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湖南广播电视中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湖南广播电视中心 湖南广播电视中心位于长沙市北郊。它包括中心的主体建设工程和“影视城”、“科幻城”,分两期建设,是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跨世纪重点工程。第一期工程: 中心主体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主体结构由主楼、副楼和裙楼组成。主楼28层,取切角方型构图为主基调,以直插云天的气势,寓意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两侧为技术裙楼。主楼与裙楼由一天桥相连,形成H型,构成似电视屏幕的大空间,造型新颖别致,意境高远。大厦主入口是一个大网架结构的共享空间,陈列雕塑艺术品,并设有多功能厅。大厦由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中庭内院相连,亭台走廊、花木石山相间其中,充满生机。整个大厦选用铝板和蓝色玻璃幕墙等新型建筑材料,使大厦显得清新高雅,既富有雕塑美,又包含现代化意识。主楼前为一大广场,广场东侧为占地约50亩的人工湖,国际新闻交流中心和演艺中心各踞一端。主楼西北侧的月湖湖畔为生活区,环境幽美,清新宜人。中心主体工程于1994年9月28日破土动工,100多台推土机、铲运机在短短40天时间里,将两座海拔60米、相对高度20米的山头,变成了24万多平方米的平地,搬迁土方50多万立方米。到1995年度,主楼建成22层,副楼建成15层,占地面积5700平方米的综合楼(包括主楼3层、裙楼2层) 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施工速度之快、质量之高是湖南广播电视建设发展史上少见的。主体工程1998年建成投入使用。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和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机关、湖南电视台、湖南经济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报社、湖南音像资源中心等机构迁入大楼,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南的广播电视中心、信息中心、节目制作中心、传输中心和国际新闻交流中心。第二期工程: 1995年9月9日,湖南省广播电视厅与港商及华阳 (国际) 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联手建设“湖南广播电视中心影视城”和“卡通片科幻城”,总投资金额6亿元。这两项工程与中心主体工程联为一体,既为海内外影视界提供一个理想的外景拍摄基地和制作中心,又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拟建的主要项目分内部使用和对外服务两部分,东塘水库及周围山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辟为集湖光山色为一体的绿化公园。水库以北的山坡辟为别墅景区。基地西北角及东部为影视外景拍摄区,并根据不同外景拍摄的需要,使外景具有开阔和封闭、平原和丘陵、山坡和水面等不同的地貌特征,可同时容纳两支大型影视剧组拍摄,全年可拍摄300集以上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湖南广播电视中心建成后,又相继建成了世界之窗、海底世界、国际影视会展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人文景观,使之成为省会长沙的标志性建筑和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胜地。2001年9月28日,经长沙市政府批准,长沙市地名委员会正式行文,将湖南广播电视中心地段命名为 “金鹰影视文化城”,将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命名为 “金鹰大厦”,大厦前广场命名为“金鹰广场”。 ☚ 广播电视产业 电广传媒 ☛ 湖南广播电视中心 湖南广播电视中心湖南省 “八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又名金鹰大厦。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金鹰影视文化城。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设计。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第三建筑安装公司等单位承建。1994年9月动工。1998年开始投入使用。总投资2.9亿元。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10209.4平方米。主要包括主楼、附楼及东裙楼、西裙楼及广场等附属设施。主楼地下3层,地上35层,高123.3米; 附楼地下2层,地上15层,高69.9米;裙楼4层。从东裙楼至西裙楼,长278米。内有1260平方米大型演播厅1个、600平方米演播厅2个、400平方米演播厅1个以及独立的新闻制作区。大楼前广场总面积70000多平方米。主、附楼取切角方型构图为主基调,以直插云天的气势,寓意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两楼又以网架天桥相连形成“H” 型,并与裙楼一起构成酷似电视屏幕的大空间,再寓意“湖南省广播电视中心”英文缩写“H·N” 的主题。造型新颖别致,意境高远。工程施工荣获2001年度“湖南省优质工程”、2002年度湖南省建设工程“芙蓉奖”、2005年度湖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 湖南省新闻出版大厦 金沙利办公大楼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