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分类
根据化学结构、物理、生物及生理作用等特性,激素可
表1 激素分类和特点
理化、生理特性 | 含氮类激素 (肽类或蛋白质类激素) | 甾体类激素 (类固醇类激素) |
化学结构、特性和来源 | 大都来自氨基酸 (除儿茶酚胺类、甲状腺激素、松果体素来自单个氨 基酸外,属长短不等的肽类) | 从胆固醇开始生物合成 |
分子量 溶解度 作用速度 半寿期 生理作用方式 | 较大(除儿茶酚胺、T3、T4松果体素外) 水溶性 较快 一般在20分钟左右 主要作用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通过激活腺苷酸 环化酶,生成cAMP而起作用 | 较小 脂溶性(非水溶性) 较慢 一般在一小时左右或以上 主要作用于细胞内,入细胞与受体蛋白结合成 复合物后入核,促进与染色体中DNA结合, 通过转录,形成mRNA,再经翻译合成酶而 发生生理效应 |
血循环中转运形式 | 除T3、T4需与蛋白质结合外,其余溶解于血浆中水 分而转运,不与蛋白质结合 | 大部分与蛋白质结合而转运,仅有游离状态者 有生理作用。结合与游离状态者可相互转化, 且处于平衡状态 |
表2 激素分类和特点
激素分类 | 含氮类激素 | 甾体类激素 |
神经肽类 | TRH、LRH、SS、CRH、GHRH 及其他释放因子(包括多巴胺) | 性激素……睾酮, 雌二醇、雌三醇、雌酮 |
垂体激素 | GH、PRL ACTH、β-LPH、MSH(α、β、γ),内啡肽、脑啡肽 FSH、LH (GnH) TSH ADH、Oxytccin | 孕酮 皮质激素……皮质醇,皮质素 醛固酮 去氧皮质酮 |
胃肠胰激素 | 胰岛素、胰高糖素、PP、VIP、GIP、P物质、胃泌素、胰泌素、胰酶 素、蛙皮素等 | 脱氢表雄酮等 |
儿茶酚胺 |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 维生素D类……D2 D3的活性物 |
肾脏激素 |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Ⅰ、Ⅱ、Ⅲ | |
此分类中未包括前列腺素类,T3、T4的作用方式与一般含氮类者不同,主要作用于细胞内,但与甾体类又不同,由T3入核而起作用。表中简称符号可查本卷略语检索表。分二大类:
❶含氮类激素:从单个氨基酸到短链及长链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占大多数。
❷类固醇类激素:又称甾体类激素,大都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近年来将维生素D2、D3的活性物质由肝肾中形成者亦认为甾体类激素。此二大组激素的特性归纳于表1和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