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画饼充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画饼充饥

典源出处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释义用法 三国时魏明帝想选取一名中书郎,告诉卢毓,不要只从名声大小考虑,名声如画在地上的饼,是不能吃的。后用此典形容只有虚名,无补实用; 也形容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用典形式
【画饼】 唐·白居易:“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宋·陈与义:“功名一画饼,甚矣痴儿计。”
【画地饼】 宋·黄庭坚:“一醉解语花,万事画地饼。”宋·周孚:“功名画地饼,岁月下江船。”
【画地为饼】 宋·苏轼:“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
【画饼充饥】 清·黄鷟来:“紫丝作障无妨俗,画饼充饥底事名。”
【虚名画饼】 宋·陆游:“虚名一画饼,陈迹几刍狗?”宋·陆游:“正得虚名真画饼,元非大器愧函牛。”

画饼充饥

《画饼充饥》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二《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又,唐·白居易《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又,宋·李清照《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释义】“画饼充饥”原意为徒有虚名,不符其实,后人也有用作达不到目的自我安慰,或愿望成空想之意。

【例句】①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关汉卿杂剧《诈妮子调风月》第三折)燕燕为小千户欺骗她,另娶高门之女,因而叹息自己的失意。②你敢要攀月桂,谐连理,可不似指画饼,待充饥。(吴昌龄杂剧《张天师断风花雪月》第二折〔牧羊关〕)嬷嬷责世英,想要与桂花仙谐连理,是空想。③偏则是我五星直恁般时乖运蹇不通亨,功名如画饼。(佚名杂剧《冻苏秦衣锦还乡》第一折〔元和令〕)苏秦叹命运乖蹇,功名成空想。④(丑)这段姻缘非厮逞,少什么花红迎送?(旦)谁想番成作画饼。(柯丹邱南戏《荆钗记》第九出《绣房》〔尾〕)玉莲姑来做媒满以为能成功,却被玉莲拒绝,并说她是空想。⑤谁知他又赘在侯门,今日翻成画饼,辜负了田园荒径。(柯丹邱南戏《荆钗记》第二十八出《哭鞋》〔胜如花〕)王母误信王十朋赘入侯门,很失望,说自己的愿望成为画饼。⑥臣做了个充饥画饼风内烛,这冤仇,这冤仇,怎肯干休。(孔文卿杂剧《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三折〔秃厮儿〕)岳飞魂托梦给皇帝,诉说冤情。“画饼充饥”比喻他一生壮志化做一场空幻。


典故“画饼充饥”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 可可诗词网

画饼充饥

典源出处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释义用法 三国时魏明帝想选取一名中书郎,告诉卢毓,不要只从名声大小考虑,名声如画在地上的饼,是不能吃的。后用此典形容只有虚名,无补实用; 也形容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用典形式

【画饼】 唐·白居易:“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宋·陈与义:“功名一画饼,甚矣痴儿计。”

【画地饼】 宋·黄庭坚:“一醉解语花,万事画地饼。”宋·周孚:“功名画地饼,岁月下江船。”

【画地为饼】 宋·苏轼:“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

【画饼充饥】 清·黄鷟来:“紫丝作障无妨俗,画饼充饥底事 名。”

【虚名画饼】 宋·陆游:“虚名一画饼,陈迹几刍狗?”宋·陆游:“正得虚名真画饼,元非大器愧函牛。”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在今天迫切的时局之下,空言民主固属画饼充饥,预约民主亦仅望梅止渴。(郭沫若《沸羹集·文化界对时局的进言》)
异 画饼充饥 画个饼子来解饥饿。比喻用空想来自我安慰,偏重徒有虚名而无实际。语本《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巡抚大人给的札子在哪儿?我可不愿意买后悔药吃,不愿意画饼充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章)书读多了也有一种悲凉。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纸上谈兵,画饼充饥。(王蒙《名医梁有志传奇》)
望梅止渴 望着(树上的)梅子,嘴里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用空想、空言等安慰人。偏重于以物示人而不落实。“望梅”虽不足以真正解渴,但有“梅子可望”总比虚空而不可捉摸的要好一些。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水皆出,乘此得及前源。”
看到了丁字街口的瓜摊,鲜红水翠的西瓜扣在绿纱罩底下,有望梅止渴的精神作用。(张武《瓜王轶事》)凭他与秦浩多年打交道的经验,他断定所谓“题词”不过是“望梅止渴”。(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四)
都是比喻性成语,比喻以空想来作安慰。都作主语、宾语、谓语、定语。
  • 上一篇: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 下一篇: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画饼充饥

