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火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火耗

 弥补所征赋税银两熔铸时损耗所加征的税。初见于元朝,行于明清两代。明朝实行一条鞭法后,所征银两渐多,但多为零碎银两,按规定,州县必需将其熔铸成大块上交。在熔炼时约损耗百分之一二。但官吏在征田赋银时却多征,有时达百分之二三十,名为“火耗”。清朝初年,火耗增至50%。1724年,清政府规定,火耗归公。从此,火耗成为正税。地方官吏又在其他税收中多征,也名为“火耗”。
火耗

火耗

明清政府为弥补赋税改征银两熔铸时的损耗而加征的税额。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赋税以征银为主,地方官府借口熔化银块上交时有损耗为名,于正税之外另征“火耗”钱。

☚ 本色   广西谷米外运 ☛
火耗

火耗

❶政府为弥补赋税所征银两熔铸时的损耗而加征的税额。火耗一词始见《元史·食货志》。明嘉靖( 1522—1566 )施行一条鞭法,赋税以征银为主。地方官府以银两熔化成块上交时有损耗为名,于正税外另征火耗。清雍正( 1723—1735 )年间,火耗并入正税征收,存留地方备用。
❷造币厂中铸造贵金属硬币时的熔化损耗。

☚ 折耗   三饷加派 ☛

火耗

(1)中国旧时借口弥补银两熔铸损耗加征的税额。明中叶实行一条鞭法后,田赋征银渐多,州县以所征零碎银两,照规定成色熔化成块上交,须弥补折耗为名,在征田赋时另征火耗。改熔折耗至多不过百分之一、二,但所收火耗常达百分之二、三十。清初有高达百分之五十者。雍正年间,火耗列入正税,存留地方备用。但地方官员又别立新名浮收或借故挪移。除田赋外,共他捐税中也有火耗名目。(2)造币厂在铸造贵金属硬币时的熔化损耗也称火耗。

火耗

〈名〉本指碎银经火镕铸成银锭或元宝过程中所产生的损耗,也指官府为弥补铸币损耗而征收的附加税。转指额外的索取。
《醒》十二: 那京边起存的钱粮明白每两要三分~。又八二: 倒还有几两多余,被兵马司勒了加二的~。
《聊·磨》三十: 上下官一样昏,只知道爱金银,官司半年还不问,上堂只把~打,使一个钱是抽条筋,全无皂白只胡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