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广大农民、士兵和被压迫人民,以革命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25日,故称“十月革命”。起义前,全国起义武装35~40万人,其中工人赤卫队20万人。首都参加起义的部队有:波罗的海舰队水兵8万余人,卫戍部队士兵近15万人,赤卫队2万多人,共约25万人。首都的反革命武装力量总计3万人。1917年11月8日凌晨2时,起义部队攻占冬宫,14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部长全部被捕,武装起义胜利。莫斯科11月15日爆发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Eguo shiyue shehuizhuyi ge ming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 联合贫苦农民于 1917年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 因发生在俄历十月而得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 是帝国主义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并且形成了用革命方法解决这些矛盾的现实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俄国革命形势迅速成熟。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前者是主要的, 掌握全部政权机关的政府; 后者的领导权掌握在小资产阶级政党手里, 自愿把首位让给了临时政府。苏维埃没有掌握政权机关, 但掌握武装, 得到群众的支持。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不可能长久保持下去。4月,列宁从国外回到彼得格勒(今列宁格勒),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制定了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策略。在《四月提纲》精神的指引下,布尔什维克党展开了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工作。在党的教育下, 广大群众从临时政府的倒行逆施中逐步看清它的反人民的本质。5月到7月,彼得格勒群众三次走上街头,抗议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使它的统治三次陷于危机之中。5月3-4日 (俄历4月20-21日), 彼得格勒10万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 抗议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 导致临时政府出现第一次政治危机。临时政府被迫撤销米留可夫、古契柯夫的外交部长、陆海军部长职务, 改组内阁, 吸收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参加, 组成临时联合政府, 暂时渡过了这次危机。7月1日(俄历6月 18日),彼得格勒50万群众利用第一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的形势, 在 “打倒战争”、“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下再次举行了示威游行。临时政府企图用 “护国主义”来转移群众视线, 下令在西南战线发动进攻,结果遭到惨败,伤亡6万多人。消息传到首都, 更加激怒了人民群众。7月17日, 彼得格勒50万群众走上街头,举行示威。临时政府派出军队进行血腥镇压。从此, 政权完全转到临时政府手中, 革命和平发展的时期终结。七月事件后, 布尔什维克党有秩序地转入地下。列宁隐蔽到首都郊外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里, 在那里写了 《国家与革命》这部名著, 从理论上阐明用革命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临时政府夺取了全部政权之后,右翼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任总理。他宣布要用“铁和血”的手段建立秩序,极右翼势力则主张建立 一个军事独裁政权来消灭革命。9月7日,俄军总司令科尼洛夫公然发动叛乱,但被迅速粉碎。9—10月间,俄国革命形势成熟。士兵和水兵不断转向革命, 北方战线, 西方战线, 波罗的海舰队以及后方的卫戍部队共约600万人, 在9月份先后表示站在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一边; 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和边区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群众的斗争促进了苏维埃的布尔什维克化,到10月中,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200多个地方苏维埃的领导权转到了布尔什维克手中。10月20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23日和29日,布尔什维克党先后召开了中央全会和中央扩大会议, 通过了关于立即准备武装起义的决议, 成立了党的革命军事总部。25日,布尔什维克党和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在彼得格勒苏维埃内部组建革命军事委员会, 负责起义的具体领导工作。11月6日,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当夜,列宁秘密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到7日晨,彼得格勒已基本上处在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控制之下。当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声为信号,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向冬宫发起攻击。8日清晨,攻下临时政府盘踞的巢穴——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了。11月7日晚, 正当起义队伍冲击冬宫的时候,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了。大会宣告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成立苏维埃政府——以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到1918年2、3月间, 全国各地都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它预示着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 社会主义一定会在全世界胜利。 ☚ 苏联现代史 布尔什维克党 ☛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Eguoshiyueshehuizhiyigeming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联合贫苦农民举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因发生在1917年10月(俄历)而得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是帝国主义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并且具备了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主观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使革命形势迅速成熟。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俄国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对人民渴望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不予考虑,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不可能长久保持下去。4月,列宁从国外回到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制定了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革命和平发展的方针。布尔什维克党深入群众展开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广大群众逐步看清临时政府反人民的本质。5月到7月,彼得格勒群众连续三次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造成临时政府统治的危机。临时政府使用反革命暴力,血腥镇压彼得格勒7月和平示威。从此,政权完全转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时期结束。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新的形势确立了用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方针。9月7日,极右翼势力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公然发动叛乱,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政权,消灭革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士兵迅速将其粉碎,党的影响空前提高。9—10月,革命形势成熟。越来越多的士兵表示站在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一边;工人罢工和农民的斗争日益高涨;苏维埃领导权逐步转移到布尔什维克手中。10月20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23日和29日,布尔什维克党先后召开了中央全会和中央扩大会议,决定立即准备武装起义,成立了党的革命军事总部。11月6日,彼得格勒爆发武装起义。7日晨,全市已基本掌握在起义者手中。当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声为信号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向临时政府盘踞的巢穴冬宫发起攻击。8日清晨,攻下冬宫,起义取得胜利。11月7日晚,起义队伍攻打冬宫时,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大会宣告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以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随后,全国各地都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至1918年3月基本完成。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 世界现代史 四月提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