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副球孢子菌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副球孢子菌病paracoccidioidomycosis

又叫巴西芽生菌病(Brazilian blastomycosis)、南美芽生菌病,系由副球孢子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好侵犯粘膜、皮肤、肺、淋巴系统,主要通过呼吸、口腔、皮肤破损处而感染。临床表现可有粘膜损害,见于口、鼻、眼、肛门等处,先发生丘疹、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并不断加深,流含真菌的脓汁;皮肤损害以面部多见,为溃疡、结痂,并不断向周围扩大;内脏损害,可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脾、肺、肠、肝及其他系统,有全身症状及病损脏器功能障碍表现;也可引起淋巴结炎等。查到致病菌可确诊。可用酮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副球孢子菌病

副球孢子菌病

副球孢子菌病又称巴西芽生菌病、南美芽生菌病,系由副球孢子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好侵犯粘膜、皮肤、肺和淋巴系统。流行于南美洲,特别是巴西、其次是阿根廷、秘鲁和委内瑞拉等国,中美洲国家也有发生。患者多为农民,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男性占多数。传染来源可能是带菌的土壤或植物,通过口腔或鼻粘膜,首先引起粘膜溃疡,再经血循环或淋巴系统传播全身。
粘膜损害开始在口腔或鼻粘膜,有时见于眼结膜或肛门。原发损害可以是一个丘疹或水疱,不久破溃,形成溃疡,不断扩大加深,甚至引起组织破坏。近部淋巴结肿大,有时溃破流脓,脓内带菌,可以侵犯邻近皮肤。有痛感,但此时全身症状不明显。由于初起损害常在口腔,颈淋巴结肿大是早期症状之一,当与皮肤粘连,淋巴结溃破流脓,形成瘘管,类似瘰疬性结核。内脏淋巴结也肿大,有时疑为恶性肿瘤。从粘膜和淋巴结通过血循环迅速扩散是本病的又一特征,脾、肠、肺和肝感染最为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骨胳、肌肉、心脏及肾上腺等亦可受累。患者可有高热等全身症状。皮肤损害可从粘膜损害直接蔓延、血源传播或自身接种。一般以面部为主,表现为溃疡,结痂,不断向外围扩大。组织病理示化脓性肉芽肿,在微脓肿及巨细胞内可见厚壁的多芽生孢子,有诊断价值。取溃疡的渗出液、脓液、穿刺液等标本作氢氧化钾涂片,可见圆形、厚壁,10~60μm直径的芽生孢子。芽孢可以单生或多生,典型为多生,从1~2μm直径到10μm或更大。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25℃,呈菌丝型生长,生长慢,菌落小。镜检可见1~2μm宽的分隔分支菌丝,在菌丝两侧有圆形或卵圆形3~6μm大的侧生小分生孢子,类似皮炎芽生菌。治疗可用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酮康唑及二羟茋脒等,但疗效不够理想。磺胺药亦可试用。

☚ 皮炎芽生菌病   瘢痕疙瘩样芽生菌病 ☛
000079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