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王瓜草挈也。《禮記·月令》:“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鄭玄注: “王瓜,草挈也。今《月令》 云王萯生,《夏小正》 云王萯秀,未聞孰是。”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瓜瓠 > 王瓜 王瓜 wángguā 亦稱“鈎”、“藈姑”、“𤫱”。葫蘆科植物,多年生攀援草本。夏季開白花,果實形如鴨卵,熟時色赤,根塊肥大,含澱粉,可食用,亦可入藥。《爾雅·釋草》:“鈎,藈姑。”郭璞注:“鈎,也,一名王瓜,實如瓝瓜,正赤味苦。”《禮記·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苦菜秀。”《廣雅·釋草》:“藈姑,𤫱,王瓜也。”舊時或與括樓混爲一物,誤,辨見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十上。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王瓜》、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蔓草類·王瓜》。 王瓜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王瓜 王瓜 wángguā 亦稱“藈姑”、“土瓜”、“鈎𧁾”、“老鴉瓜”、“馬瓟瓜”、“赤雹子”、“野甜瓜”、“師姑草”、“公公鬚”、“”。葫蘆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根肥大,塊狀,紡錘形。卷鬚。葉互生,近心形,莖下部葉多深裂。夏季開花,白色,腋生,雌雄異株,雄花生於總花梗上,苞片鑽形,冠裂片絲狀,雌花單生,子房球性。果實橢圓,熟時桔黄,種子丁字狀,褐色,中央有帶狀突起。塊根入藥。分佈於我國浙、蘇、鄂、臺灣等地。始載於先秦典籍。《爾雅·釋草》:“鉤,藈姑。”郭璞注:“鉤,也,一名王瓜。實如瓝瓜,正赤,味苦。”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王瓜》:“〔釋名〕土瓜、鉤𧁾、老鴉瓜、馬瓟瓜、赤雹子、野甜瓜、師姑草、公公鬚。頌曰: 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時珍曰: 土瓜其根作土氣,其實似瓜也。或云,根味如瓜,故名土瓜。”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藈姑 > 王瓜 王瓜 wángguā 即藈姑。 王瓜 王瓜黄瓜的别称。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时品》:“荐新菜果,王瓜樱桃、瓠丝、煎饼……乃时品也。” ☚ 稍瓜 鱼鰦 ☛ 王瓜【同义】总目录 王瓜土瓜马爮瓜师姑草萆挈 黄瓜 黄瓜栝楼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栝楼》。 ☚ 瓜蒌 土瓜 ☛ 王瓜药名。出 《神农本草经》。又名雹瓜,马瓟瓜、苦瓜莲、吊瓜、土瓜。为葫芦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 Maxim.的果实。分布长江以南各地。苦,寒。入心、肾经。清热,生津,通乳。治消渴,黄疸,噎膈反胃,乳汁滞少。煎服: 4.5~9g。果实含豆甾-7-烯醇、α-菠菜甾醇、β-胡萝卜素、番茄烃等。瓜皮含有机酸等。 王瓜Japanese snakegourd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Maxim.,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攀援藤本。生长于向阳山坡、石隙和田野草丛中。产于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日本也有。块根肥大,纺锤形。茎细弱,多分枝。叶阔卵形或圆形,背面密生柔毛。卷须2歧。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萼筒喇叭形,花冠白色,边缘细裂成丝状;雄花组成总状花序,少有单生;雌花单生,子房长圆形,被短柔毛。果实卵圆形,熟时橙红色。种子长圆形,表面具瘤状突起。花果期夏秋季。块根入药,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消肿,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和蛇咬伤等。 王瓜wáng guā《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王瓜(19)。药名。 王瓜〈名〉黄瓜。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荐新菜果,王瓜樱桃、瓠丝煎饼……乃时品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