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伦理社会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伦理社会主义19世纪末由马堡学派的柯亨等人提出的学说。流传于德、意、俄等国。把康德的伦理思想作为社会主义学说,把社会主义看成一种抽象的道德概念,主张“只要社会主义建立在伦理学唯心主义基础上,它就是对的”。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是康德的“绝对命令”的道德原则已成为人们普遍的行为准则,其理想和目标就是实现康德的“道德完美”。强调用“全人类团结”代替阶级斗争。 伦理社会主义 伦理社会主义新康德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其理论基础是目的概念,目的是认识论中作为“自在之物”诱使人类不断追求的东西。伦理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是由柯享、文德尔班、伏尔特曼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道德观念的进步,真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伦理社会主义。马克思只注意了改造经济关系的问题,忽视了道德问题的研究,因此不能导致社会主义,只有康德才是社会主义之父。 ☚ 法兴格 符号活动 ☛ 伦理社会主义 伦理社会主义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一种理论。19世纪末由新康德主义者海·柯亨、保·那托尔卜和卡·伏尔伦德尔等人提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关系,而是道德上的价值。他们把社会主义看作是抽象的道德概念,企图以唯心主义伦理学来替代或补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们用康德的实践理性的理论代替唯物主义历史观,强调社会主义是目的王国,把康德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认为康德的绝对命令的公式,第一次在伦理学上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团结思想和尊重每个人的个人尊严的思想。他们否认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认为唯物史观已失去意义,而把伦理学看成是可以消除阶级冲突并使社会团结起来的“社会教育学”。受这一理论的影响,爱·伯恩斯坦提出所谓无产阶级追求最终目标的意图同追求最近目标相比是次要问题的观点。现代右翼社会党人也继续推行了这一理论,他们依旧以康德哲学、基督教伦理学、哲学人类学等理论进行论证,把社会主义看作是道德的世界观,要求在保存私有制的条件下,逐步地缓慢地改变社会,认为民主的社会主义没有最终目的,应当把它理解为经常的任务。 ☚ 伦理学 伦理相对主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