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烽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偵察通訊部 > 通訊具 > 烽臺 烽臺 fēngtái 亦稱“烽偵”、“烽火臺”。古代邊防舉火報警之高大土臺。據考古勘察,秦漢邊防烽臺,有方圓兩種形制:方形底長十二米許,圓形直徑十五米許。烽臺間距依地形遠近不等,相鄰兩臺可以目視聯絡。報警信號一般有烽、表、苣、積薪及鼓五種。烽、表用於晝,苣用於夜,積薪晝夜兼用,鼓輔助傳遞信號。隋唐時改用烟筒及竈放烟,明清時又增設鳴銃、放炮及懸燈、放起火等方式。《通典·兵五》:“烽臺,於高山四顧險絶處置之。無山亦於孤迴平地置。下築羊馬城,高下任便,常以三五爲準:臺高五丈,下闊三丈,上闊一丈。形圓,上建圓屋覆之,屋徑闊一丈六尺,一面跳出三尺,以板爲上覆,下棧屋上置突竈三所,臺下亦置三所,並以石灰飾其表裡。復置柴籠三所、流火繩三條在臺側近。上下用屈膝梯,上收下乘。屋四壁開覷賊孔及安視火筒。”《新唐書·李元諒傳》:“〔元諒〕又築連弩臺,遠烽偵爲守備。”宋·周煇《清波雜志》卷十:“沿江烽火臺,每日平安,即于發更時舉火一把;每夜平安,即于次日平明舉煙一把。緩急盗賊,不拘時候,日則舉煙,夜則舉火,各三把。”參閲《太平御覽》卷三百三十五,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直隸六·大名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