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疗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疗疮病名。又称“疗”。疮疡的一种。多发于颜面和手足,其形小,初起如粟,坚硬根深,如钉状,故名。伴恶寒发热,继则肿势增大,红热疼痛,待脓溃疔根出,则肿消痛止。如处理不当,易发生“疔疮走黄”之危证,手足疔疮则可损伤筋骨。其发生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生于眉心的称“眉心疔”,生于颏部的称“承浆疔”、生于指端的称“蛇头疔”、生于掌心的称“托盘疔”等。多由恣食厚味辛辣,脏腑蕴热,或感受火热毒邪而发。治宜清热解毒,内外兼治。切忌挤压及过早切开。 疗疮 疗疮生于颜面、手足部的形小根深如钉,发病迅速,反应剧烈的急性感染性疾患,称为疗疮。首见于《内经》,谓:“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疔)。”《中藏经》始将面部疮疡定名为丁(疔),并分为白、赤、黄、黑、青丁(疔)五种,且形象地描述了其临床特点,谓:“丁肿初发时,突起如丁盖,故谓之丁(疔)。”尔后,《医宗金鉴》谓:“盖疔者,如丁钉之状,其形小,其根深,随处可生。由恣食厚味,或中蛇蛊之毒,或中疫死牛、马、猪、羊之毒,或受四时不正疫气,致生是证。”扼要阐述了疔的病因。从上所述,中医把丁(疔)概括为一些形小根深、炎症反应剧烈的疮疡,包括颜面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患,以及部份特异性感染疾患的烂疔和感染疫畜之毒的疫疔,因此名称很多,病因亦殊,治法也各有不同。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发生疔毒走黄,而导致生命危险,手足疔疮则易损伤筋骨,这也是疔疮的临床特点之一。 ☚ 疖病 颜面疔疮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