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禹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禹偁954—1001

北宋初诗人和散文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进士。先只作主簿知县小官,太宗端拱元年(988年)被召入京任右拾遗、直史馆。第二年被拜为左司谏、知制诰。他以刚直敢言著称,曾上《御戎十策》,陈述防御契丹之计。京城旱灾,上疏请减百官俸禄,节约开支,减轻刑罚。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任大理评事,上疏为著名文字学家徐铉伸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治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后屡迁屡贬。真宗即位,任刑部郎中,知扬州。向真宗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真宗把他从扬州召还,再知制诰。旋以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为宰相不满,出知黄州(今属湖北),后迁蕲州(今湖北蕲春)病死。他的诗、文都有一定成就。在散文方面,继承了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精神,反对宋初浮靡文风,强调文章要“句易道”、“义易晓”、“文从字顺”。于诗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于文推崇韩愈、柳宗元。他的诗文,风格平易简淡,抒情状物生动活泼,对当时的政治现实颇有揭露和批判,也表现对劳动人民的关切和同情。他的创作为后来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著作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1

(词)宋·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阑意。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进士。历官长州知县、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其间因刚直敢谏,屡次遭贬。后又因撰《太祖实录》直书史事,为宰相所恶,再贬为黄州知州,病卒。世称王黄州。反对五代浮靡文风,主张“远师六经”,近师吏部(韩愈)”,强调文章要“句易道”、“义易晓”。散文《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唐河店妪传》等内容充实,语言平易近人。论诗推尊李白、杜甫、白居易,创作上则受白居易影响较大,以清丽流畅见长,名作有《山行》、《对雪》等。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 柳开   林逋 ☛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世代业农,或说以磨面为生。禹偁于太平兴国八年(983)登进士第,授成武主簿,迁大理评事,移知长洲。端拱初,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后拜左司谏、知制诰。淳化二年(991),忤旨贬商州团练副使。至道元年(995)除翰林学士,坐讪谤,以工部郎中出知滁州,改知扬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与修《太祖实录》,寻再贬出京,知黄州,徙蕲州。咸平四年卒,年四十八。《宋史》与《东都事略》有传。今人徐规撰有《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黄启方编有《王禹偁年谱简编》。禹偁性刚直,遇事敢言,以直躬行道为己任,曾三次遭贬黜,特作《三黜赋》以明志,见《小畜集》卷一。苏轼所撰《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他“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著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十三卷。词存《点绛唇》一首,《词林纪事》引《词苑》评之曰:“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

☚ 和岘   苏易简 ☛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登进士第,授成武主簿,徙知长洲县,改大理评事。端拱元年(988),擢直史馆,上《御戎十策》。端拱二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991),为徐铉雪诬,坐贬商州团练副使。淳化四年,召拜左正言,次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995),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坐谤讪罢知滁州,移扬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以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降知黄州。真宗咸平四年(1001),徙蕲州,卒,年四十八。王禹偁世为农家,在朝为官,屡遭贬谪,仕途很不得意。他对宋初诗坛浮艳、纤巧诗风深为不满,提倡杜甫、白居易的诗,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的诗贴近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诗风平易质朴而又耐人寻味,开宋诗革新之先河。吴之振在《宋诗钞》中称赞其“独开有宋风气,于是欧阳文忠得以承流接响”,肯定了禹偁在宋诗坛上的重要地位。 许𫗱言其诗“语迫切而意从容”《彦周诗话》,亦很中肯。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存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 郑文宝   惠崇 ☛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号雷夏先生。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文学家。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端拱初擢右拾遗,直史馆。累官知制诰,不为当权所容,两遭贬谪。真宗时召还,复知制诰,后因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又贬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徙蕲州,未几卒。著有《小畜集》二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承明集》十卷等。
索引:王禹偁,元之,雷夏先生,黄州;小斋。

王禹偁

 北宋文学家、诗人。字元之,巨野(今山东省)人。世务农。九岁能文,词学敏瞻。太平兴国进士,授成武主簿。以刚直敢言著称。端拱元年(988),任右拾遗。次年,上《御戎十策》,陈说防御契丹之策。迁知制诰,判大理寺。为徐铉雪诬,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后召入,再知制诰。至道元年(995),兼翰林学士。京城旱灾,上疏请减百官奉禄,节约开支,减轻刑罚。屡上书主张变法,为北宋政治改革派先躯。后屡以事贬官。后迁翰林学士。因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为宰相所恶,出任黄州,后迁蕲州病死。有诗名,早年嗜白居易诗,后重杜甫。宋初文风浮靡,他倡学杜甫、白居易,文学韩愈、柳宗元。文章通俗畅达,首倡“文以传道而明心”之说。主张改革时弊而复古。著有《五代阙文》、《小畜集》等。