画饼充饥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前此诸葛诞、邓飏等驰名誉,有四聪八达之诮,帝疾之。时举中书郎,诏曰: ‘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后以此典指虚有其名,无益实用。惠洪《渔父词·香严》:“画饼充饥人笑汝,一庵归扫南阳坞。”

☚ 华渚流虹   画饼浮名 ☛
画饼充饥

画饼充饥huàbǐnɡchōnɡjī

┃┃━━ 以画饼饱肚。喻以想象之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宋·李清照《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 邯郸道   神魂摇荡 ☛

画饼充饥

❶比喻空想自慰。宋李清照《打马赋》: “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 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❷比喻徒有虚名,无补实用。唐冯用之《权论》: “礼义有不可施之时,刑名有不可威之时,由是济之以权也,其或不可为而为,则礼义如画饼充饥矣。”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 “ 〔文帝〕时举中书郎,诏曰: ‘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 毓: yu。啖(dan): 吃。三国魏曹丕要求举荐的官员要象卢毓那样有真才实学,不要徒有虚名,虚名如同地上画的饼,只能看而不能食用。

画饼充饥

【出处】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释义】 三国魏明帝时,有些名士喜欢沽名钓誉,明帝很厌恶。当时要选拔中书郎,他下诏说:选人不要看名声,名声如同在地上画的饼,是吃不得的。后以此典指虚有其名,无补实用;也指徒具空想以自慰。
【例词】 充饥画饼 画饼 画饼充饥 画地饼 虚名画饼
【用例】
〔充饥画饼〕 元·孔文卿《东窗事犯》:“臣做了个充饥画饼风内烛,这冤仇,怎肯干休。”
〔画饼〕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官衔同画饼,面貌乏凝脂。”
〔画饼充饥〕 宋·惠洪《渔父词》:“画饼充饥人笑汝。一庵归扫南阳坞。”
〔画地饼〕 宋·周孚《元日怀陈道人》:“功名画地饼,岁月下江船。”

画饼充饥huàbǐng-chōngjī

原比喻徒有虚名,于现实无补。语出《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有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此人忠厚博学,担任侍中三年,贡献颇多。曹丕提升他为吏部尚书,要他推荐一位人才来接替侍中职务。卢毓推荐郑冲,曹丕说:“郑冲是个人才,你不说我也早知道了。你另荐几个我不知道的人才吧。”卢毓又提出阮武、孙邕二人。曹丕选定了孙邕。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记载,此前,别人推荐的诸葛诞、邓飏之流都很有名,可是有名无实,曹丕不见。后来准备挑选中书郎,曹丕便又请卢毓推荐,依然不要徒有虚名的人:“选拔人才不要单凭他有名声,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饼,没法吃的!”
曹丕的这句话渐渐演变成了“画饼充饥”这一成语。现多比喻用空想来自我安慰。

画饼充饥huàbǐng-chōngjī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同】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成〉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于事无补;也比喻用空想来自我安慰:画饼充饥的许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释义】
画个饼来解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色彩】
含贬义。

【近义】
望梅止渴。

【造句】
 ❍ 小钱种瓜种了两年也没见个瓜影子,怕是只能~了。
 ❍ 现在不努力学习,攀登科学高峰,却大谈什么创造发明,岂不等于~吗?

