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冶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冶秋1909—1987

安徽霍丘人
中共党员。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全国人大常委等职。著有《琉璃厂史话》、《狱中琐记及其他》、《青城山上》等。
笔名:冶秋、野秋

王冶秋

回忆王冶秋
他所怀念的——悼王冶秋同志
王冶秋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国家文物局编
姜德明
文物出版社1995年版549页
人民日报1987年10月20日
人民日报1987年10月24日
郭沫若致王冶秋信及后记
悼念王冶秋同志
忆王冶秋同志
追忆在与冶秋同志初识的日子里
深切怀念王冶秋同志
难忘的怀念和追思——悼念王冶秋同志逝世百
日忌
姜德明
本刊编辑部
罗哲文
罗歌
谭维四
石兴邦
文艺报1987年12月12日
文物1987年11期
文物天地1988年1期
文物天地1988年1期
江汉考古1988年1期
考古与文物1988年2期
冶秋和我王余杞新文学史料1988年3期

王冶秋1909——1987

安徽霍丘人,1909年 (清宣統元年) 生。1925年就讀於北京西山中學; 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起,在河北、山西、濟南、煙臺、武漢、四川等地中學任教。1939年起,在馮玉祥處任職。1947年秋,任解放區晉冀魯豫北方大學、晉察冀華北聯大研究員。1949年後,任文化接管委員會文物部副主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四、五届人大代表,五届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後任國家文物局顧問,中國考古學會名譽理事。1987年10月8日逝世。終年78歲。著有《青城山上》、《獄中瑣記及其他》、《大地新游》、《琉璃廠史話》等。

王冶秋

王冶秋1909.1.11—1987.10.5

原名王之綋。曾用名王野秋。笔名有野囚、冶秋等。安徽霍邱人。1925年在北平西山中学读书时,开始在《语丝》周刊发表作品。以后在安徽从事革命活动。又曾在河北、山西、山东、武汉等地中学任教。1936年编成《鲁迅序跋集》,并经鲁迅审阅,但未出版。1944年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短篇小说集《青城山上》,1946年在上海再版。建国后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并出版散文集《狱中琐记及其他》、《大地新游》、《琉璃厂史话》等。

☚ 王希坚   王若望 ☛

王冶秋

见“博物馆学”中的“王冶秋”。


王冶秋1909—1987

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的开拓者。曾历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局长、顾问,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从1954年到1966年,参与起草和制订了全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各项规划,为建设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创建和发展中国的文物事业作出了贡献。参见“语言文字”中的“王冶秋”。

王冶秋

王冶秋1909~1987

名之紘,曾用名野秋、高山、汪洋等。1920年随兄王青士赴北京读书,参加未名社。1925年在西山中学任团支部书记,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回乡。1928年初任共青团县委书记。后参加县委组织的“文字暴动”,辗转到北京,参加景山支部工作,曾两次被捕入狱。1930年一度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先后在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十余所中学任教,其间与鲁迅保持密切联系。抗日战争爆发,赴重庆任冯玉祥国文教员兼秘书。1948年任教于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建国后,历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局长等职。著作主要有《民元前的鲁迅先生》、《青城山上》, 《狱中琐记及其他》、 《大地新游》、《琉璃厂史话》、《王冶秋选集》等。

☚ 张希才   李何林 ☛
000089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