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济南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济南市Jinanshi

山东省省会。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总面积8227平方千米。总人口549.2万(1997),其中市区254.8万人。辖长清、平阴、济阳、商河4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年均降水量650~700毫米。京沪铁路与横亘东西的胶济铁路在此交会,济南机场为国际航空港,民用航空已开辟16条航线。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坐落在该市。主要名胜古迹有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珍珠泉、灵岩寺、柳埠古、千佛崖和古齐长城等。2001年济南市体委、济南市自行车协会、“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举办了支持北京申奥的济南市第2届“捷安特”自行车健身骑游活动。位于该市的大型体育设施有皇亭体育馆、济南市天桥体育馆、山东体育馆等。其中山东体育馆建于1979年,占地面积80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393平方米,比赛馆建筑面积14349平方米,可容纳8600名观众。可进行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技巧、武术、举重等项目的比赛。场地设有液压自动升降篮球架。


在济南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的首届城市运动会

济南市

山东省省会。历史名城。总面积8154km2,市区面积2119km2。2000年总人口562.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3.1万;市区人口264.4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80.13万。年平均气温15.1℃,1月均温1.8℃,7月26.4℃。年降水量555mm。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52.18亿元,人均16923元。工业总产值680亿元,农业总产值154.3亿元。工业中以机械、化工、冶金、纺织、造纸为5大支柱产业。有耕地33.37万hm2。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240.2万t,蔬菜537.7万t,肉类31.8万t,奶类7.08万t,禽蛋41.61万t。济南为山东省的交通中心。京沪铁路纵贯南北,胶济铁路向东延伸,均系复线。公路里程4361.5km,其中高速公路150.1km。2000年铁路客运量1693万人次,货运量5168万t;公路客运量4530万人次,货运量7024万t。市内有高等院校29所,在校学生9.28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119.5km2。市区铺装道路总长1829km,道路面积2123万m2。公交营运车辆1700辆,营运线路网长1092km,年客运总量4.59亿人次。自来水日生产能力140万m3,年供水总量2.8亿m3,用水普及率100%。用气普及率87%。园林绿地面积3701hm2,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316hm2。旅游景点有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珍珠泉、灵岩寺、柳埠四门塔、龙洞峪等。济南市2003年总人口582.56万,其中市区人口281.4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65.33亿元,工业总产值1318.54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3.17亿元。高等院校22所,在校学生26.76万人。

济南市

济南市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山东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人口590多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沿海开放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济南自然风光秀丽,素有“泉城”之美称。城内百泉争涌,尤其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最负盛名。众泉汇流而成的大明湖与南部千佛山,构成了济南市的独特风光。泉城广场、野生动物世界等新景点的建成又为泉城增姿添彩。
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众多,子崖遗址是中国文明发祥地之一,隋代的四门塔是中国现在最古老的单层石塔,灵岩寺内宋代彩塑罗汉被誉为海内名塑。
济南是典型的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游人可根据不同的季节,穿适合的衣物。
交通比较便利,每天都有航班通行,火车和汽车更是四通八达。

☚ 旅游城市/著名城镇   青岛市 ☛

济南市

位于山东省中部偏西。黄河下游南岸,地势南高北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1930年设市,现为省会和经济、文化中心。面积1942平方公里,人口218万。工业主要有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轻纺和食品。京沪、胶济铁路纵横贯通全境。名胜有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千佛山、灵岩寺等。

济南市

山东省省会。位于鲁中丘陵和鲁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南依泰山,北濒黄河。黄河横贯市区北部。纵贯南北的京沪铁路和横接东西的胶济铁路于城内交会,为全省水陆交通枢纽。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长青、济阳、平阴3县和章丘市。
济南由济水之南而得名。济水是古代中原地区一条大河,与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合称四渎。今济南北部横贯的黄河,古代是济水。济水后称“大清河”,金、元后大清河旧道为黄河所夺,大改今山东境内黄河走向。
春秋齐地。战国为齐历下邑。秦属济北郡。西汉置历城县,属济南郡。西晋升为济南郡治,此即历城有济南名称之始。北魏为齐州治。隋改齐州为齐郡,历城县为齐郡治。唐复改为齐州,历城县又为齐州治。宋改为济南府,历城又为济南府治。元、明、清,济南府为山东省治。1929年设济南市。
西汉的历城县,历经东汉三国至西晋,始终仅济南郡(治东平陵,今胶济铁路上的平陵站)西境一属县。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四起,由于历城所处位置,具有军事、交通意义,于是迁济南郡于此,历城县开始由普通属县成为二级政区的治所。刘宋元嘉九年(432年)在青州西部置侨冀州,治所在历城县。北魏皇兴二年(468年)改侨冀州为齐州。历城升为一级政区的治所,与青州治所益都并列为鲁北平原上的两个政治中心。南北朝时期,济南地位显著提高。主要原因是水运条件的变化。由于这一时期河南省境内的济水淤塞不通,南北水运只能借助于巨野泽以下的济水,因而紧靠其南岸的历城在北魏成为一级政区的治所。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在熙宁年间知齐州军事,任职期间,为济南城建设做了2件事。一是为解决日益增多的使臣、商客往来住宿之需,在泺水旁修建南、北2堂。北堂南近历山,故名历山之堂。南堂西南近泺水所出,故名泺源之堂。二是改造用水设施。济南地下多泉,泉水遍及全城。泉水最后汇入城北大明湖,由北水门流入大清河。这些泉流是济南城内居民主要用水来源。曾巩采办石料,将水门两旁用石砌成,中间以石料分建成两门,以木为,视水大小启闭。既保护了水源,又能调节水量,大大改善了济南城内的环境。政和六年(1116年)升齐州为济南府。元代改济南府为济南路,属中书省,分置山东东道、西道宣慰司,治益都;另置直属中央御史台的山东东、西肃政廉访司于济南,为山东地区最高监察机构。明复置济南府,为山东等处行中书省治。简称“山东省”。从此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一直沿袭至今。
今济南市城区可分为新旧两部分。旧市区内又可分为城关和商埠两部分。城关区即自春秋历下、历城等所在,居旧区之东。晋末移郡治至此,建有土城呈方形。明改为石砌。商埠为1904年所辟。新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