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独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独清1898,一作1895、1896—1940

陕西长安人
作家。曾任广东大学文学院院长,上海艺术大学教务长等职。著有《我在欧洲的生活》、《貂蝉》、《圣母像前》、《雨》等。
原名:王诚
号:笃卿
笔名:独清、斗勤(一说为斗劲)、青侯、炬驡、秦佬
化名:张云
绰号:王独昏

王独清

我在欧洲的生活
王独清论
王独清
区梦觉
上海光华1932年版230页
上海光华1933年版124页

王独清印象记
诗人王独清
独身诗人王独清
王独清(1898-1940)
王独清
王独清(1898-1940)
王独清
王独清
王独清
王独清
王独清
王独清
王独清
李白英
谢冰莹
李立明
关志昌
悦华
李立明
阿英
舒南
谢冰莹
姚乃麟
贺玉波
莫洛
贺炳铨
读书月刊1931年2卷3期
新生1948年1期,*作品1961年2卷8期
*文坛月刊1972年324期
*传记文学1983年43卷1期
文坛史料第133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42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09页
*北伐前后新诗作家作品第265页
*作家印象记第17页
*现代中国文学家传记第110页
*现代中国作家论第2卷第91页
陨落的星辰第8页
新文学家传记第177页

王独清

郑超麟谈萧三、王独清
王独清生平考辨
郑晓方记录
李建中
新文学史料1991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4年3期
王独清

王独清1898—1940

诗人。原名诚。陕西长安人。1920年留学法国,专攻艺术。1926年归国后,曾主编《创造》月刊,任中山大学文科学长。1929年任上海艺术大学教务长,次年主编托派刊物《展开》,并参加中国托派组织。早期诗作中的颓废主义使他在诗艺上接近法国象征派诗歌,讲究诗的音韵和色彩美。著有诗集《圣母像前》《威尼市》《埃及人》《锻炼》等,剧本《貂蝉》《杨贵妃之死》。此外,还有《独清译诗集》等。有《独清自选集》。

☚ 丰子恺   瞿秋白 ☛
王独清

王独清1898—1940

原名王诚,号笃卿。笔名有独清、秦佬等。陕西长安人。出生于破落的官僚家庭。自幼喜爱文学。1920年留学法国,曾漫游意大利、瑞士等地,在欧洲时涉猎西洋各家诗作。回国后参与创造社活动。曾任广东中山大学文科学长、创造社理事、《创造月刊》主编。在《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流沙》半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剧本、通信等。创造社被封闭后,任上海艺术大学教务长、《开展》月刊主编。他是后期创造社的代表诗人之一。在诗歌观念和诗歌实践上,受到西欧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他提倡“纯粹的诗”,认为诗的最高的艺术,是“‘色’‘音’感觉的交错”,就是所谓“音画”艺术(《再谭诗——寄给木天、伯奇》)。前期写的长诗《吊罗马》及《哀歌》等,受到拜伦、雨果的影响,有着浪漫主义色彩。短诗《我从Cafe中出来……》、《玫瑰花》、《最后的礼拜日》等,则讲究色调与音乐效果,采用了象征派的手法。朱自清认为: “王独清氏所作,还是拜伦式的雨果式的为多,就是他自认为仿象征派的诗,也似平豪胜于幽,显胜于晦。”(《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他的诗歌大多表现羁旅异国,吊古伤今,孤独迷茫的心绪,流露着颓废感伤的情调。在诗歌形式上,有无韵不分行的散文式,和有韵分行(限制字数或不限制字数)的纯诗式。他到广东以后,作《致法国友人摩南书》,否定以个人为中心的拜伦式的革命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有了变化。他的作品出版的有:诗集《圣母像前》(上海光华书局1926年版)、《死前》(上海创造社出版部1927年版)、《威尼市》(上海创造社出版部1928年版)、《独清诗集》(上海新宇宙书店1928年版)、《埃及人》(上海世纪书局1929年版)、《锻炼》(上海光华书局1932年版)、《零乱章》(上海乐华图书公司1933年版)、《王独清诗歌代表作》(上海亚东图书馆1935年版),长诗《11DEC》(1928年),另有剧本《杨贵妃之死》、《貂婵》,小说《暗云》,散文书信集《前后》等。

☚ 王季思   王继尧 ☛
000024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