阴唇和肛门周围等处,青春期较为发达,腺体较大,分泌物较浓; 其分泌物往往具有特殊臭味,并含有较多的黄色素。毛发除手掌、足底、指(趾)远节背面以及口唇、乳头、包皮内面、阴茎头、阴蒂等处以外,分布全身。毛发的根部埋藏在皮肤内,周围有毛囊包绕,毛囊下端膨大成球形叫毛球,毛球下部凹陷叫毛乳头,内含血管和神经。毛球是毛发的生长点,毛乳头对毛球具有营养作用。毛发本身由角化上皮细胞组成。毛发的颜色具有种族特征,由组成毛发的角化细胞内含有黑色素颗粒的数量和性质而决定。从整体来说人类的毛是明显退化的,尤其是体毛。体毛在身体各部呈现规律性的分布,形成有既定趋向的毛流。正常情况下发、眉、腋毛、耳毛、鼻毛、阴毛等是明显可见的,多毛症是一种返祖性变异。发育良好的人,头部的有发面积约600cm2,共约十万根。发可分为直型、波型和蜷曲型,不同种族间有差异,黄种人以直型发居多,波型发次之。发的形态,毛涡皆有个体特征。毛发化学成分的微细变化往往反映个体的营养和代谢状况,故毛发的成分分析,现已用为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法医学上的重要鉴定依据。指(趾)甲区分为甲体和甲根两部分。甲体位于甲床表面,其两侧有甲沟,甲根深藏在皮肤所形成的甲后襞(甲皱)内。甲根部有一个半月形的白色区, 叫弧影。 以拇指及𧿹趾为最常见。指(趾)甲的生长靠甲根部的表皮生发层,此处如被破坏,将影响甲的生长。 ☚ 前庭蜗器的神经、血管和淋巴引流 神经系 ☛
皮肤 皮肤皮肤覆盖身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是保护人体的重要器官。表皮位于表面,为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真皮在表皮深层,为致密纤维性结缔组织,与表皮牢固相连。真皮藉皮下组织(也称浅筋膜)与深筋膜、腱膜和骨膜相连。成人皮肤的面积约1.2~2.0m2,约占体重的16%。它厚约0.5~4.0mm,背部比腹部厚,四肢伸侧比屈侧厚,眼睑处最薄。毛发、指(趾)甲、汗腺和皮脂腺是皮肤的附属器,由表皮衍生。毛发和指(趾)甲由特殊角化的表皮细胞构成,牢固生长在皮肤中。汗腺和皮脂腺多存在于真皮内,有导管开口于皮肤表面。皮肤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它在口唇、鼻孔、眼睑、外阴、包皮和肛门与粘膜相连,与粘膜的连接区称粘膜皮肤连接。此区的上皮仍是复层鳞状上皮,比附近的表皮厚,角化层薄或消失,与粘膜的上皮相似,由附近的粘液腺湿润。汗腺、皮脂腺和毛已消失。因上皮透明,能透出下面毛细血管的血色,使此区呈红色。 表皮和真皮中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参见“神经末梢”条),能灵敏地感受外界触、压、痛和温等的刺激。表皮是重要的保护屏障,能阻止病原体和异物侵入和防止体液丧失。皮脂腺分泌油样物质,此物的作用所知不多。皮肤散热、汗腺排汗和血管收缩或扩张,参与调节体温。表皮含黑色素,保护身体不受紫外线的损害。皮肤的颜色取决于所含的胡罗卜素、黑色素和血液。人种皮肤颜色不同,主要在于表皮中黑色素的含量。 皮肤表面有肉眼能见的许多细嵴和沟。嵴和沟的走向不一,呈襻、涡和弓形,其图样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称皮纹。它们在手掌和足蹠面最明显,肘和膝部也有。但前额、外耳、会阴和阴囊没有。表皮嵴下面的真皮有相应的凸起,称真皮嵴或真皮乳头,故二者的连接面曲折不平。手指和足趾的表皮嵴和沟的图形称指纹,于胚胎三月时形成,终生不变,且每人各有特点。专门研究皮纹图形的学科称皮纹学。皮纹的识别在医学、法医学和人类学中有相当的用处。 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的组织相连。表皮是皮肤的浅层,由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构成。真皮在表皮下面,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皮肤中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外界的刺激。