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漆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漆器qīqì

表面涂漆的器物;特指表面涂漆的工艺品。
★喷漆 朱漆

漆器【同义】总目录


漆器犀毗西皮

漆器

天然漆液髹饰的器皿和家具。色泽光亮美观,轻巧实用,还有耐酸、碱,抗腐蚀的性能。1978年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6000多年前的木胎漆碗,呈椭圆瓜棱状,圈足、敛口,高5.7cm,口径10.4cm×9.2cm,碗外壁髹涂朱红色漆,微有光泽。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漆器。到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前771)已有镶嵌骨、蚌的漆器及镶嵌精美螺钿花纹的漆器,髹饰技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周末战国秦汉时代(公元前770~公元220),漆器的使用很广泛。长沙出土的战国狩猎纹漆奁、人物漆奁、针刻夹漆奁、彩绘凤纹漆盘及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钟、漆钫、九子奁与漆棺,漆的颜色有了朱、黑、绿、黄4原色及调油白色,有描彩、镶嵌、夹等技术。唐代(618~907)有了雕漆,盛行金银平脱和贴金银图案技术。宋元明清各代(960~1911)漆器工艺又有许多新的技法。主要产地有福建、四川、江苏和北京,以及江西、上海、贵州、甘肃等地。

漆器

漆器

是普米族的传统工艺品。制品有漆梳、酒壶、酒杯、漆盒等,大都以黑色为底,配以红白图案。

☚ 独龙毯   蒲葵扇 ☛
漆器

274 漆器

传统出口商品之一。与丝绸、陶瓷并行。中国漆器系以中国特产漆树的漆汁为原料,在人造漆问世之前,广泛应用于船舶、建筑及各种器皿、家具的制造。中国漆器发明很早,相传“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战国时,髹漆工艺已得到普遍应用。汉代出现了以铭刻和书文为特色的汉漆,其出口与丝绸并重,先后输往朝鲜、越南、大宛、大夏及波斯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漆器发展趋向艺术化。至唐代出现剔红,还出现了以金银、珠玉等作嵌物的漆器,雕刻极其精细。宋代漆器雕红工艺更加精湛,近洋一带,漆器出口占一定比重。元朝时,政府鼓励漆器出口,日本、琉球、朝鲜、阿拉伯国家等均将漆器作为艺术品加以收藏,其出口价值高过瓷器。明代漆器以南京果园厂著称,罗甸产品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宣德年间开创的仿古产品,至今仍深受欧美及日本客商的欢迎。明末扬州漆器崛起,名噪一时。清代漆器则多销往日本。今天,中国漆器生产主要用于出口,销往国家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

☚ 陶瓷   香料 ☛

漆器

203 漆器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之一。漆器是利用具有高度粘合性的天然漆,通过制胎和脱胎、髹底漆打磨、推光等多种工艺手段,运用雕刻、绘画等手法进行装饰。它的造型精巧、色泽光亮,又具有耐腐、耐酸、耐碱等特点闻名于世。1976年在浙江余姚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木胎漆碗和漆筒,为中国现今发现最早的漆器。在商代墓葬中,也曾多次发现漆器的残迹。到战国时期,漆器工艺已经十分发达,汉代漆器工艺的生产水平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古代漆器的高峰。1949年以后,中国漆器工艺得以新的发展和提高。主要产区有福建、四川、北京、江苏、上海、山西、贵州、江西、广东等省市。

☚ 菊花石雕   虎座鸟形鼓架 ☛
漆器

漆器

以竹、木、皮、麻布等材料为胎,表面涂饰植物漆液而制成的家具、器皿、陈设工艺品等。主要采用雕刻、彩绘、镶嵌等装饰方法。漆器因成型加工手法和所用装饰材料、装饰形式的不同,又分为夹纻、脱胎、金漆、雕漆、犀皮、螺钿、金银平脱、百宝嵌等。漆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明清及现代漆器主要产自北京、杨州、福州。

☚ 画珐琅   雕漆 ☛

漆器qī qì

《本草纲目》服器部第38卷漆器(8)。药名。
【功用主治】
❶《本草纲目》:“产后血运,烧烟熏之即苏。又杀诸虫。”

漆器

漆器

安徽传统工艺品,出产于黄山市(原徽州地区)。徽州自古盛产生漆,漆器制作历史悠久。据清《徽州府志》载,徽漆器自唐代著称于世,明清盛于全国。彩漆雕填和脱胎漆颇有声誉。我国最早的一部漆工专著《髹饰录》,就是明代著名漆匠、皖南新安(今歙县)人黄大成所撰。现代漆器产品继承了传统细嵌螺钿漆的技艺,成品制作需经髹漆打磨上光等几十道工序。主要产品分为镶嵌、刻漆、彩描、平磨螺甸4大类,有桌几、椅凳、盘盒、厨柜、屏风等150多个品种。颜色有黑、墨绿、天蓝、铁锈红、奶油等。题材多半取自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情景、人物,以及山水花卉等,成品图案花纹瑰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光彩鲜妍照人。

☚ 九华山天竺筷   工艺竹编 ☛

漆器qi qi

lacquerwork

漆器

lacquerware


漆器

lacquerwar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