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流感病毒1型
副流感病毒1型是一种RNA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本病毒是1957年由Chanock等首次分离到的,当时命名为血细胞吸附病毒2型,也称HA-2病毒,随后定名为副流感病毒1型。中国于1962年也分离到本病毒,其自然宿主是人。
病毒颗粒一般呈球状,直径约为150nm。包膜厚约10nm,具有血凝活性、神经氨酸酶活性及血溶活性。其可溶性抗原和血凝素抗原是型特异性的。它与仙台病毒具有共同的可溶性抗原。但中国学者证明,HA-2病毒的莫斯科变异株与仙台病毒的海参威变异株之间没有抗原关系。
HA-2病毒在猴肾细胞、人胚肾细胞和乳豚鼠肾细胞上增殖良好。但是,用猴肾细胞来分离病毒,其敏感性比人肾细胞约高3倍。常见胞质内嗜酸性包涵体,在受染细胞中可发现染色体异常。地鼠对本病毒敏感,病毒可在肺内大量增殖。
大约50%的原发感染可以引起3~4天的发热性疾病。婴幼儿感染后,可以发生无热性上呼吸道感染以至喉炎和肺炎。中国北京地区119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HA-2病毒感染仅占1.8%,明显地低于美国。血清抗体检查表明,中国大部分副流感病毒1型感染发生在10岁以后。受染患儿在恢复期血清中有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也形成补体结合抗体。HA-2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常对HA-1病毒有交叉补体结合反应。志愿者试验表明,血清中有中和抗体仍可发生再感染。本病毒可引起小的局部性流行,在一年中大部分月份都可发生,但以秋冬季较为常见。
本病毒可能与某些慢性病有关。红斑狼疮和Reiter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抗HA-2病毒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正常人。
目前尚无可靠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