画饼充饥

比喻徒有虚名,无益实用;也用来比喻以空想聊以自慰。《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宋李清照《李清照集》三《打马图经·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 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后用“画饼充饥”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警世通言》卷三四:“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也比喻聊以空想自慰。宋·李清照《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也作“充饥画饼”。元·佚名《嘲贪汉》:“元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画饼充饥

(同)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画张饼来填肚子。原比喻徒有虚名的人或事物没有多大价值;后也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三国魏明帝时,卢毓曾任侍中,后被提拔为吏部尚书。卢毓为人正直,忠心耿耿,为魏明帝推荐过不少人才。有一次,中书郎的位子空缺了,明帝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前几任中书郎都不太理想,明帝曾对人说:“这次能否找到合适人选,关键看卢毓的推荐了。选拔人才不能看其虚名,那虚名就像地上画成的饼子,是不能当饭吃的!”(见《三国志·魏书·卢毓传》)

画饼充饥

画饼充饥

充饥,解饿。《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本意为虚名如画饼,无补于实用。后以之喻聊以空想自我安慰。李清照《打马赋》:“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如画饼聊以解除饥饿,少懈翱翔飞跃的远志。

☚ 华亭鹤唳   黄帝之书 ☛
画饼充饥

画饼充饥

画个饼子解饥饿。比喻以不切实际的空想来安慰自己。

☚ 弘誓大愿   化为泡影 ☛
无用

无用

没用 慢帐 白搭 不行 不中(不中用) 无所用之
不管用,没有用:不顶事 不抵事
不顶用:不济事
没有用的:废(~料;~话;~物;~品)
没有起任何作用:一无所为
物虽精巧而不实用:玉楮
珍贵而不实用:贵疎
外表好看,其实不中用:系而不食 中看不中用 中看不中吃 银样鑞枪头
事物徒有其表,不中用:三脚猫
虚有其名而无补于实用:画饼充饥 画饼充肠 充饥画饼
不能使用:使不得
多余无用:赘疽
多而不顶用:十不当一
粗陋无用:疏冗
久蓄而无用:霉烂
腐朽无用:浮朽
毫无用处:百无一用

☚ 用途   功效 ☛

自我安慰

自我安慰

自广 自慰
自己做事让自己开心,自我安慰:自娱自乐
借空想来安慰自己:画饼充饥 画饼充肠充饥画饼 指雁为羹
用空想或假象来安慰自己:渴望梅 望梅止渴 望梅解渴 望梅消渴 止渴思梅 止渴望梅 说梅止渴
稍微还能使自己感到安慰:差堪自慰 差可自慰 差足自慰
姑且用来自慰:聊以自慰
羡慕的东西得不到,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聊以自慰:屠门大嚼 大嚼屠门望门大嚼 过屠大嚼 过门大嚼
勉强给自己找开心的理由下台阶以自我安慰:聊以解嘲
(自己安慰自己:自我安慰)

☚ 感到安慰   宽慰 ☛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draw cakes to allay hunger—feed on illusions; satisfy one’s hunger on a crayoned cake; a pie in the sky
❍ 小焦说着,小王读着书,嘴上还咯咯的笑着说:“这叫~!”(梁斌《红旗谱》413)While Jiao was speaking,Wang went on reading.Now he chuckled and commented: “That’s called‘Drawing a cake to satisfy your hunger.’”/白秀英道:“官人今日儿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水浒全传》641) Then Bai Xiuying said,“Sir,today you have nothing at all and how is it you talk of three or five ounces of silver? It is as though you made my mouth water to quench my thirst;it is as though you gave me the picture of a loaf and bade me be fed.”/真是一个~,撒尿照美的专家。(曲波《林海雪原》581) Hou was an expert at self-delusion. He could satisfyhis hunger on a crayoned cake. His face looked beautiful to him even when reflected in a puddle of piss.

