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1905年革命
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0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激化,日俄战争中俄国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沙皇政府的腐朽,加速了革命的发展。1905年1月22日(俄历1月9日)沙皇枪杀彼得堡工人事件导致了革命的爆发。工、农群众的斗争接连不断。 6月黑海舰队“波将金”号士兵也发动了起义。10月莫斯科铁路工人罢工,有200多万工人参加了全国政治总罢工,并成立了罢工领导机关——工人代表苏维埃。11月列宁回国,号召人民举行起义,推翻沙皇统治。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开始,和反动军队搏斗9天,最后由于力量分散而失败。列宁称这次革命为“十月革命的总演习”。
俄国1905年革命
1905年俄国发生的第1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0世纪初,俄国在政治上仍是个封建专制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阻,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1905年1月22日沙皇政府枪杀彼得堡请愿工人,打死1000多人,数千人受伤,制造了“流血星期日”。惨案激怒了全国人民,导致革命在全国爆发。1~8月,全国参加罢工人数达80万。6月黑海舰队“波将金”号水兵起义。10月,200多万工人参加了全国政治同盟大罢工,并创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12月20日布尔什维克领导了莫斯科和其他许多城市的武装起义,虽被镇压,但革命并未停止。1906~1907年革命运动走向低潮。1907年6月3日沙皇政府发动“六三政变”,标志革命结束。这次革命为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准备了条件。
俄国1905年革命
俄国1905年革命
它是帝国主义时代首次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0世纪初的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一系列矛盾的焦点。1900年至190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俄国无产阶级的处境更加恶化,各地工人要求缩短工作日和争取政治自由的罢工、示威此起彼伏,在此影响下的农民的自发骚动也日渐增多,1904年至1905年沙皇政府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则加速了俄国1905年革命的爆发。
1905年1月初,为反对资本家无理开除4名工人,彼得堡工人举行了总罢工。为了破坏罢工,沙皇保安局的奸细加邦神父诱使工人向沙皇呈递请愿书。因工人对沙皇抱有幻想,他们没有听取布尔什维克的劝阻于1月9日 (星期日) 举行了和平请愿。当天,14万工人带着妻儿老小前往冬宫和平请愿,结果遭到了沙皇士兵的血腥屠杀,当场有1000多人被杀,5000多人受伤。这就是“流血星期日” ——1905年革命的开始。沙皇的暴行打破了工人的和平幻想,激怒了全国各阶层人民,仅一月份,参加罢工的工人就达到了44万。
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于1905年4月12日到27日 (公历4月25日到5月10日) 在伦敦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策略路线: 使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同农民结盟,孤立资产阶级; 组织武装起义,在革命胜利后建立临时革命政府,镇压反革命,实现党的最低纲领,为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准备条件。但是,孟什维克却认为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不应举行武装起义,而应召开立宪会议,通过和平方式改良沙皇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革命应停顿下来,让资产阶级长期统治下去,等待将来无产阶级占人口多数时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为此,列宁在7月出版的 《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 一书中,彻底批判了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策略路线,正确回答了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了革命斗争的发展。
5月,革命运动掀起了新浪潮,参加五一节罢工的人数达22万之多; 伊万诺沃一沃兹先斯克的罢工,从5月底一直坚持到8月初,并且出现了第一个工人代表苏维埃。农民也行动起来,建立了农民协会。6月,黑海舰队的 “波将金” 号装甲舰水兵也爆发了起义。
在这种形势下,8月6日,沙皇政府颁布了由内务大臣布里根起草的召开国家杜马的法令。但这个没有一个工人议席的杜马只是咨询机关,没有通过或否决的权利。布尔什维克识破了敌人的骗局,决定抵制并积极动员、领导群众走上总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的道路。
9月,莫斯科的印刷工人开始罢工;10月7日,莫斯科—喀山铁路工人罢工;1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莫斯科市代表会议通过了从10月 11 日 12时起实行总政治罢工的抗议,罢工浪潮迅速遍及全国各地,使得俄国的社会生活濒临瘫痪。在革命浪潮逼迫下,沙皇于10月17日颁布了由内阁总理大臣维特起草的 《宣言》,许诺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结社和集会的自由,并召开由全体公民选举的有立法权的国家杜马,企图以微小的让步来麻痹工农的革命意志。布尔维克号召群众不要轻信 《宣言》,而要准备武装起义。11月,列宁回到彼得堡,亲自领导和准备起义工作。12月7日,莫斯科举行了有15万人参加的政治总罢工,9日,莫斯科武装起义正式开始,近8000名起义者同数倍于己的反动军队进行了九天的浴血奋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革命力量,莫斯科党委会和工人苏维埃决定从18日深夜停止战斗,大部分起义人员都突围出来。12月武装起义失败了。
12月起义是1905年革命的最高峰。
起义失败后,革命就逐渐走向低潮。1906年4月27日,沙皇召集第一届国家杜马,布尔什维克由于对当时形势估计的失误而采取了积极抵制的策略。1907年1月,当沙皇召集第二届国家杜马时,布尔什维克决定参加选举,以利用杜马讲坛揭露敌人,教育群众。6月3日,内阁总理斯托平发动政变,强行解散杜马,逮捕并流放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杜马党团的65名成员。这标志着持续两年半之久的俄国第一次人民革命的结束。
1905年的革命是自巴黎公社以来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它结束了19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推动了德、法、英、美等国的工人运动,唤起了亚洲的觉醒,揭开了帝国主义时代革命的风暴的序幕。另一方面,在革命中,无产阶级发挥了领导和先锋作用,运用了群众性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的斗争手段,创造了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工人代表苏维埃。这也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总演习,其斗争形式为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进行提供了宝贵经验。列宁指出: “没有1905年 ‘总演出’,就不可能有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俄国1905年革命
1905—1907年俄国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0世纪初,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焦点。日俄战争的爆发加速了国内革命形势的成熟。1905年1月9日 (俄历),沙皇政府设置的陷阱公开枪杀前往冬宫和平请愿的彼得堡工人(史称“流血星期日”),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导致革命爆发。6月,黑海舰队“波将金”号水兵举行起义。同年秋,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农民起义遍及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县,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也日益高涨。沙皇政府为缓和矛盾,窒息革命,颁布了 《十月十七日宣言》。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认为从此俄国将走上资产阶级民主改革道路,要求停止革命。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揭露《宣言》的骗局,号召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旋即各大城市相继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12月,莫斯科苏维埃宣布政治总罢工,并迅速转为武装起义,其他大城市的工人也拿起武器与沙皇军队激战,使革命进入高潮。但因缺乏统一行动,各地起义相继被镇压。1906年,革命转入低潮。1907年6月3日,沙皇政府撕毁原《宣言》,解散国家杜马,逮捕社会民主工党杜马党团,颁布反动的新选举法(史称“六·三政变”)使俄国进入斯托雷平反动时期,革命结束。这次革命锻炼了俄国无产阶级和农民,沉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是后来十月革命的“总演习”,对世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