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噪声 生产性噪声什么是噪声? 噪声就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杂乱组合,听起来使人厌烦的声音。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出的一切声音都可以认为是生产性噪声或是工业噪声。生产性噪声可包括有如下几种类型: ❶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出的,例如纺织机、球磨机、电锯、机床等发出的声音。 ❷流体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压力突变或流体流动而产生的,如通风机、空压机、喷射器、汽笛或放水、冲刷等发出的声音。 ❸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发出的嗡嗡声。声音的大小通常用声压级来表示,单位为分贝。普通谈话的声压级为60—70分贝,载重汽车的声压级为80—90分贝,球磨机的声压级为120分贝。生产性噪声一般声压级比较高,有些作业地点噪声声压级可高达120—130分贝。有不少工人在工作中可能接触脉冲噪声或长期接触强度较大的连续噪声。长期接触强烈噪声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可引起噪声性疾病。噪声强度越大,对人体的危害越大;持续性噪声比间断性噪声影响大;接触时间长而且连续接触时影响大。当与振动、高温或寒冷以及有毒物质共同存在时,能加强噪声的不良作用。噪声对人体的损伤首先是听觉器官受损害,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主要与噪声的强度和接触的时间有关。听力损伤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生理性反应,后出现病理改变。生理性听力下降的特点为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而病理性的听力下降则不能完全或完全不能恢复。长期接触强噪声后,可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接触高噪声的工作人员表现易疲倦,易激怒,检查大脑皮质功能出现抑制和兴奋过程平衡失调。在噪声作用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表现出心率加快或者减缓,血压不稳(趋向增高),心电图有异常改变,呈缺血型变化的趋势。噪声还能使人体胃肠功能出现紊乱,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我国于1980年公布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该标准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容许标准为85分贝。现有企业暂时达不到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 ☚ 职业接触放射线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噪声性耳聋 ☛ 生产性噪声productive noise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无规律的、不同频率混合在一起的声音。按其来源可分为机械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长期接触此种噪声可引起头痛、耳鸣、听力降低和心血管系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