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气候分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气候分类qihou fenleiclassification of climate

结合自然景观、水文特征、气候成因,对主要气候要素(温度、降水等)采选一定的标准值, 把世界气候划分为各种不同气候类型的方法, 借以区别、比较各地气候异同。各国气候学者提出的气候分类方法, 种类繁多, 形式各异,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柯本气候分类法 1900年,W.柯本参考植物分布图, 首次把世界气候划分为六种气候和24种气候型;1918~1931年间, 柯本又数次利用温度降水的年平均值及年变化对其分类方法加以改进; 于1936年完成其分类方法。1953年发表由他的学生R.盖格和W.波耳修正的改定本, 有时称为柯本—盖格—波耳系统。
柯本分类法是把全球气候划分为五种气候带 (有时根据需要又分出高地气候H和高山气候G)、十一 种气候型, 并在这些主要带、型后面, 加上第三、第四个字母, 细分为若干副型。主要带、型如下表:

气 候 带气 候 型
A. 热带多雨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
大于18℃
1. Af热带雨林气候 最干月降雨
量大于60毫米;有时又分出季风
变种; Am (热带季风气候) 最
干月降雨量少于60毫米, 大于
(10-γ/25)毫米 (式中γ为年降雨
量的毫米数)
2. Aw热带草原气候 最干月降雨量
少于60毫米,并少于 (10-γ/25)毫米

(续表)

气 候 带气 候 型
B. 干燥气候3. BS草原气候 冬雨型[r<2t]
夏雨型[r<2(t+14)]年雨型
[r<2(t+7)]
4. BW沙漠气候 冬雨型(r夏雨型 (r(rr为年降雨量(毫米), t为年平
均气温(℃)
C. 温暖多雨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
小于18℃, 大于
-3℃
5. Cf常湿温暖气候 干湿月降水量
的比值大于Cw、Cs气候
6.Cw冬干温暖气候 暖季最湿月
降雨量≥冬季最干月的10倍
7. Cs夏干温暖气候(地中海气候)
冬季最湿月降雨量≥暖季最干月
的3倍
D. 寒冷气候 最冷
月平均气温小于
-3℃,最暖月平
均气温大于10℃
8. Df常湿寒冷气候 降水量年变化
不显著
9.Dw冬干寒冷气候 暖季湿月降
水量大于冬季最干月10倍
E. 极地气候 最暖
月平均气温小于
10℃
10. ET苔原气候 最暧月平均气温
大于0℃
11. EF冰原(永冻)气候 最暖月平
均气温小于0℃

阿里索夫世界气候分类图
1. 赤道气团带; 2. 副赤道带; 3. 热带气团带; 4. 副热带; 5. 温带气团带; 6. 副北极带; 7. 北(南)极气团带


阿里索夫气候分类法 Б.П.阿里索夫根据气团地理分布类型,把北、南半球各划分为四个主要气候带和三个气候副带(图)。四个主要气候带是赤道气团带、热带气团带、温带气团带和北(南)极气团带;三个气候副带是副赤道带、副热带和副北(南)极带。
北半球各主要气候带和气候副带的气候特征如下:❶赤道(气团)带: 全年盛行赤道气团。赤道气团是南、北半球的热带气团变性后生成的。北半球夏季(7月),南半球的热带气团(即东南信风)在赤道带内变性为赤道气团;北半球冬季(1月),北半球的热带气团(即东北信风)到达赤道带后也变性为赤道气团。由赤道气团与热带气团构成的热带锋即位于赤道带内。
❷副赤道带:位于赤道以北,热带锋的夏季位置即为副赤道带北界。副赤道带是赤道带与热带之间的过渡带, 夏季吹西南季风(赤道气团),冬季吹东北信风(热带气团),因此副赤道带又称为赤道季风带。
❸热带气团带: 位于副赤道带以北 终年盛行热带气团,其南、北界限分别为热带锋的夏季位置及极锋的冬季位置。
❹副热带: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带,夏季盛行热带气团,冬季盛行温带气团。副热带的南、北界限由极锋(又称温带锋)的位置决定。极锋的冬季位置为副热带的南界,极锋的夏季位置为其北界。
❺温带气团带: 位于副热带以北,其南界为极锋的夏季位置,北界为北极锋的冬季位置。
❻副北极带:是温带与北极气团盛行地区之间的过渡带, 在此过渡带内, 夏季盛行温带气团, 冬季盛行北极气团。副北极带的南、北界限由北极锋的位置决定,北极锋的冬季位置为副北极带的南界,北极锋的夏季位置为其北界。
❼北极气团带:北极锋的夏季位置为此带南界,此界限以北终年盛行北极气团。
布德科气候分类法 М.И.布德科1948年提出用年辐射平衡(R)与干燥指数(Q)两个参数的对应关系与各种自然地理景观进行对比分析, 再作气候分类。布德科按此方法,把世界气候分为五种类型(见干燥度)。
气候分类

气候分类qihou fenlei

把各地区气候按一定指标划分出的类型。现代通用的气候分类方法可以基本概括为两类,即成因分类法和经验分类法。
❶成因分类法也称理论分类法,它分类指标的选取着眼于气候形成因子。例如1936~1949年Б·п·阿里索夫提出的以盛行气团为主、以海陆位置为辅的气候分类法,他首先根据盛行气团的位置将南北两半球各分成七个气候带。其中,终年被一种气团控制的地带称基本气候带;一年中被两种气团交替控制的地带称过渡气候带。在每一带内,他又根据海陆位置将各个气候带分成大陆气候型、海洋气候型以及大陆东岸型、大陆西岸型。
❷经验分类法又称实验分类法,是根据自然景观(主要是植物分布)与气候要素气温、降水分布的对应关系,归纳出的几个实验式作为区分气候的指标。W.柯本分类法是这类方法的典型代表。他是利用气候要素温度和雨量的年平均值与其年变化而设计的分类法。首先他把南北半球从赤道到极地各划分为A (热带多雨气候)、B(干燥气候)、C(温带气候)、D(寒冷气候)、E(冰雪气候) 五个气候带。然后又按降水数量和季节分配,在A、C、D带中划分出冬干(W)、夏干(S)及常温(f)气候型;把B带划分为草原气候(Bs)和沙漠气候 (Bw) 两种; 按温度划分E带为苔原气候(ET)和冰冻气候(EF),共11类气候。C·W·桑斯威特提出了反映热量高低和水分供应多寡状况的可能蒸散为指标的气候分类法,并于1948和1955年两度作了修改。上述成因分类和经验分类方法是相互对应的,划分出的气候类型也大多类同。此外,还有用于农业、牧业、林业以及交通运输、建筑等等方面的专业气候分类。

☚ 山地气候   气候区划 ☛

气候分类

根据各地域气候特征,按其相似和差异情况,划分成各种气候类型。其方法因需要或研究观点不同而有多种,但可归纳为两类:1.理论分类法又称“成因分类法”,其着眼点是形成气候的因子;2.实验分类法又称“经验分类法”,其着眼点是自然景观的差异。气候分类可供经济规划,特别是农业生产规划参考。

气候分类

根据各地区气候特征,按其相似和差异情况,划分成各种气候类型。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气温、降水、蒸发及风向等。分类方法主要有成因分类和经验分类两种。成因分类也称理论上的气候分类,着眼于气候形成因子。经验分类或称实验气候分类。它根据自然地理因素(如植物群落、土壤和水文等)的空间分布状况,对照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将全球气候归纳成为不同的类型。农业、工业、建筑、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军事等方面对气候需要不同,可制定各种应用气候区划的分类指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