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甲状舌管囊肿、窦道和瘘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甲状舌管囊肿、窦道和瘘管

甲状舌管囊肿、窦道和瘘管

甲状腺始基起源于第一鳃窦,在胚胎3周时开始增大,呈管状向下移动,经过背面的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部位逐渐下降至颈部气管前面,其末端分成为甲状腺的两叶,管下段成为甲状腺的锥叶。胚胎8~10周时,甲状腺与舌之间的甲状舌管闭合消失,如果闭合部分受到障碍,则发生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囊肿可发生于舌根部、舌下部、甲状软骨等甲状舌管走行的任何部分,约有50%发生于舌骨附近。甲状舌管囊肿因感染切开或皮肤穿破即成为甲状舌管瘘。尸检发现约30%有甲状舌管残留。临床所见,囊肿占1/3病例,瘘或窦道占2/3,其中有的为由盲孔至颈部皮肤的完全瘘,多数为开口于颈部皮肤的外盲管窦道,极少数为开口于舌盲孔的内盲管窦道。
甲状舌管囊肿由舌根部的盲孔直到胸骨上缘的颈部正中线上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其好发部位顺序为舌骨部、甲状软骨部和舌骨上部。甲状舌管囊肿可分为舌盲孔附近和舌骨附近两群。前者无茎,无硬结,多见于女性。有复层扁平上皮覆盖的胸腺组织,临床表现有咳嗽、呼吸困难,误咽,出血等,在生后或青春期发现。后者为先天性颈部囊肿中最多见者。表面平滑,直径为1~3cm。囊肿上皮为柱状或纤毛柱状上皮,周围有炎性浸润的结缔组织,此型随呼吸道感染有继续增大倾向。囊肿的内容为细胞残渣和含有胆固醇的粘液。出生后即出现者较少,约1/3为10岁以下的儿童。病人于颈部正中线上发现有囊性肿物。多位于舌骨肌群的下部,随伸舌运动向上移动。无压痛。肿物有的继续增大,有的时大时小。一般不妨碍呼吸或下咽动作,有时有压迫感,合并感染时始感疼痛。囊肿自溃或因感染切开后形成慢性瘘孔,经久不愈。一般于颈部前正中有波动性肿物或有慢性瘘孔,瘘孔的分泌物似唾液,如分泌不多,瘘孔可暂时愈合,分泌多时,瘘孔又自行破溃。注入造影剂可明确囊肿或瘘管和舌骨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能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和颈部的皮样囊肿、脂肪瘤、软化的淋巴结结核、海绵状血管瘤、颈动脉体瘤、原发性淋巴肿瘤、异位甲状腺瘤、甲状腺锥叶增大、神经纤维瘤、鳃裂囊肿等鉴别。癌可发生于甲状舌管残留部位,值得注意。
唯一根治方法为将囊肿或瘘道全部彻底切除,否则将复发。因甲状舌管和舌骨之间的相互关系,行囊肿或瘘管切除手术时,应一并把舌骨中段切除并将残留的甲状舌管剥离到舌根部后切除,这样,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舌骨上方的甲状舌管残留部分非常纤细、脆弱,术中易被扯断,加之甲状舌管可有侧支,故由舌骨到舌盲孔之间的部分,不易被彻底切除。主张不将舌骨上的甲状舌管残留部由周围组织剥离,而在舌骨到舌盲孔之间以甲状舌管残留部为中心,将周围组织保留3mm,由舌骨中央部以上沿后上方呈45°角线行切除手术。为彻底切除瘘管,手术时向囊腔或瘘管内注入美蓝溶液,染蓝瘘管及其分支,可指引切除瘘管的方向和范围。各种非手术疗法,如硬化剂注入、X线照射、电流凝固和内容抽出等法,多被弃用,并且只试用于手术后复发病例。

☚ 颈部囊肿   鳃裂囊肿、窦道和瘘管 ☛
0000365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