疠读音l·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力制切,去,祭韵。 ❶瘟疫。 ❷麻疯。 ❸恶疾;恶疮。 ❹杀。《管子·五行》:“疠,杀也。” 上一条: 䊪 下一条: 癘 疠癘{}三3580见「疠子颈」   疠癘lì〈文〉瘟疫,即流行性急性传染病 △ ~疫|~疾。 【注意】跟“疬(lì)”不同。 疠癘❶瘟疫,急性传染病:~疫。 ❷恶疮:疥~。 疠lì〖名词〗 恶疮(1)。《捕蛇者说》: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提到这种蛇把它干制成药,可以治愈麻疯、四肢弯曲、脖子肿大、恶疮。 疠癘lì❶ 疫病,疫气。《左传·哀公元年》:“天有灾~。”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❷ 恶疮。《战国策·楚策四》:“~人怜王,此不恭之语也。”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去死肌,杀三虫。”(大风:麻风病。挛踠luán wǎn:手脚拳曲不能伸直的病。瘘lòu:脖子生疮。) ❸ 杀。《管子·王行》:“不~雏𣫠。”(𣫠kòu:待喂的幼鸟。) 疠*癘liF0DD ❶癞病。即麻疯病。 ❷〈文〉疫病:四时皆有~疾(《周礼》)。 ❸〈文〉杀:不~雏𣫠(待哺的幼鸟)(《管子》)。 各科的病 各科的病内科病名:疳 痞 痃 疸 感冒:外感 流感 伤风 着凉 受凉鼽嚏 霜露之病 霜露之疾 哮喘病:齁(~得慌) 哮(哮喘) 喘 外科病名:瘘(~管) 疝(疝气) 痔 疣 痈 疽 溃烂:疡(溃疡) 溃(~脓) 嘴唇溃疡:胗 疮溃不收口的病:漏(痔~) 中医妇科病名:带(白~) 崩漏 传染病名:痘(面~;水~) 疟(疟疾;齐后~) 疹(疹子;风~) 疽(痈~) 痢 麻(麻疯) 癞 花(天花~;面~;出~) 痁 痎 面豆 结核病名:痨(痨病;肺~) 劳(童子~) 瘵 急性传染病名:瘟(瘟疫) 疫(疫气;疫病;沴~;时~) 瘥(沴瘥) 瘴(~气) 大札 时气 沴疠 佐疾 天行病 天行证候 急性肠道传染病:霍(霍乱) 痢疾:痢 泄利 瘟疫与灾荒:札荒 害人的疫病:烈假 运动系统病名:痿(痿症;下~) 癃 瘫痪:疯(~瘫) 瘫(面~) 俳(足~) 痪 枯 偏瘫:痱 偏枯 半枯 偏废 半身不遂 半身不随 半身不摄 风湿病:痹(痹症;痹痼;寒~) 四肢的病:末疾 足部的病:足疾 白内障:翳(白翳) 瞖 皮肤病名:疥(~瘙) 疔 疖 痄(~腮) 痱 痘(~疮) 痆 瘃 疱(面~) 疡 痏 瘊 痒 疣 痣痂 痤 苛(~痒) 疮(疮疾;疮疡;疮痏;疮痍;疮疖;疮疠;疮肿) 疯(白癜~) 癜(紫~) 疠(疥~) 瘢(紫~;白~) 癣 瘭(~疽) 瘙(骚) 疽 疤 痈(~疽) 瘩(~背) 瘘(鼠~) 臃 癀 癍 粟 鬎鬁 瘌痢 疙瘩 扢秃 斑秃 愠羝 蚧搔 狐臭 腋气 癞痢 雀班 鬼剃头 痣和疣:志赘 ☚ 各种病 神经系病名 ☛ 疠❶可通厉。疠气,又称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戾气或杂气。为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厉大至,民善暴死。”古人认为它的产生及其致病流行,与久旱、酷热等反常气候有关。 ❷疫疠。某些烈性传染病。 ❸麻风病。《素问·风论》: “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详疠风条。 疠❶疠气,又称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戾气或杂气。为传染性很强的致病邪气。 ❷疫疠,指某些烈性传染病。 ❸麻风病。《素问·风论》: “疠者,有荣气热腑,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 疠lì《本草纲目》主治第3卷瘟疫(貘皮)(73)。 ❶病因名。可通厉。疠气,又称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戾气或杂气,为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厉大至,民善暴死。”古人认为它的产生及其致病流行,与久旱、酷热等反常气候有关。 ❷病证名。麻风病,《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 ❸病证名。疫疠,某些烈性传染病。 疠lì❶疠气,又称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戾气或杂气。为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古人认为, 它的产生及致病流行与久旱、酷热等反常气候有关。 ❷疫疠。某些烈性传染病。 ❸麻风病。《素问·风论》: “疠者, 有荣气热附, 其气不清, 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 皮肤疡溃。” 疠(癘)lì[书] Ⅰ ❶ (瘟疫) plague; pestilence ❷ (恶疮) ulcer; sore ❸ (癞病) leprosy Ⅱ ❶ (杀) kill; slaughter; butcher ❷ (磨炼) go throgh the mill; steel oneself; temper oneself ❸ (勉励) encourage; urge 疠lìpestilence △疠(癘)lì8画 疒部 〈书〉 (1) 瘟疫: ~疫。 (2) 恶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