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伦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伦琴1845—1923Wilhelm Conrad Rontgen

德国物理学家。生于雷姆沙伊德。就学于荷兰机械工程学院和苏黎世物理学院。186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助教、讲师、教授。1894—1900年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和慕尼黑物理研究所所长。1895年用克鲁克斯管进行放电实验时,发现X射线(俗称X光,后人称之为“伦琴射线”)。1901年获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并获得普鲁士二级王冠勋章,伦敦皇家学院伦福德奖章,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奖章等。还发现在充电的固定平板电容中,使介质旋转,能产生磁场。研究过液体的毛细作用、气体比热、热在晶体中的传导、压电现象等。为纪念他的贡献,科学界把X或γ射线的射量单位命名为“伦琴”。

伦琴roentgen

X和γ射线的照射剂量单位。指在每1.293 mg空气中所产生的相同符号离子的静电单位电量。为纪念德国物理学者伦琴(W.C.R⍥ntgen,1845~1923)而命名。 当这些射线通过温度0℃、压强为101325 Pa的干燥空气时,如果能在1 cm3空气中产生2.802×109个离子对,其照射量即为1伦琴,单位R。1962年以来,辐射剂量单位逐渐改用拉德(rad)。1984年2月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规定,伦琴(R)和拉德(rad)为应淘汰的常用计量单位与符号,用法定计量单位表示的形式分别为2.58×10-4C/kg和10-2Gy(戈[瑞])。

伦琴

伦琴1845.3.27~1923.2.10LunqinWilhelm Konrad Rontgen

德国实验物理学家。生于普鲁士莱茵河流域的伦内普(现属联邦德国)。1865年11月16日免试进入苏黎世综合技术学院机械工艺专业学习,1868年8月6日取得机械工程师文凭。在物理学家A·孔脱指导下,转向研究实验物理学。在孔脱实验室中他做过关于气体各种性质的早期实验,并由于提出《各种气体的研究》的论文,于186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随之担任孔脱教授的助教。孔脱的友谊和支持大大地促进了他的事业。他先后随孔脱到维尔茨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任助教和讲师。之后相继担任了吉森大学、维尔茨堡大学、耶拿大学、鸟得勒兹大学、慕尼黑大学的物理学教授。19世纪中叶开始,人们对气体放电现象研究非常盛行,从而导致了阴极射线的发现,紧接着围绕阴极射线的性质和阳极射线是什么,科学家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1895年伦琴也致力于阴极射线的研究。伦琴重做了前人的实验,1895年11月8日他在研究过程中意外地发现,用黑色厚纸包裹的阴极射线管会使1米以外的涂有亚铂氰化钡的荧光屏发出荧光,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抓住不放,继续深入进行研究。终于证明荧光屏发光是一种能透过玻璃、硬橡胶、木块、铝等多种物质的与阴极射线不同的另一种新的射线。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他的老师孔脱:“我终于发现了一种光,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光……无以名之,就把它叫做X光吧。”1895年12月28日。《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学会会刊》发表了伦琴关于这一发现的第一篇报告。并先后于1896年和1897年发表了《一种新的射线·续篇》和《关于X射线的第三次报告》两篇论文,并制成了第一个X射线管。X射线的发现立即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为了纪念伦琴,将X射线称为“伦琴射线”。X射线的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X射线发现后,导致一系列的重大发现接踵而至,例如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以X射线谱的研究为钥匙,叩开了人类认识物质微观世界的大门。人们把包括X射线的发现在内的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现象的发现称为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这三大发现的根本意义在于引起物理学的彻底革命,导致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为了表彰伦琴发现X射线的杰出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01年12月,将首次颁发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了伦琴。伦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领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回到祖国的当天晚上,便在自己书房里写下了遗书:我的诺贝尔奖金5万元将赠送给我研究过X射线的、爱戴的维尔茨堡大学。伦琴当时很清楚自己的发现在科学、医学等方面应用的意义,但他从来没有以自己的发现去换取金钱的想法,他认为任何科学发现都应当为人类自由享用。当柏林通用电气公司建议以高价换取伦琴的新发现的专利权时,伦琴坚决地拒绝了这项建议。伦琴对科学的无私奉献可见一斑,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伦琴的科学研究工作长达50年之久。他一生除发现X射线外,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一共发表了356篇学术论文。1885年他发现电介质在电场中运动时能产生磁场(伦琴电流)。这个实验直观地表明,磁场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这对于H.A.洛伦兹创立电子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他在材料的弹性、液体的毛细作用、气体的比热、晶体中的热传导、偏振光的磁致偏转以及压电现象的研究中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玻耳兹曼   贝可勒尔 ☛