画饼充饥hua bing chong ji

draw cakes to allay hunger—feed on illusions

画饼充饥

draw a cake to satisfy one’s hunger;feed on illusions; console oneself with false hopes

画饼充饥huà bǐnɡ chōnɡ jī

画个大饼来解饿。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或比喻用空想来自我安慰。feed on illusions, satisfy one’s hunger with picture cakes, a pie in the sky, comfort oneself with imaginations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解义】画个饼子来解饿。比喻虚有其名,没有实际效用。也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
【用法】今多用于欲求不得。
【例句】你那样做不过是~,实际上于事无补。
【近义】望梅止渴、指雁为羹
【反义】名副其实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画个饼子来解饿。比喻有虚名而无实惠。又比喻用空虚的东西来自我安慰。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一回:“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明·汤显祖《牡丹亭·玩真》:“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四回:“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三国时魏国的大臣卢毓,是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他十岁就父母双亡,两位兄长又先后死去,成了孤儿。卢毓为人忠厚,好学不倦。成年后,在兵荒马乱中,既发奋读书,以致学识超群,又辛勤地养活寡嫂和侄儿。因此他的道德和学问都受到人们称赞。
后来卢毓当了官,为官清正,受到朝廷看重,被升任为侍中,侍从皇帝左右,经常出入宫廷。任职三年,又做出不少成绩。魏明帝曹睿很信任他,升他为中书郎,掌管机要、政令等事宜。后来又提升他为吏部尚书,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
那时,选拔官吏实行的是“察举制”,即由地方政府向朝廷选送品行优良的人(称为孝廉)担任官吏。地方上选送的,往往是有名的人物,至于这些人的德行家境如何,是不大考虑的。不少选送上来的人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德行并不好。
卢毓反对这样的人出来当官。他在选拔和推荐人才时,总是先考虑德行,然后再考虑才能。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朝廷要人的才能,是为了用来做好事的,所以大才能应该做出大好事,小才能应该做出小好事。如果某个人有才能而做不出好事,那么他的才能不应该是朝廷所需要的了。”
卢毓被提升为吏部尚书后,他原来担任的中书郎一职出缺,需要有人补上。为此魏文帝对卢毓说:“这次朝廷选中书郎能否选到合适的人,关键就看你了。挑选人才,千万不要选那些只有名气而没有实际才干的人,名气就像是在地上画的饼,不能当饭充饥的。”
卢毓回答说:“要选拔特别优秀的人才,当然不能单看名气。但是,名气毕竟反映一定的情况。根据一个人的名气,来选拔一般的人才,还是可以的。如果是因为修养高、德行好而有名的,就不应该嫌弃他们。为此,陛下也不要一听见有名气就讨厌。我以为主要是要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学。全靠名气来决定升降,必然会真伪难辨。”
魏文帝听从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核法。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来的。后人用来比喻徒有虚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

画饼充饥huà bǐnɡ chōnɡ jī

画个饼子解饿。本指虚有其名而无补于实用。后多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dàn,吃)也。”
【例】尽管在事实上是一贫如洗,妆饰一下外观,也怕是一种~的办法罢?(郭沫若《人力以上》)
〔近〕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huà bǐnɡ chōnɡ jī

【释义】画个饼来解饿。本比喻徒有虚名而不实用,后多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徒有虚名?? ???? ????. ? ?? ????.
?? ??? ???? ???.
??? ???.
????.
???? ???? ????.
【释义】1.你这种画饼充饥的想法,还是趁早打消吧。
?? ?? ??? ?? ????? ?? ??.
2.他整天好吃懒做,去幻想自己能发大财,只能是画饼充饥。
?? ?? ?? ?? ?? ??? ???? ???? ?? ???? ??? ?? ??? ????.
?好吃懒做??? ???? ???? ????.
【近义词】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huà bǐnɡ chōnɡ jī

画一张饼来解饿。比喻凭空想来安慰自己。《水浒传》五一回:“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
〔出处〕《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啖dàn:吃。)
〔变式〕充饥画饼
〔近义〕望梅止渴
〔连用〕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望梅止渴
wang mei zhi ke
【画饼充饥】 画个饼来解饿。比喻光有虚名,无益实用。后也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源出《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望梅止渴】 原指想吃梅子就会流口水用以止渴。后比喻借空想来安慰自己。源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例﹞ 官人今日眼见一文也无,提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画个饼子解饿。本比喻虚有其名,于事无补。后多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例〕巴金《随想录》:“望梅止渴、~的年代早已过去,人们要听的是真话。”
【提示】多含贬义,带讽刺意味。前面常用“好像”“好比”“等于”一类比喻词,后面有时跟“而已”。