王禹偁 - 可可诗词网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 北宋诗人。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县)人。世为农家,出身清寒。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进士。曾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大理评事等,官至翰林学士。秉性刚直,为官清廉,直言敢谏。他对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形势十分忧虑,在太宗、真宗二朝曾几次向朝廷建议减裁冗兵冗员,巩固边防。因此得罪朝廷,八年三黜,先后贬知商州、滁州、黄州。曾作《三黜赋》,表达自己屡遭贬谪不放弃操守的决心。后迁蕲州(今湖北蕲春县)病死。因其曾官黄州知州,故世称“王黄州”。

王禹偁政治上主张改革,是北宋最早起来要求改革弊政的政治家之一。文学上以宗经复古为旗帜,强调文以致用,反对宋初浮靡文风,是北宋文坛最早起来扫除浮艳靡丽文风的文学家之一。于诗歌推崇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于散文推崇韩愈、柳宗元。诗文都比较平易简明,生动活泼,自然清新,而且能托讽寄怀,表述理想,针砭现实。对于北宋一代文风的转变,有很大的影响。散文风格趋向典雅古朴,但不甚注重刻画描写,初步表现出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写景小诗明净洗练,颇见情趣。

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王禹偁

王禹偁

王元之有《小畜集》,其〔点绛唇〕词“小村渔市,一缕孤烟细”之句,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清·冯金伯《词苑粹编》引词苑语)

☚ 词话集锦   潘阆 ☛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进士,历大理评事、左司谏、知制诰判大理寺,以忤旨贬商州团练副使,咸平初,因与宰相意不合,出知黄州,徙蕲州。能诗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录其词一首。

☚ 徐昌图   寇准 ☛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太平兴国八年进士。任右拾遗,曾上《御戎十策》,陈说防边之计。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因好批评时政,为当权者所不容,八年中三遭贬谪,作《三黜赋》以明志。真宗时,以修《太祖实录》,直书史实,触怒宰相,出知黄州,迁蕲州,世称“王黄州”。著有《小畜集》。
王禹偁是宋初诗文革新的倡导者。他反对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认为“文自咸通后,流散不复雅。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五哀诗》)王禹偁提倡全面继承发扬唐代诗文的优良传统,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都很推崇、曾云:“谁怜所好还同我,韩柳文章李杜诗。”(《赠朱严诗》)他比较重视诗歌反映现实的政治作用,因此更推崇杜甫、白居易。认为杜甫开辟了诗的新领域:“子美集开新世界。”(《日长简仲威》)以自己的诗近于杜甫而喜出望外,并在诗中写道:“本与乐天为后进(自注:予自谪居,多看白公诗),敢期子美是前身。”(《村居杂兴》)王禹偁的文学主张在当时未能造成很大影响,但他所标榜的“韩柳文章李杜诗”,成为后来诗文革新运动共同遵循的道路。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

北宋古文家、辞赋家。《宋史》有传。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钜野县)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及第。累官左司谏,因事贬商州团练副使,召归为礼部员外郎,知制诰。至道元年(995)以谤讪朝廷罪贬知滁州。真宗咸平初,再召入都,因撰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与宰相张齐贤、李沅意见不合,出知黄州,后徙蕲州,不久即卒。王禹偁为官清廉,关心民谟,秉性刚直,不畏权势。作赋多写志讽世。其《三黜赋》卒章云:“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可见其刚直性格。其律赋称名于当世,李调元誉其“一往清泚”(《赋话》)。今有古赋5篇,律赋10篇。《吊税人场文》、《续戒火文》、《诅掠剩人文》亦似赋体。著有《小畜集》。

