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piyajie renzhi fazhan lilun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儿童科学概念以及心理运算起源的实验分析, 探索儿童智慧形成和认知机制发生发展的规律, 从而提出的重要理论。皮亚杰认为, 儿童认知是通过主体和外部世界连续不断地相互作用而得到发展的。儿童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真正原因。适应的本质在于儿童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是支配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因素。在皮亚杰的理论体系中,认知结构的发展、运算逻辑以及逻辑范畴、科学概念的发生认识论,这三者的统一,构成了儿童认知机能的全貌。其中,运算是认知的主要结构。据此, 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❶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时只有动作活动,并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是智慧的萌芽时期;
❷前运算阶段(2~7岁),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
❸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 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❹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 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为儿童的心理是在儿童主体与外界环境积极建构中发展起来的。其认知发展要经历四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1.感觉运动阶段(出生—2岁),此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活动,并开始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无表象、思维和语言。2.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儿童出现语言、表象和直觉思维,自我中心思想突出,但不能形成守恒概念;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此阶段儿童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已能形成守恒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此阶段儿童能根据各种假设进行逻辑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出现并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儿童的心理是按这四个严格不变的顺序向前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质的特点,即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