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流感病毒2型
副流感病毒2型是一种RNA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本病毒是1955年Chanock等分离到的,又称格鲁布有关病毒(CA)、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病毒。
病毒颗粒直径约为150nm。核壳体的螺旋直径为12~17nm,有一种中空的核5nm。具有血凝活性、神经氨酸酶活性以及血溶活性。可凝集鸡、豚鼠红细胞和人O型红细胞。其补体结合抗原和血凝素抗原是型特异性的,与其他型副流感病毒有异种血清反应,与腮腺炎病毒有血清交叉反应。病毒可以在原代猴肾细胞、人胚肾细胞、W1-38人肺二倍体细胞株、HeLa细胞、HEP-2细胞等中增殖。有明显的血细胞吸附现象。细胞病变的特点是形成细胞融合,病变区域似“瑞士乳酪”。胞质内常有嗜酸性包涵体。病毒也可在鸡胚羊膜腔增殖,但是不如细胞培养敏感。病毒可以感染地鼠和豚鼠,但不引起明显的症状。
本病毒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原有关,它较副流感病毒1、3型的流行更为散发。美国资料表明,从15~17%的喉气管支气管炎儿童以及2%的其他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可以分离出本病毒。但是,副流感病毒2型在中国较为少见,在447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只有1例证明是由本病毒引起的(0.2%),但抗体调查表明中国15岁以上的人群中80%以上有CA病毒抗体,10岁以下儿童的抗体阳性较少。志愿者试验说明,本病毒可以引起人类呼吸道疾病。成人的症状有咽肿、鼻塞、感冒等。感染率与攻击前的血清抗体水平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抗体滴度1∶16以上就可以预防感染。曾试制灭活疫苗,虽血清抗体阳转,但不能证明对自然感染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