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角化棘皮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角化棘皮瘤 〔诊断要点〕 一、多见于中老年男性。 二、好发于面、颈、手背、前臂伸侧等暴露部位。 三、损害以单发性最常见 初起为微红色中央略凹陷的坚实结节,迅速增大后中央充满角质,形似蜂房,除去角质后呈火山口状。愈后留瘢痕。多发性损害较少见,罕见的尚有发疹型。 四、有自愈倾向 多数半年内消退,个别可迟至数年消退。 五、个别病例可癌变。 六、病理变化 表皮向真皮凹陷,呈火山口样,其中充满角栓。增生的表皮可见不典型细胞及核分裂象。两侧表皮如拱壁状。 〔鉴别诊断〕 鳞状细胞癌 病情进展更缓慢,无中央充以角质的火山口,易出血,可发生破溃,属恶性肿瘤,组织病理上应注意两者结构上之不同。 〔治疗〕 本病与鳞癌有时难以绝对鉴别,故应予治疗,不消极等待其消退。 一、手术疗法 (一)手术切除 适合大多数病例,效果较好。 (二)刮除术 适用于小的损害,参见脂溢性角化病。 二、物理疗法 (一)电灼或电干燥疗法。 (二)CO2激光或YAG激光疗法。 (三)冷冻疗法。 (四)放射疗法。 1.浅层X线治疗 较低剂量即可,在3周内给予总量1500拉德~2000拉德。 2.90锶敷贴 每次300拉德,每日1次,总量1800拉德~2100拉德。如需重复治疗,应间隔2个月。 三、外用药物疗法 (一)2.5%~5%5-氟脲嘧啶软膏 每日3次外用,一般需治疗4周~6周。 (二)3%肽丁胺霜 每日2次,有报告外用数周后损害可消退。 四、内用药物疗法 (一)皮损内注射治疗 50毫克/毫升5氟脲嘧啶注射液,注入损害基底使局部变白,每个病灶可注射3点~4点,每点0.2毫升~0.3毫升,每周1次,直至皮损消退70%~80%为止,而后观察至病变完全消失。一般1次~2次见效,共需3次~4次,如5次治疗效果不显着可改用其他疗法。损害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干扰素亦有效。 (二)维甲酸类 适用于多发性、巨大的、复发的或手术及其他疗法不能耐受的病例。 1.13-顺维甲酸 初量1毫克/千克/日,分3次饭后服,持续8周后减量,改为0.75毫克/千克/日~0.5毫克/千克/日,隔日服,共6个月,大多数可愈,应注意副作用。 2.依曲替酯 初量0.5毫克/千克/日~1.0毫克/千克/日,分3次口服,明显有效后减量。也可1.0毫克/千克/日,连服45天~60天。 (三)干扰素与聚肌胞 治疗发疹型效果满意。干扰素50万单位,每3日1次,肌注,同时聚肌胞4毫克,每3日1次,肌注。疗程约2个半月。 (四)氨甲喋呤 用于多发性损害。每日2.5毫克口服;也可每周服3次,每次2.5毫克,间隔12小时服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