皮肤中还有毛发、指(趾)甲、皮脂腺和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 表皮 由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厚薄不一(见“表皮”条)。身体大部分的表皮较薄,手掌和足蹠面最厚。根据细胞的形态特点和位置,由内向外可分以下五层。 ❶基底层:为一层矮柱状细胞,牢固附着于基膜。细胞有丝分裂活跃,新生的细胞移入浅层; ❷棘层或棘细胞层,为数层多边形细胞。每个细胞有许多细短的突起,藉桥粒与邻近细胞的突起相连。胞质呈强嗜碱性,含许多细丝状的张力原纤维,为细胞合成的角蛋白前体。此层和基底层中有产生黑色素的黑色素细胞。也有散在的Langer-hans细胞和Merkel细胞,它们的功能尚未确知(参见“表皮”条); ❸颗粒层: 成自3~5层扁平或梭形细胞。细胞核不清楚,细胞已趋于退化。胞质中有许多透明角质颗粒和张力原纤维。颗粒易被苏木精深染,其来历不明,与细胞角化有关; ❹透明层;此层显透明状,易被伊红深染,由3~5层扁平细胞组成。光镜下不易看到细胞界限,细胞核不清楚或消失。胞质含均质状的透明角质和平行排列的张力原纤维。透明角质大概是颗粒层的透明角质颗粒的产物; ❺角化层,是表皮的表层,由多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核消失,细胞死亡。胞质充满角蛋白,此物主要由张力原纤维衍化所成。它不同于毛发和指甲中的硬角蛋白,称软角蛋白。此层的表面细胞干硬,不断脱落。身体大部分皮肤的表皮较薄,生发层与厚表皮的相似,为一层矮柱状细胞;棘层较薄,只有几层细胞;颗粒层为一、二层细胞;一般不见透明层;角化层的细胞层数也少。 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深层,成自致密纤维性结缔组织,与皮下组织无明显分界(参见“表皮”条图1 )。真皮厚度不等,眼睑和阴茎包皮厚约0.6mm,手掌和足蹠面厚3mm,肩和背部厚3mm以上。身体腹面比背面薄。女性比男性薄。根据结构和位置,真皮分以下二层: ❶乳头层: 它借基膜与表皮牢固相连。此层呈乳头或嵴状凸向表皮,称真皮乳头,由细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交织组成。网状纤维并在表皮下面形成密网,纤维一端附着于基膜,另一端垂直伸入真皮,起固着作用。乳头中含襻状毛细血管,有些并有神经末梢。表皮不含血管,它的营养靠乳头的血管供应。乳头层以下为乳头下层,与其下的网织层相连; ❷网织层:此层较厚,是真皮的主要部分,以交织成密网的胶原纤维束为主,含少许网状纤维和许多弹性纤维。纤维的配布方向大多与皮肤表面平行。由于纤维的配布方向,形成了皮肤张力线(也称Langer线)。张力线与外科手术切口方向有关,顺张力线方向的切口,裂缝较小,愈合时瘢痕组织较少。真皮中含成纤维细胞和少数脂肪细胞,也有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此外有载黑色素细胞,呈不规则形,有突起,含许多黑色素颗粒。这种细胞不产生色素,所含的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供给的。它们在乳晕和会阴等皮肤富有色素的区域较多。真皮中黑色素细胞一般很少。新生儿骶部常含许多黑色素细胞,此处皮肤呈青色,称蒙古斑。乳头层与网织层相比,含细胞较多,纤维较细较少。 乳晕、阴茎、会阴和阴囊的网织层中,有成束的平滑肌交织成丛。平滑肌收缩时使皮肤皱缩。面部表情肌也附着于真皮。汗腺、皮脂腺和毛囊位于真皮中。真皮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神经末梢。 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成自疏松结缔组织,与真皮相连。一般认为它不是皮肤的组成部分。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与真皮网织层和深部的筋膜,腱膜和骨膜的纤维相连,走向各方,但大多与皮肤表面平行。