☚ 王昌龄   王资深 ☛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家世务农,生活清贫。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端拱初(988)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复拜左司谏、知制诰,直言敢谏。因不为当权者所容,曾两遭贬谪。真宗即位(997),再召入都,因撰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满,又遭谗谤,于咸平二年(999)再次被贬出京城,知黄州(今湖北黄冈)。咸平四年冬改知蕲州,不久在蕲州去世。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鄙弃唐末以来“秉笔多艳冶”的浮靡文风,欲革新时弊,复兴古文,在理论和创作上都有可喜的成就。他以宗经复古为旗帜,提倡继承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精神,主张“远师六经”,“近师吏部(韩愈)”,写“传道而明心”的古文。他特别强调“不得已而言”,文章要“句易道”、“义易晓”,发挥了韩愈古文理论与实践中“文从字顺”的一面。他的散文作品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语言晓畅,对宋代散文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代表作如:《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唐河店妪传》、《录海人书》、《答张扶书》等。在诗歌方面,王禹偁推崇杜甫和白居易。《对雪》、《感流亡》、《竹餾》、《对雪示嘉祐》等诗,以深厚的同情描写了当时农民、士兵的苦难情况,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而且严于针砭自身,继承和发扬了杜甫“三吏”、“三别”与白居易《秦中吟》的风格。《畲田词》5首,生动地记录了山区刀耕火种的情景,赞扬了普通人民勤劳刻苦和团结互助的美德。
王禹偁的赋作,今传22篇,其中古赋5篇,律赋14篇,又《吊税人场文》、《续戒火文》、《诅掠剩人文》3篇也是赋。他的律赋在当时很有名,风格大体略近白居易;古赋以《藉田》、《三黜》为代表较有特色。《吊税人场文》的命意与《檀弓》“苛政猛如虎”、柳宗元《捕蛇者说》略同,然其抨击之广,愤激之深,又逾前人;《诅掠剩文》构思新颖,赋中所谓“天之民神之主”的思想,为周以来的一种传统思想。然其中所云“豪之羡、贵之羡,皆民之羡也”,则深刻地反映了豪贵之家剥削人民的本质,非一般作者所能道。

☚ 徐寅   范仲淹 ☛

王禹偁wáng yǔ chēng

〖名词〗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官至翰林学士。他是北宋早期反对五代浮靡文风的著名作家之一(1)。《待漏院记》: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大理寺小吏王禹偁作了这篇文章。

王禹偁

086 王禹偁954—1001

宋代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贫寒的农家。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历官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他刚直敢谏,因此屡遭贬谪,知滁州(今安徽滁县)、扬州、黄州(今湖北黄冈)、蕲州(会湖北蕲春),不久在蕲州去世。他是宋代最早提倡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诗人。其诗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赞美劳动人民的美德。写景抒情,笔调清丽,饶有风韵。散文方面,他反对五代浮靡的文风,主张学习韩愈、柳宗元,文章风格简古淡雅,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有所批判,为后来的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 《小畜集》。

☚ 宋代作家   柳永 ☛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Wang Yucheng

宋代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曾任左司谏、知制诰。直言敢谏,先后三次贬官外放,卒于知蕲州任上。他为官清廉,并多次上疏,提出改革政治的主张。王禹偁是宋初最有成就的文学家。针对五代以来文坛卑弱的局面,他提出“远师六经”,“近师吏部(韩愈)”,倡导继承唐代古文运动传统,写作“传道而明心”的古文。他的散文语言平易晓畅,内容充实。《待漏院记》规劝执政者勤政恤民,《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描写谪居生活,抒发忿懑之情,一向为人传诵。他的散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为欧阳修等人的文章革新开辟了道路。他的诗歌创作主要受白居易的影响。他曾说:“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的《畲田词》、《感流亡》等诗,记录农村生活情况,对农民的处境表示同情。他的写景抒情诗也饶有情韵,如《村行》等篇。他的诗风同散文近似,浅易流畅,朴素淡雅。但他的散文和诗歌创作,都还缺少十分鲜明的艺术个性,时伤于平弱。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 宋代文学理论批评   林逋 ☛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

宋代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官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他对当时朝政,敢于直言进谏,并多次上疏,提出改革政治的主张。八年中被贬三次。最后一次因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为宰相所不满,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旋卒,世称王黄州。王禹偁是宋初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他针对五代以来文坛卑弱的局面,提出“远师六经”,“近师吏部(韩愈)”,倡导继承唐代古文运动传统,写作“传道而明心”的古文。其散文语言平易晓畅,内容充实。代表作有《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其诗歌创作主要受白居易的影响。他曾说:“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代表诗作有 《畲田词》、《感流亡》等诗。他的诗风同散文近似,浅易流畅,朴素淡雅。著有 《小畜集》、《小畜外集》。

☚ 李煜   晏殊 ☛

王禹偁954—1001

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进士。任右拾遗、左司谏,性刚直,屡遭贬谪,卒于蕲州知州任上。提倡诗学杜甫、白居易,文宗韩愈、柳宗元,反对宋初浮艳文风。所作诗文朴素平易,简练清新。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

小蓄集/王黄州小畜外集/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

☚ 河南穆公集   小蓄集 ☛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

北宋文学家。字元之。在宋初文坛上,他是上承韩愈,下启欧、苏的重要人物。他反对西昆派浮华的文风,又与以皇甫湜一派为宗、一脉相传的古文家僻涩的偏向大异其趣。他主张建立平易朴素的文风,强调文章思想内容的明白易懂——“义之易晓”,语言风格的平易流畅——“句之易道”,显然取法于韩愈“文惟其是”的创作标准,以及“文从字顺”、“章妥句适”的风格特点。这就与“辞涩言苦”及磔裂章句这两种不良的创作倾向都划清了界线,从而体现了王禹偁以文“传道明心”的文道观,也有助于增强散文作品的美感。不过,他对扬雄文章艰深的一面作了全盘否定——“仆谓雄之《太玄》,乃空文尔”(《再答张扶书》),就多少失于偏狭(后来苏轼批评“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也有类似的局限)。对于古文创作,他提倡“不得已而为之”,虽然旨在“传道明心”,但客观上也表明了他对作家创作冲动的重视,对后代古文家不无启发意义。因此,可以说王禹偁的文论是“宋代古文家文论的渊源”(郭绍虞语)。

