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寒花葬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寒花葬志[明] 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②。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③。葬虚丘④。事我而不卒⑤,命也夫! 婢初媵时⑥,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⑦,婢削之盈瓯⑧。予人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⑨,目眶冉冉动⑩。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11)。吁,可悲也已! 〔注释〕 ①本篇选自归有光《震川文集》。寒花,作者家中婢女。②魏孺人,归有光的妻子。孺人,明清时为七品以下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旧时也用作对一般妇女的尊称。媵(ying硬),古代指随嫁的侍婢。③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嘉靖丁酉为嘉靖十六年,即公元1537年。④虚丘,荒丘、墓地。⑤卒,终。⑥媵,此处作动词用,随嫁。⑦爇(ruo弱),点燃。⑧盈瓯,装满小瓦盆。⑨即饭,吃饭的时候。⑩冉冉,缓慢。(11)奄忽,急遽貌。 〔分析〕 本文是归有光为家中婢女寒花作的一篇葬志。葬志,是墓志铭的一种,记述死者的生平和事迹,刻石放在坟墓中。归有光作此文时,寒花已去世十年,且无迁坟改葬之事,故无需撰写葬志,作者只是借这种文体表达对寒花的追忆。 文章开头按葬志的体例,交代了寒花的出身来历、去世时间和埋葬地点。接着作者悲叹:“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对一个年轻生命的夭折表示出极大的疼惜。 第二段追记寒花生前的情形。“垂双鬟,曳深绿布裳”,是描写其外貌。一个十岁的龆龄女孩,却梳着成年妇女的发髻,穿着长长的拖到地上的衣裙。“深绿布裳”正与她婢女的身份相切合,真是可爱又可怜! 寒花作为一个婢女,过早地承担了成年人的责任,但来到作者家的时间一长,还是露出了她磨灭不了的孩子气。一日天寒,寒花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的一盆。作者进门欲取而食之,寒花却不给,拿走了。原来寒花是魏氏从娘家带来的婢女,从小侍候魏氏惯了,因此心中只有魏氏。她削荸荠是给魏氏吃的,别人要吃她就不乐意,哪怕是一家之主也不买账,惹得女主人魏氏笑个不停。这正是寒花天真憨厚处。接着写寒花吃饭时“目眶冉冉动”,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态,在稚气中故作老成。一个天真灵秀,活泼可爱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归结。寒花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可是转瞬间她已去世十年了。“吁,可悲也已!”岁月的无情,生命的脆弱,使作者感到莫名的悲哀。 文章在悼念寒花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前妻魏氏的思恋。寒花死时,魏氏已亡故五年。文中时时提及生前情深意笃的前妻,文章开头便点明:“婢,魏孺人媵也”,文中描写的两件事,也皆以魏氏收结:“魏孺人笑之”,“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寒花的性格,应该与魏氏对她的宠爱大有关系。作者忆及当年和睦温馨的家庭生活时,怎么能不更加思念女主人呢? 中国传统观念历来强调文章是载道的工具,关系到安邦治国的千秋大业,文章的价值就在于宣扬封建的道德观念,而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世俗感情是与文章无缘的。归有光却专门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婢女作志,通过日常琐事来表现世俗的乐趣和浓郁的人情,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突破,从而开了晚明小品文的先声。全文仅一百来字,却从外貌、行动、神态等各方面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用笔极其凝炼,显示出作者驾驭文字的高超能力。此文在结构上也颇有特色,第一、三段抒发作者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着力营造出凄凉的氛围;中间一段写家庭中融融之乐,笔调轻松明快,两相映照,怀昔伤今之情更显深挚。