伦琴1845—1923Wilhelm Konrad Rontgen

德国物理学家。1895年发现并深入研究了X射线,并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伦琴Roentgen

是X射线或γ射线照射量的旧制单位。1R (伦琴)等于在1kg空气中产生2.58×10-4C(库伦)的电荷量。目前采用的国际制单位是按照射量的定义,即X或γ射线在单位质量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所有次级电子完全被阻在空气中时,所产生的同一种符号离子的总电荷量,即C·kg-1(库仑·千克-1)换算关系是:
1C·kg-1=3.88×103R
1R=2.58×10-4C·kg-1

伦琴

伦琴

伦琴(Röentgen,W.C.1845~1923),德国实验物理学家,因发现X射线于190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伦琴生于德国莱茵地区莱内普镇。16岁就读乌德勒支工业学校,后转入瑞士联邦技术学校,1865年毕业。其后又进入苏黎士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在校期间受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库恩德(Kundt)教授的影响,决心研究物理学。1868年23岁时取得机械技师资格,1869年苏黎士大学毕业后,通过了他的有关气体研究论文,获苏黎士大学博士学位,成为库恩德的助手。二年后与库恩德同去德国巴伐利亚州符茨堡大学,任物理实验室助教,自此开始了他的物理学研究生活。
1872年他随库恩德共同任职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与库恩德合作。1874年获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学位并就任讲师。1875~1879年先后就任霍恩海姆农业大学物理学及数学教授、斯特拉斯堡大学物理学教授、吉森大学物理学教授及物理研究所所长。1886年德国耶拿大学授与物理学教授等职,二年后乌德勒支大学亦授与相同职位,但他均未到职。1888年出任符茨堡大学物理学教授及新设立的物理研究所所长。1894年出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1895年10月,伦琴观察阴极射线管通过稀薄气体的放电现象,进行阴极射线穿过铝及金的薄片等实验,1895年11月8日于符茨堡大学物理研究所实验室发现X射线。
伦琴在暗室中作阴极射线管中气体放电实验时,注意到实验室里的克鲁克斯(Crookes,Sir.W.1832~1919)阴极射线管附近的某种晶体会发生荧光,虽然以前另有几位物理学家已发现此现象,但伦琴意识到其间必有奥秘。他集中精力研究了六个星期,经过反复实验证实荧光产生的原因是高压电流通过阴极管时发出的某种射线,这种射线可穿透木片、铝片及肌肉等物质,但对于较重的金属如铜、铁和铅等以及骨胳就不易透过。他得出的结论是: 使荧光板发光的一定是一种从来不知道的具有高度穿透力的新的射线。当伦琴将自己的手放在荧光板前,在荧光板上看到肌肉相当透亮,手在其中显示出黑暗的骨胳影象。由于当时还不了解这种射线的性质,采用了数学上的未知数“X”,取名为“X射线”。
1895年12月22日伦琴将荧光板改换为照相干板,给妻子拍摄了戴有戒指的手的骨胳照片,成为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照片。
1895年12月28日伦琴于符茨堡大学举行的医学物理学会上,提出著名的《论一种新的射线》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听众的极大注意。“X射线”发现的消息轰动了全世界。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德国的物理医学会上宣读了论文,将他的发现正式公布于世。符茨堡大学数理学会提议,为纪念伦琴的功绩,以发现者命名此种射线为“伦琴射线”。
其续篇于1896年3月16日发表。同年获英国皇家学会朗福德(Rumford)奖。1897年继续发表第三篇研究论文。分析了X射线的性质、产生的原理和在各种物质中的透过率等。此后,各国科学家相继研究并证实了X射线的作用。
1900~1902年伦琴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直至1920年伦琴75岁才离开教学工作。其后在物理研究所继续他的科学研究直至逝世,享年78岁。
伦琴在五十年科学研究中出版了近五十种有关物理学的著作。在X射线发现25年后,被授与荣誉医学博士学位。X射线的发现为放射医学奠定了重要基础,由于X射线的应用,促进了许多医学分科的发展。

☚ 高基   拉佛朗 ☛

伦琴

rontgen (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