☚ 李德裕   欧阳修 ☛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家世请贫。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补任左司谏、翰林学士、知制诏,他秉性直率激切,遇事敢言,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多所规讽,故屡遭贬谪。宋真宗咸平初,被贬为黄州知州,世称王黄州。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鄙弃唐末宋初以来“秉笔多艳冶”的浮糜绮艳的文风,欲革新时弊,复兴古文。他提倡散文学韩愈、柳宗元,主张写“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句易道,义易晓”,在理论和创作上都颇有成就。其《待漏院记》、《录海人书》、《唐河店妪传》、《黄冈竹楼记》等著名散文,不尚浮彩雕琢,以自描见长,内容切实,风格平易朴素,文辞清新简练,卓然成家,有力地推动了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吴之振在《宋诗钞》中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于是欧阳文忠得以承流接响。”由此可见他在宋初文坛的特殊地位和深远影响。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 柳开   姚铉 ☛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

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太宗时进士。曾任右拾遗、左司谏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屡受贬谪。真宗时,上疏陈治国之策,召还复知制诰。不久以修《太宗实录》直书史事,得罪当权,被贬黄州,迁蕲州,病卒。有《小畜集》30卷,《小畜外集》,存7卷。其诗继承杜甫、白居易的传统,多有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如《对雪》、《感流亡》、《畲田诗》等。其文亦多富较深刻的现实意义,如《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等。他的诗文大都朴素亲切,不事雕琢,平易简丽,自成一家,在宋初文坛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 宋代文学   林逋 ☛

王禹偁954~1001

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平兴国(976年~983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因直言敢谏,屡遭贬谪,最后被贬为黄州知州,在那里病逝,世称王黄州。他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他久历州县官,比较了解人民的疾苦,在《感流亡》诗中他描写了一家流亡者的凄惨遭遇,对流亡者表达了哀悯的心情。他还有一些杂文,揭露了当时的阶级矛盾,表述了个人伦理,托讽寄怀,如 《唐河店妪传》 、《录海人书》等。他反对五代浮靡文风,其诗承杜甫、白居易,文承韩愈、柳宗元,强调文章要 “句易道,义易晓” 。是宋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诗文风格简古淡雅。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

北宋文学家、诗人。字元之,济州钜野人。9岁能文,才学过人。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擢进士。历迁大理评事。太宗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尝与夏侯嘉正、罗处约、杜镐表请同校三史书,多所厘正。太宗亲试贡士,召禹称赋诗,顷刻而就,即拜左司谏,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宗实录》,因与宰相张齐贤、李沅意见不协,出知黄州,作《三黜赋》。后徙蕲州,未踰月而卒。禹称著有《小畜集》20卷,《承明集》10卷,《集议》10卷,诗3卷,及《五代史阙文》,并传于世。

☚ 王闿运   王统照 ☛

王禹偁954~1001Wang Yucheng

man of letters of the Song Dynasty. Works: Moved by the Refugees,etc.

王禹偁954—1001

北宋文学家、诗人。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进士。以刚直敢言著称。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任右拾遣。次年,上《御戎十策》,陈说防御契丹之计。京城旱灾,上疏请减百官奉禄,节约开支,减轻刑罚。后屡以事贬官。真宗即位后,上书提出谨边防、通盟好、减冗兵、并冗吏等事。后迁翰林学士。因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为宰相所恶,出知黄州,后迁蕲州病死。宋初文风浮靡,他提倡诗学杜甫、白居易,文学韩愈、柳宗元。作品风格平易朴素,著有《小畜集》等。

王禹偁954—1001

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山东巨野)人。太平兴国进士。献《御戎十策》,谋恢复燕蓟旧疆,并认为“当合兵势而重将权”, “抑文士以激武夫”。后因为徐铉抗疏雪诬,贬商州团练副使。真宗即位后,建议谨边防,通盟好;减冗兵,并冗使;艰选举;沙汰僧尼,亲大臣远小人等。后又倡导为文应平易朴素,力戒浮靡。他开西昆体先声,诗文触及当时黑暗统治。有《小畜集》、《集议》、《五代史阙文》、《诗集》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