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气候区划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气候区划qihou quhuaclimatic divisions根据气候特征进行的一种部门自然区划, 即根据一定的气候指标, 将某一特定区域(国家或地区)划分成的若干气候特征相同的区域。可分综合区划 (如中国气候区划等)和专业区划(如中国农业气候区划等)两大类。气候区划需确定区划因子、区划指标和区划标准。区划因子指所选用的气候要素, 如热量、气团、水分、风或其它气候要素。区划指标分气候指标(如积温、平均气温、水分等)和自然因子指标(如地貌、地势、土壤、植被等)。区划标准指区与区之间, 区划指标的各级界限值, 反映各区之间气候特征的区别。 表1 中国气候带的温度指标/℃
表2 气候大区的干燥度指标
第三级(气候区) 主要采用季干燥度(3~5月为春,6~8月为夏,9~11月为秋,12~2月为冬)作为指标(表3)。青藏高原因全年各月气温较低,故采用最热月平均气温指标:东北地区冬季很长,故采用积温2000℃作为指标。 表3 季干燥度指标
气候区划climatic division根据一定的气象指标,将国家或地区划分成若干气候特征相同的区域。气候区划需确定区划因子(如热量、气团、水分或其他气候要素)、区划指标(如积温、平均气温、水分等气候指标以及如地貌、地势、土壤、植被等自然因子指标)和区划标准(指各区之间的各级界限值)。区划的目的是了解各种气候的区域组合,为农、林、牧、渔、工、矿等生产建设部门提供参考资料。中国现采用三级指标,将全国划分为北温带、中温带、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中热带、南热带9个气候带(包括18个气候大区,36个气候区)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域(包括4个气候大区,9个气候区)。 气候区划 气候区划qihou quhua依据气候区划指标将某区域或全球气候区划成若干气候区。气候区划是反映气候差异和合理利用气候的基础,我国和世界气候学者都开展过这一工作。我国从本世纪30年代徐长望和徐尔灏先生起,先后提出过几种气候区划方案。由于选取的区划指标不同,区划出的气候区也不完全相同。1959年中国科学院提出的 《中国气候区划 (初稿)》,具有较大影响。它用日均温≥10℃稳定期积温作为热量指标;用积温法计算的干燥度〔k=0.16∑t(≥10℃稳定期)/r(≥10℃期间)〕作为水分指标。(k为干燥度,t为气温,r为降水量);同时参考光照时数,把全国区划成8个一级区,32个二级区,,68个三级区。1979年中央气象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中提出了中国气候区划,它是在中国科学院《中国气候区划 (初稿)》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一级区划 (气候带)的指标是以日平均气温≥10℃积温(及其天数)、最冷日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把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为9个气候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域。二级区划(气候大区)的指标采用年干燥度,分出18个气候大区。三级区划(气候区)指标是季干燥度(3~5月为春,6~8月为夏,9~11月为秋,12~2月为冬),区分出36个气候区。高原气候区域又区划出4个气候大区,9个气候区。 ☚ 气候分类 气候图集 ☛ 气候区划根据气候的不同类型以及生产和军事活动等的需要,按一定分型指标或原则,将某范围划分成若干个气候区域。中国国家气象局于1978年根据热量指标,把全国划成北温带、中温带、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中热带、南热带9个气候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