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疗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疗疮

病名。又称“疗”。疮疡的一种。多发于颜面和手足,其形小,初起如粟,坚硬根深,如钉状,故名。伴恶寒发热,继则肿势增大,红热疼痛,待脓溃疔根出,则肿消痛止。如处理不当,易发生“疔疮走黄”之危证,手足疔疮则可损伤筋骨。其发生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生于眉心的称“眉心疔”,生于颏部的称“承浆疔”、生于指端的称“蛇头疔”、生于掌心的称“托盘疔”等。多由恣食厚味辛辣,脏腑蕴热,或感受火热毒邪而发。治宜清热解毒,内外兼治。切忌挤压及过早切开。

疗疮

疗疮

生于颜面、手足部的形小根深如钉,发病迅速,反应剧烈的急性感染性疾患,称为疗疮。首见于《内经》,谓:“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疔)。”《中藏经》始将面部疮疡定名为丁(疔),并分为白、赤、黄、黑、青丁(疔)五种,且形象地描述了其临床特点,谓:“丁肿初发时,突起如丁盖,故谓之丁(疔)。”尔后,《医宗金鉴》谓:“盖疔者,如丁钉之状,其形小,其根深,随处可生。由恣食厚味,或中蛇蛊之毒,或中疫死牛、马、猪、羊之毒,或受四时不正疫气,致生是证。”扼要阐述了疔的病因。从上所述,中医把丁(疔)概括为一些形小根深、炎症反应剧烈的疮疡,包括颜面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患,以及部份特异性感染疾患的烂疔和感染疫畜之毒的疫疔,因此名称很多,病因亦殊,治法也各有不同。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发生疔毒走黄,而导致生命危险,手足疔疮则易损伤筋骨,这也是疔疮的临床特点之一。
疔疮发生于颜面或手足者,初起外形如粟,坚硬根深,如丁钉之状,周围红肿较著,发展迅速,伴有憎寒壮热,口渴欲饮,便结溲赤,舌苔黄,脉滑数等热毒炽盛之证。治宜清热解毒,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毒邪鸱横,出现疔疮走黄,壮热、神昏谵语等气血两燔、火毒攻心的危候。治宜清营凉血、泻火解毒,选用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配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
外治: 初起宜解毒消肿,选用四黄膏、玉露膏、千捶膏外敷,或六神丸水调外敷,每日三次。成脓者宜切开引流,切忌挤压、碰伤,以免毒邪扩散。对疫疔、烂疔除解毒消肿外,尚需脱腐解毒,对接触过伤口的器具要彻底消毒,并烧毁敷料,以免交叉感染。

☚ 疖病   颜面疔疮 ☛
000192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