皮肤滑动自如处,纤维较少;皮肤固定不动处,纤维粗而多。皮下组织浅层含汗腺和毛囊,深层含大血管、神经和许多神经末梢。皮下组织含脂肪组织,其含量因身体部位、营养状况和性别而异。腹壁的脂肪组织厚达3cm以上,眼睑、阴茎和阴囊极少或无脂肪细胞。 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皮下组织中的动脉供应皮肤。它们向上发出分支,在皮下组织和真皮交界面形成皮肤动脉网。此网向深部发出分支,营养皮下组织、汗腺和毛囊下部。此网向浅部的分支进入真皮,在网织层和乳头层交界面形成较密的乳头下动脉网。后者发出细支入真皮乳头。每个乳头有一条襻状毛细血管。 真皮乳头的毛细血管在乳头下层汇成小静脉网。此网通入真皮中层和真皮与皮下组织交界面的静脉网。皮脂腺和汗腺周围的静脉汇入真皮与皮下组织交界面的静脉网。此网发出较大的皮下静脉与动脉伴行。真皮深层有动-静脉吻合,多见于手指和足趾末端(参见“微血管”条),对调节体温有重要作用。 皮肤中有丰富的淋巴管。真皮乳头中有毛细淋巴管,它们在乳头下层相连成网,通入真皮与皮下组织交界面的皮肤淋巴管网,此网的淋巴管有瓣膜。由此网发出较大的皮下淋巴管,与血管伴行。毛发和皮肤腺周围没有淋巴管。 皮肤和毛发是感受外界刺激的重要器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另外也有支配血管、汗腺和立毛肌的运动神经。较粗的神经束在皮下组织中成网,主要是有髓纤维,一部分是无髓纤维。此网的分支在网织层与乳头层交界面和乳头层形成明显的网。皮下组织、真皮和表皮中有多种神经末梢(参见“神经末梢”条)。感觉神经末梢大多来自脑神经和脊神经的有髓纤维,游离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来自无髓感觉纤维。 皮肤的再生 正常时皮肤的再生主要表现在表皮的更新。皮肤垂直切片中所见表皮各层细胞的形态特点,是表皮更新过程的反映。基底层细胞有丝分裂活跃。一部分新生的细胞开始分化,在向浅层移动的同时渐合成角蛋白。细胞经历棘细胞、颗粒层细胞和透明层细胞的变化,移入角化层并渐脱落。基底层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角化层细胞脱落平衡,以保持表皮的正常结构。身体各部表皮更新时间长短不一,一般约为20~30天。 皮肤损伤后的再生因损伤的程度有相当大的差别。皮肤切伤,先发生出血和伤面薄层组织坏死。以后伤口周围的表皮细胞变大,移到凝血的下面覆盖真皮。再后上皮细胞层次增多并开始角化。真皮的反应,首先是创伤局部出现许多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清除细菌和坏死组织。以后成纤维细胞增多并活跃,修补缺损的结缔组织,并有新生的毛细血管长入。如表皮和结缔组织缺损较多,先是结缔组织和血管生长,修补缺损,然后诱导表皮生长。伤口周围的表皮和伤面存留的毛囊和汗腺都能再生表皮。新生的表皮逐渐铺展,覆盖伤面。再后表皮细胞层数增多并角化。 ☚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表皮 ☛ 皮肤 皮肤skin覆盖在人体表面与外环境直接接触的边界器官。具有保护、感觉、分泌、排泄等生理功能。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借皮下和深部组织相连。皮肤中有毛发、指(趾)甲、皮脂腺和汗腺,统称皮肤的附属器。 ☚ 皮肤黏膜 皮肤变色 ☛ 皮肤skin;dermis 白~、蓝眼睛的西方金发女郎white-skinned,blue-eyed and golden-haired western girl/~病skin disease;dermatosis/~科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科医生dermatologist/~移植skin grafting/~之见superficial view(or opinion) 皮肤pí fūsk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