画饼充饥huàbǐnɡ-chōnɡjī

充饥:饥饿时用食物填饱肚子。《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啖:吃。用画出来的饼充饥,肚子不会饱。后以“画饼充饥”比喻:
❶虚名不能带来真正的实惠。
❷求无所得,以空想安慰自己。

画饼充饥huà bǐnɡ chōnɡ jī

解释 比喻徒有虚名,无补于实用。也可比喻以空想自慰。
出处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卢毓是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以忠言直谏著称,曾担任主管选拔官员的吏部尚书。每逢朝廷重要岗位缺员,皇帝都要卢毓来提出候选人。
有一次,朝廷需要推举中书郎。当时诸葛诞、邓飏等人名声很大,但是魏明帝觉得他们华而不实,很讨厌他们。明帝于是下诏说:“能否得到合适的人选,就要看卢毓的了。挑选、举荐的人不要只取有名的,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饼子,不能拿来吃。”卢毓回答说:“名声不足以招来奇异的人才,但可以得到普通的人才。普通的人才服从教化,仰慕善事,然后才有了名声,不应该厌恶他们。不过,现在考察官员时只根据人们的毁誉来升迁或降免官职的做法确实弊病很多。”明帝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马上采纳了他的意见,下令制定了官员任免考核制度。
卢毓品评以及选拔、荐举人才时,总是先举出他们的性格品行,然后才说他们的才干。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卢毓回答说:“只有品行好的人才会做好事。对有品行的人来说,才干大能作出大好事,才干小会作出小好事。但是现在社会上号称有才干的人却不做好事,那么我认为这样的才干是没有用的。”卢毓的这番见解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近义 望梅止渴
例句
算命先生算出的东西,犹如画饼充饥,是作不了数的。

画饼充饥huà bǐnɡ chōnɡ jī

画个饼来解饿。
❶ 比喻徒有虚名而没有实际用处。
❷ 比喻用空想来自我安慰。也作“充饥画饼”。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解义】 画个饼子来解饿。比喻虚有其名,没有实际效用。也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
【用法】 今多用于欲求不得。
【例句】 你那样做不过是~,实际上于事无补。
【近义】 望梅止渴、指雁为羹
【反义】 名副其实

画饼充饥huà bǐnɡ chōnɡ jī

画一个饼来缓解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水浒传》五○回:“官人今日眼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hua bing chong ji

用画饼子来缓解饥饿。比喻虚假的东西于实际无补。也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
【近】指雁为羹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wàng méi zhǐ kě;huà bǐng chōng jī

《世说新语·假谲》说,曹操行军缺水之处,兵士渴,曹操骗说前有梅林。兵士信以为真,口中生出口水;又,《景德传灯录》中智闲和尚对人说,画出的饼不能充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实际并未解决问题。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一回:“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银子,正是教俺‘~’了。”

画饼充饥huàbǐng-chōngjī

画个饼子来解除饥饿感。原比喻虚有其名,实际上不起作用。后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唐·冯用之《权论》:“礼义有不可施之时,刑名有不可威之时,由是济之以权也。其或不可为而为,则礼义如画饼充饥矣。”
【例】他觉得纪洪涛的想法,简直是画饼充饥,几块破砖头怎么能盖起房来?(姜树茂《渔港之春》)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画个饼来解饿。比喻虚有其名而无补于实际。后来也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

画饼充饥huàbǐng-chōngjī

〔连动〕 语本《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❶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唐·冯用之《权论》:“其或不可为而为,则礼义如~矣。”
△ 用于形容事物的状态。
❷比喻凭借空想自我安慰。[例]她懂得用“画饼充饥”的方法冲淡经济拮据的现状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不快。
△ 多用于形容生活态度。
【近义】望梅止渴。
也作“充饥画饼”。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即画个大饼来解饿。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也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