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涌溪火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涌溪火青Yongxi huoqing腰圆形炒青绿茶之一。产于安徽省泾县黄田乡涌溪、黄田两村。其中以涌溪的弯头山、丰坑、盘坑和黄田的鹰嘴岩所产的品质为优。涌溪火青创制至今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外形腰圆, 色泽墨绿光润, 颗粒重实, 香如兰花, 耐冲泡。品分三等, 主销北京、上海、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 还有少量港销和出口。每年在4月上旬至下旬采制, 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要求两叶抱一心,长2.6厘米左右, 大小整齐, 朵朵匀净, 做到 “十不采”, 即不采老叶、单片叶、对夹叶、破叶、圆形叶、虫蛀叶、鱼叶、芽小叶、不并齐芽叶及节间长芽叶。炒制过程分拣草(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毛坯(俗称炒二锅): 摊凉、合锅、老锅等工序。从鲜叶制成干茶全程约需20个小时左右, 其中拣草、杀青和扳(炒)老锅是炒制的关键。拣草要按上述要求, 对鲜叶精细选择, 剔除劣杂。杀青用桶锅(产地称鼎锅), 锅温约180℃, 每锅投叶量为1.2~1.3千克, 炒时要抛、抖开, 防止闷黄, 有时还要用扇子扇风驱除水汽。经常要用水磨洗锅壁, 保持锅面光滑。揉捻在细软光滑的茶帘上团揉, 趁热揉2~3分钟,切忌断碎, 成条后即解块摊凉。炒毛坯, 锅温为80~90℃, 每锅投叶量为1千克左右, 抖炒到茶不粘手、不粘锅时, 逐步降低锅温到50℃左右, 改换手势顺锅壁作翻转滚炒, 达五、六成干时约有70%茶条成弯曲的虾形, 即可出锅摊凉。接着炒合锅,改柴火为炭火, 锅温约50~60℃,每锅投毛坯茶4~5千克, 6~8口锅同时进行。随着叶子逐渐干燥, 要逐渐并锅, 最后并成两锅, 开始扳老锅。扳老锅的锅温要降到40℃左右, 每锅炒茶约10~20千克。手法是两手掌相对伸直, 把茶坯慢慢扳动,压挤翻滚旋转, 速度要慢,以茸毛不脱落为标准。到快干时每分钟仅翻炒5~6次,约经10~12小时的挤、压和滚翻, 大部分颗粒紧结、手捏硬脆、叶色墨绿光润为适度。出锅后, 先用0.6厘米筛孔的手筛撩出茶头,再用0.3厘米筛孔的手筛筛去茶末, 分出上、中、下三等。正品茶分别装入内垫衬纸(一般两层), 带有套盖的铁桶贮藏。 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产于泾县涌溪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其中丰坑的团结岩、阴上岩、岩脚下;盘坑的鸡爪坞、兰花坑、饭井石。 ☚ 天柱剑毫 老竹大方 ☛ 涌溪火青中国名茶之一。绿茶类。产于安徽泾县。创制于明末清初。外形腰圆呈颗粒状,色墨绿光润,汤杏黄明净,香清鲜持久,味甘醇,叶底嫩黄明亮。 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产于安徽省泾县黄田乡涌溪村。涌溪群山环抱,山坳连绵,云雾缭绕,境内七十二条溪水,汇流成河。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茶树生长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 老竹大方 敬亭绿雪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