王夫之在论诗时提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可以取得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归有光此文可谓是对这一理论的最好诠释。 〔评说〕 姚鼐《古文辞类纂》:“文中有画,吾与此文云然。” 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能将婢女神态,曲折描写出来。着墨不多,而神采生动,此是震川擅长文字,所谓于太史公所深会处也。” 寒花葬志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 𦶟火煮荸荠熟, 婢削之盈瓯, 予入自外, 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 可悲也已! (《震川先生集》) 寒花系魏孺人的陪嫁女仆,侍候作者夫妇多年,主仆间情谊笃厚。 这篇志传集中笔墨写人。先写寒花初作陪嫁女仆时的年龄、外貌、衣着,然后写她的日常行事。笔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看似平淡实则感人肺腑的场面和细节,通过几笔传神的勾勒和点染,呈现人物举止神态及细微的心理活动。一日天寒,主人向她索取熟荸荠,寒花调皮地加以拒绝,任性中透着憨直天真。魏孺人令其“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温顺中不乏动人可爱。文章两次写魏孺人的 “笑”,渲染了家庭融洽随和的气氛,在戏谑的笑声中,进一步展现了寒花纯朴天真、活泼可爱的个性。结尾,作者感喟长叹,抒发了对寒花去世的哀伤之情。全文思恋和悲哀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读来亲切感人。 明代黄宗羲称归有光所写妇女志传“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从本篇来看,这一评论是很中肯的。 《寒花葬志》
明·归有光2 婢,魏孺人媵也。3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4,葬虚邱5,事我而不卒6,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7,曳深绿布裳8。一日天寒,爇火煮葧荠熟9,婢削之盈瓯10,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11,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12,吁! 可悲也已! 1寒花:婢女名。志:通“誌”,记。2归有光(1506-1571):明代文学家,号震川,著作有《归震川集》。3魏孺人:归有光前妻魏氏。明代七品官的妻子封孺人。媵(ying):陪嫁的女奴。4嘉靖丁西:即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嘉靖:明世宗年号。5虚邱:地名,在江苏省昆山县。6事:服事、侍奉。卒:终了。7鬟:环形发式。 8曳(ye):拖着。 裳:下衣,指裙。爇(ruo):烧。 葧(bi)荠:即荸荠。10盈:满。瓯(ou):小瓦盆。11冉冉(ranran):慢慢地。12奄忽:迅速。 【析点】 婢女寒花去世,平等而深情地写这篇“葬志”来悼念,这是归有光的可贵处。这篇葬志中,归有光以主要篇幅写寒花十年前的种种琐事:初媵时垂双鬟、拖绿裙的外貌;端荸荠而去时天真娇憨的情态;吃饭时灵活顾盼的目光。约略数笔,一个可爱的少女形象跃然目前。几件琐事都写到他的妻子。其时,他的妻子已先寒花四年而亡,因此这篇葬志也是归有光对亡妻的追忆,对旧日和谐的夫妻生活的怀念。 写往昔乐事,正见今日之悲凉;写往昔温馨,更见今日之孤寂。往昔与现在、和美与哀伤,形成巨大的反差,有着很强的抒情效果。 这篇葬志本没有什么广阔深刻的社会内蕴,但写家庭日常小事却不流于琐屑平庸,以透过生活琐事传达深情真意而取胜,也赢得了后世的读者。 寒花葬志 《寒花葬志》明归有光撰。系为悼念婢女寒花而作的一篇墓志。在这篇短短的墓志之中,作者没有罗列死者的生平经历、行状事迹,而是捕捉了日常生活中寒花的三个细节。一是寒花初来时双鬟绿衣的童稚装束,二是吃荸荠时“持去不与”的调皮动作,三是饭几上“目眶冉冉动”的眼神,再贯之以夫人笑之,不仅活画出小女仆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神态,也再现了主仆间融融的调趣氛围。可以看出,这里有悼念亡妻的成份,但令人回味之处是世俗家庭生活的情味、情趣。这篇墓志,通篇以情为文,发乎情而止乎情,所叙之事又系乎情。疏淡简短的叙述之中,饱含着深深的悲哀和忧思,读罢使人欲涕。 ☚ 先妣事略 答鹿门知县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